管理学百科|12Reads

王大闳

简介/王大闳

王大闳王大闳

王大闳,原籍广东东莞虎门王屋,王宠惠之子。

出生于1918年的北平,成长于上海及苏州。


1930年6月抵达巴黎习法文,1936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主修机械,旋即专攻建筑。1941年入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哈佛毕业后,短期服务于华府中国驻美大使馆,随后返上海与五位友人成立五联建筑师事务所,两年半后即告解散。其间,设计竣工有上海渔管处冷冻库及办公室、广州中央银行,及仅完成纸上作业的中国银行南京总行。1952年在台北开设大闳建筑师事务所,22年间完成不少国内知名的建筑物,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台北国父纪念馆、“外交部”办公楼、“教育部”办公楼、台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出版有《王大闳作品集》。

生平/王大闳

王大闳1918年7月6日生于北京,于上海与苏州长大。父亲是王宠惠。苏州景海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与苏州东吴初中。1930年,随父亲前往海牙工作,进入瑞士栗子林中学(或称夏德乃中学、夏德美中学)就读,1936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他原先主修机械,后来则改为建筑。1941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学士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的背景使他成为台湾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现代性建筑教育的建筑师。而在哈佛大学研究所就学时,受教于德国现代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佩斯(后来担任包浩斯校长)与密斯•凡•德罗,也与另两位知名建筑师贝聿铭与菲力普•强生(PhilipJohnson)是同班同学。

建筑作品/王大闳

王大闳王大闳

东吴大学城中校区铸秋大楼(1981年)

东吴大学双溪校区校门(1989年)

建国南路自宅(1953年,已拆)

仰德大道日本驻华大使官邸(1953年)

国立台湾大学渔类标本馆(1954年)

国立台湾大学考种馆(1959年)

马公中油办公大楼(1960年)

国立台湾大学第一学生活动中心(1961年)

台北监狱(龟山监狱)总办公室、工厂、礼堂(1961年)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工程馆(1961年,1971年扩建东西两侧)

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馆(1962年)

淡水高尔夫球俱乐部(1963年)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图书馆(1963年)

林语堂宅(1963年,现为林语堂故居[1])

虹卢(1964年)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馆(1957年建前栋,原名理化大楼,1965年建後栋,原名化学中心,後栋原供化学研究推动中心使用,两栋皆已拆)

亚洲水泥大楼(1966年)

国立台湾大学女生第九宿舍(1966年)

登月纪念碑计画案(1968年)

国立台湾大学归国学人宿舍(1970年)

良士大楼(1970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办公楼(1971年)

松山机场扩建案(1971年,合作设计)

中华民国外交部办公楼(1972年建前栋,1985年建後栋)

国立国父纪念馆(1972年)

鸿霖大厦(1972年)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大楼(1974年第一期完工,1977年第二期完工,设於台湾大学)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李先闻纪念馆(1975年)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大楼(1976年)

国立台湾大学农艺馆(1976年)

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大楼(1977年)

庆龄工业研究中心大楼(1977年,设於台湾大学)

天母公寓(1979年)

仁爱路东门基督教会长老教堂(1980年)

中央研究院资讯科学研究所大楼(1980年)

中央研究院欧美联合大楼(1982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文物陈列馆(1984年)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大楼(1985年)

中央研究院学人宿舍(1987年)

国立台湾大学卫生保健及医疗中心(1987年)

陈夏雨宅(1995年)

台北“国父纪念馆”、林语堂宅、台湾大学第一学生活动中心是这位“台湾现代建筑运动先驱”的重要作品。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