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王传纶
王传伦,男,1922年出生,江苏省苏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金融学界泰斗之一,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贡献力量,曾获“吴玉章基金教学奖”、“宝钢教育基金奖”。他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六、七、八届委员和经济委员会委员,还兼任中国财政学会、中国金融学会、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国际税收研究会顾问等职;曾多次赴美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罗马尼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主要经历/王传纶
王传纶照片
1938年,王传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专攻经济学,并接受了正规的西方经济学训练。抗战胜利后,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读研究生。
1949年,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到英国留学,在格拉斯哥大学社会经济研究系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更为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留英期间,他曾担任留英学生总会主席。
1951年末,他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研究和生活条件,回中国后,投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最初受聘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经济学和财政学,后又转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任教,
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中,他转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回中国后,王传纶教授又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沿着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的方向展开教学的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他翻译出版了《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的英美财政》一书,并准备系统地总结世界各国财政金融理论、制度和政策,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然而,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研究计划一度中断。他先被下放劳动,后又参加“四清”,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被赶到干校接受“再教育”。改革开放后,已年近花甲的王传纶教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投身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研究中,在宏观经济、财政税收、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被决策部门高度重视。
1982年至1983年,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任客座研究员。
2012年9月13日14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论文著作/王传纶
《资本主义财政》(1981年,编著);《西方财政金融思想发展》(1991年,编著);《金融理论中的货币》(1994年,主校);《国际税收》(1995年,与朱青合着,获全国优秀教材省部级奖);《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1995年,与高培勇合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货币金融学》(1998年,主校);《货币经济学手册》(2003年主校)
代表论文
《外国财政问题》、《财政支出系统的控制和核算问题》、《政府预算制度中的制衡机制和效益核算问题》、《中国税制政策》(英文)、《汇率理论的探讨》、《关于我国“七五”期间的汇率方针》、《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我国财政收入的数量分析与经济财政客观控制》、《我国对外债务的宏观经济问题》、《关贸总协定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21世纪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