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物流运输服务

什么是物流运输服务

物流运输服务是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服务组成的服务网络。

物流运输服务的种类

运输服务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各种运输方式提供的运输服务各有其特点。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既存在着竞争的关系,也有着互补的协作关系。

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从1825年在英国第一条铁路诞生之日起,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各经济发达国家陆上货物运输的主力军。铁路运输具有载运量大、速度较高、运价低、受气候季节变化影响小、安全可靠、污染小、耗能少等突出优点。缺点是机动性差,除非企业自备专用线,不能做到“门到门”服务。因此,铁路适合于煤炭、矿石、钢铁、石油、木材、水泥、棉粮、化肥农药等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

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铁路现有营业里程73000多公里,其中双线率为30%以上,电气化铁路为20000多公里,占27.4%。预计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0000公里以上,双线和电气化率均达到45%以上。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一直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在全国总货运量中,铁路约占50%;而在总货物周转量中则占70%左右。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200多公里,南北跨度5500多公里,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各地区工矿企业和城乡之间的货物交流与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来承担。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铁路在我国运输业中,仍将起着主力的作用。

2.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的空间活动灵活性大。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有公路总里程193多万公里,99.8%以上的乡镇都通公路,可以利用汽车运输货物。汽车运输的突出优点是提供货物的“门到门”运输服务。同时,汽车运输与铁路运输不同,货物在运送过程中一般无须中转,从发站直接装运至到站卸货。但是,汽车运输的载运量小,运价也较高,主要适用于小、中批量货物的中、短距离运输,为铁路、水运等运输干线集散货物。此外,对不通铁路的中小城镇、边远地区承担长距离货物运输。随着高速公路和重载卡车的发展,汽车货物运输的送达速度和载运量将大大提高,并有利于向长途运输方向发展。

3.船舶运输

利用内陆自然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和沿海水域,以轮船、驳船运输货物,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费用低、载运量大等优点,适合于大宗、散装货物的长途运输。但船舶运输速度缓慢,并易受自然条件和水情变化(如冬季冰冻或枯水期)的影响而运输中断。我国南有珠江,中有长江、钱塘江、黄河、淮河,北有海河、松花江、黑龙江,并有京杭运河贯通南北,共有内河航道12.33万多公里。此外,连接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近海航线约1.8万多海里,为便利东西和南北货物交流,分担铁路一部分货流、节约社会劳动,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防城,中经秦皇岛、大连、青岛、连云港等主要港口的煤炭、石油运输大动脉,运量逐年增加。

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后起之秀。它具有运输速度最快,时间效益好,对货物包装要求比较简单等优点。缺点是载运量小,运费高。因此,只适用于运量不大、对时间要求特别敏感的一些高价商品。在国外,随着大型客运飞机和货物专用运输机的出现,航空运输取代一部分铁路、公路和海洋货物运输,有很大的发展。我国航空货物运输虽然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现有民用机场130余个,货物运输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利用由油田采油集中地点至各炼油厂及由炼油厂至各中心城市铺设的管道,以输送原油和石油产品。此外在城市之间也用管道输送天然气。管道运输的优点是不受自然条件影响,不占用耕地,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缺点是投资大,机动性差,不能运输其他货物。至2003年底,我国油气管道累计长度45865公里,管道长度居世界第6位。其中,原油管道15915公里,天然气管道21299公里,成品油管道6525公里,海底管道2126公里。铺设的第一条原油管道是1959年1月开始运行的由克拉玛依至独山子的管道长146.7公里,年输油能为53万余吨。

除油、气管道外,国外还利用管道运送煤炭等块状产品。先是将煤炭磨碎为粉粒,与水混合后通过管道以每小时四英里的运输速度使煤水混合物在悬浮状态中输送。上述运输速度要求始终保持不变,以防止速度过高会使煤炭粉粒像砂纸一样摩擦管道内壁,加速损耗;而速度过低又会使煤炭粉粒失去悬浮状态,沉淀在管道底部。煤水混合物抵达终点站后,利用离心装置,再将煤与水分离,煤浆管道的最大缺点是需要耗用大量的水力资源。

6.联合运输

联合运输是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为一体,各取所长,协调一致,综合运用它们的运输工具和设施,使货主只需办理一次托运,货物即从其始发地通过多次不问断地连续接运和换装,直达到目的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

联合运输有各种形式,如铁路与汽车运输联合经营的集装箱运输和驮背运输;铁路与船舶运输联合组织的由东北、华北地区经秦皇岛、大连港至华东、华南地区的一条龙水陆联运,以及东起太平洋西岸我国的连云港、西到大西洋东岸荷兰鹿特丹、横贯欧亚大陆的“陆桥”运输。

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不仅可以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方便了用户,加速了物流的流通。

除上述各种运输方式外,各种组织形式的运输中间商如捷运公司、运输公司等,在组织和促进物流运输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们一方面上门取货,受理货物运输;另一方面将小件拼装为大件,通过铁路等运输业运送,货物到达目的地后,提供送货服务。运输中间商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或从整零运输差价中取得一定的收益。

物流运输服务的原则

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是规模经济与距离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装运规模的增长,使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例如整车的每单位成本低于零担货物运输。也就是说,诸如铁路和水路之类的运输能力较大的运输工具,它每单位的费用要低于汽车和飞机等运输能力较小的运输工具。运输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因为与转移一批货物有关的固定费用可以按整批货物的重量分摊,所以一批货物越重就越能分摊费用。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如800公里的一次装运成本要低于400公里的两次装运成本。运输的距离经济也指递减原理,因为费率或费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运输工具装卸所发生的固定费用必须分摊到每单位距离的变动费用中,距离越长每单位支付的费用越低。运输工作要遵循“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做到加速流通,降低流通费用,提高货运质量,多快好省地完成运输任务。

(一)及时

及时,就是要求按照客户需要的时间把商品运往消费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二)准确

准确,就是要防止商品发生差错事故,保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把商品准确无误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商业经营的特点是商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一件商品从工厂交货到送达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不少环节,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差错。运输商品不仅要件数准确,规格也不能出错。

(三)安全

安全,就是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果商品因运输或装卸不当而失去使用价值,那就成为无用之物。商品在运输中的安全包括:一是要注意运输、装卸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等外力的作用,防止商品的破损;二是要防止商品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变化等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商品减量和商品变质。尤其对石油、化学危险品、鲜活、易腐商品、易碎流质等商品,加强安全运输十分重要。

(四)经济

经济,就是以经济合理的方法调运商品,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开展合理运输,即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尽可能减少运输环节,缩短运输里程,力求花最少的费用,把商品运到消费地。此外,还应提高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加强对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保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物流运输服务的地位

运输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就是靠运输事业发展来实现的。只要对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就可看出运输在创造高水平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和消费通常在空间上非常接近,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很小一部分。随着廉价、便利的运输服务的出现,整个经济结构逐步朝着发达国家的结构演变。人口向城市中心转移,导致大城市的产生,生产的地域限制、产品的种类限制逐步清除,居民的物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更具体地说,就是高效、廉价的运输系统促使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生产中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产品价格的下降。

(一)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在现代物流观念未诞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其原因是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是物流的主要部分,因而出现上述认识。

(二)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将运输称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将运输看成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这个继续,生产过程就不能最后完成。所以,虽然运输的这种生产活动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它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以新的使用价值,而只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却使生产能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所以将其看成一种物质生产部门。

运输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联结;②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三)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场所效用的含义是: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了产出投入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通过运输,将“物”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来讲,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四)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第一,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这一活动,而运输又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第二,从运费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最高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所以节约的潜力是巨大的。第三,由于运输总里程大,运输总量巨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从而获得比较大的节约。

物流运输服务的人员构成

物流运输服务的人员构成包括参与者和提供者。

(一)物流运输服务的参与者

运输服务与一般的服务不同,一般要受到托运人(起始地)、收货人(目的地)、承运人、政府机构和公众五方的影响,它们都是运输服务的参与者。

1.托运人和收货人

托运人和收货人作为运输合同的一方,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将货物从起始地运送到目的地。运输服务应包括具体的提取货物和交付货物的时间,预计运输时间,货物损失率以及精确和适时地交换装运信息和签发凭证等。

2.承运人

承运人作为中间环节,他期望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所要完成的运输任务,同时获得最大的运输收益。因此,承运人希望以托运人(或收货人)愿意支付的最高费率收取运费,力争使运送货物所需的劳动力、燃料和运输工具成本达到最低,并期望在提取和交付时间上有灵活性,以便能够使个别装运整合成批量经济运输。

承运人可以分为自营承运人、公共承运人和契约承运人。公共承运人在经营权范围内运输货物,并有责任以非歧视价格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契约承运人仅向与其订有契约的客户提供合同规定的运输服务,且可以按合同向不同的客户索取不同运价:自营承运人是自己拥有运输工具运输自己产品的企业。

3.政府机构

由于运输是一种经济行业,所以政府要维持交易中的高效率。政府期望形成稳定而有效率的运输环境,促使经济持续增长,使产品有效地转移到各个市场,并以合理的成本获得产品。为此,政府比一般企业要更多地干预了承运人的活动,这种干预往往采取规章制度、政策促进、拥有承运人等形式。政府通过限制承运人所能服务的市场或确定他们所能收取的价格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通过支持研究开发或提供诸如公路或航空交通控制系统之类的通行权来促进承运人发展。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的运输设施仍然是主要由政府提供,一些公共运输的经营也由政府负责。

4.公众

公众关注运输的可达性、费用和效果,以及环境上和安全上的标准。公众按合理价格产生对周围商品的需求并最终确定运输需求。尽管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重要的,但与环境和安全标准有关的交易代价也需加以考虑。尽管目前在降低污染和消费安全方面已有了重大进展,但空气污染等产生的影响仍是运输的一个重大问题。既然要把降低环境风险或运输工具事故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那么他们必然会共同参与对运输的安全作出判断和决策。总的来看,公众对运输的影响都是间接的,但其影响力却不容忽视。

以上各方的参与使运输服务变得很复杂。这种复杂性要求物流运输管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顾及多方面的利益。

(二)物流运输服务的提供者

物流运输服务是由各类提供者共同提供的,主要包括单一方式经营人、专业承运人、联运经营人和非作业性质的中间商。

1.单一方式经营人

最基本的承运人类型是仅利用一种运输方式提供服务的单一方式经营人,这种集中程度使承运人高度专业化,有足够的能力和高效率。如航空公司就是单一方式的货运承运人,他们只提供机场至机场的服务,托运人须自己前往机场和离开机场。

2.专业承运人

由于小批量货物装运和交付在运输中存在很多问题,公共承运人很难提供价格合理的小批量装运服务,且服务质量较低;于是那些提供专门化服务的公司就乘机进入小批量装运服务市场或包裹递送服务市场,如中国邮政、EMS和一些快递公司等。

3.联运经营人

联运经营人使用多种运输方式,利用各自的内在经济性以最低的成本条件提供综合性服务,组成托运人眼中的“一站式”服务。对于每一种多式联运的组合,其目的都是要综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以实现最优化绩效。现在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意识到多式联运将成为提供高效运输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

4.中间商

运输服务的中问商通常不拥有运输没备,但向其他厂商提供经纪服务,他们的职能多少类似于营销渠道中的批发商。中问商通常向托运人提供的费率在相同的装运批量上低于专业承运人的费率。中间商的利润是向托运人收取的费用和向承运人购买的运输服务成本之间的差额。货运中间商可以使托运人和承运人有机结合起来,既方便了小型托运人的托运活动,同时也简化了承运人的作业行为,并且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运输方式,避免物流运输的浪费。运输服务中问商主要有货运代理人、经纪人以及托运人协会等。

物流运输服务的选择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不相同的特性,也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根据不同的运输要求,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是物流运输服务最终目标——运输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物流运输服务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选择运输方式、选择运送路线和发货批量。

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送货速度、送货频率、送货可靠性、运载能力和运输费用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可用性。

选择运送路线主要考虑运输路线能保证把货物及时运输给客户,做到准时交货,缩短订货周期,减少库存短缺情况的发生,达到较高的服务质量;减少制造商的运输费用;保证大用户得到较好的服务。

发货批量主要考虑运输成本的降低,一般来说,用户是欢迎分批少量发货的,而制造商则愿意成批大量发货,因为这样做可以取得运价上的折让,如铁路运输整车运货的运价较低,公路运输也是满载运货运价较低,并且成批大量发货还可以节省仓库储存面积,节约存储费用。

1.物流运输服务的原理

物流运输服务的原理是指导运输管理和运营的最基本原理,它包括规模原理、距离原理和速度原理。

规模原理是指随着每次装载量的增大,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在运输工具的承载量一定的情况下,低密度的物体可能会无法达到运输工具的额定载重量,那么,每单位成本就高。

距离原理是指随着每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输费用的增加会逐渐减缓。这种关系如图1所示。Image:运输成本与运输费用的关系.jpg

可见,当运输距离=0时,成本不为0,这是因为存在货物提取费用和交付费用。成本和距离表现为递减原理,这是因为固定费用被逐渐分摊到运输成本中去了。

速度原理是指完成运输时间越短,其效力价值越高。这是因为一方面运输时间越少,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运费上的费用减少,另一方面,货物停滞时间减少,也降低了库存和存储等费用。

2.物流运输服务选择的影响因素

选择物流运输服务,除了考虑企业自身的状况,还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运输距离: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时间、运输费用等一系列因素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的关系。距离的长短是选择何种运输方式的基本影响因素。一般情况是,汽车适合短途运输;火车适合中长途运输;船舶适合长途运输,国际间物流常采用海洋、航空或复合运输。

(2)运输时间:在全部物流过程中,运输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因此,缩短运输时间也就相当于缩短了整个物流时间。运输时间的快慢一般与运程和运输工具有关。掌握了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和运距,就能够很轻松地计算出所需时间。

(3)运输成本:运输费用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运费的高低取决于货物的种类、重量、体积、运距、运输工具等因素。在考虑运输成本的时候,必须从全局出发,兼顾考虑其他物流环节的费用,各个环节相互关联,最终由物流全部环节的总成本来决定。

(4)运输环节: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运费,而且还会增加诸如装卸、包装、设施使用等费用,同时也增加了运输时间。所以,在考虑运输方式的时候应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为前提,尤其是使用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

(5)产品密度:产品的密度与运输工具的容积息息相关。产品密度越大,越能够更好地利用装载空间的容积,从而装载更多的货物。同时,大批量的运输成本较低,应该尽可能将小批货物组成大批货物组合,充分利用空间。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以达到装载空间的最大容量,降低运输成本。

3.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组合

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运输手段。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地结合起来承担物流运输的任务,比单一的运输方式提供的服务更快、风险更小。这种组合方式成为“多联运输”。最为广泛地被企业和个人使用的组合为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组合;其次是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组合。

这样的“联运”方式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减少运输成本,使整个运输体系中各个环节配合协调,有条不紊,实现运输合理化的目标。

物流运输服务的发展方向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五种方式必须协调发展,必须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合作。随着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科技的进步,人们需求标准的提高,物流运输服务也在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运输智能化: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自20世界9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中国1995年开始加入欧盟ITS的研究,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安全以及减少由于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绩。铁路运输系统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列车运行管理系统和列车运行调度系统上。水陆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包括岸上支持系统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航空运输系统智能化包括对卫星的通信、导航、监视体制的改进。

(2)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和重载化:随着高速、重载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性发展,物流运输服务也逐渐由传统向现代化发展。高速铁路技术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铁路线路输送能力和运输效率。公路运输方面,各国先后建立了完善的公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并且货车的车型出现了更多的重型化、专用化、快速化货车,加上公路保养、车辆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公路运输效率大大提高。水路运输方面,大型化、专业化船舶越来越发挥它的优势,油轮和集装箱船尤其受到重视;船舶高速化的发展,在短途的海湾、海岛区域的优势也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企及的。随着通信、导航等设备的发展和高速运输飞机的广泛应用,航空运输也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绿色”运输:运输工具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排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二是噪音污染。因此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新的运输工具、新的燃料相继面世,如:电力汽车、甲醇、天然气等代替汽油、柴油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普及。绿色环保物流运输将是一种持久、长远的任务。

物流运输服务的作业管理

下面介绍物流运输服务的管理特点和作业流程管理。

(一)物流运输服务管理的特点

物流运输服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专业化

物流运输服务管理需要具有专业化的运输管理人员、专业的设施设备、专业的服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运输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创造竞争优势,从而开发更多的客户。

2.系统性

在进行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时,要从系统的高度合理运用运输工具,提高运输效能;通过运输信息系统对运输源、客户及其需求、服务项目和运输单证等进行综合管理,以求效益最大化。

3.信息化

信息系统水平是物流现代化的标志。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会同时承接多个运输任务,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运输信息系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有效合理使用运力,做出最经济、最合理的运输方案。

(二)物流运输服务的作业流程管理

运输服务的一般作业流程包括接单、发运、到站和签收四个环节,另外还有在发运和到站中可能存在的短驳和中转。

1.物流运输服务的接单管理

接单管理中,要了解客户的来源以及真正的需求,为争取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应根据订单利润空间的大小,确定是否接受订单,如接单则需合理配置资源,并优先满足关键客户,并不断超越他们的期望,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物流服务中一项重要服务内容就是提供配送、拆装等增值业务,为了保证在进行货物运送时不丢失、不混乱,就必须弄清楚货物的详细信息。因此,在接单环节,除了一般的货运信息外,还应提供货物明细信息的维护功能。

2.物流运输服务的发运管理

发运业务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门规定,根据运输计划安排,通过一定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把货物从生产地(或起运地)运到销地(或收货地)的第一道环节,是运输业务的开始。

由于这项工作是整个运输工作的第一道业务环节,因此,对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时间、运量、质量、费用及安全性等运输经济指标起着决定作用,是保证第三方物流运输服务质量的基础。

由于各类货物需要的运输方式不同,其流转手续、操作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发运作业可分为以下工作流程。

1)货物的组配

货物的组配就是根据货源、运力的情况,将待运的各种货物按照性质、重量、体积、包装、形状、运价等因素合理地配装在一定容器的运输工具里。组配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运输工具的利用程度、运费的高低和货物的安全。组配是发运业务的第一道环节,直接影响运输的质量。

2)制单

制单主要是商品运单和运输交接单。商品运单是办理托运和承运手续的依据,也是物流企业安排运力、办理商品交接和计费的原始凭证,它一经签订便具有契约性质。运输交接单是企业与接运方或中转方之问商品交接的凭证,也是收货方掌握在途商品情况及承付货款的依据。

3)办理托运手续

交由其他运输企业运输的商品,要根据制好的单据办理托运手续,其受理后,即可根据指定的时问和货位送货,办理交接手续。送货时,必须保证商品包装完整,标志清楚,以防止错串。

4)送单

领货凭证、付费收据、运输交接单、商品调拨供应单、补运单、商品供应凭证等随货物同行的单据,应在办完托运手续后及时发给接收方,以便其收货时清点验收。例如铁路整车发运一般采取单货同行的方式,而水运由于其速度较慢所以多采用邮寄方式。

5)通知

商品发运后应立即向收货方通报发站、到站、发运车号、运单号、件数、重量、发运日期等情况,以便收货方及时作好接收商品准备工作,或中转方充分做好接转商品的衔接工作。

6)结算

在商品发运后,根据不同的发运方式,发货方向收货方或承运方核算和收付代垫运杂费和其他费用。

3.物流运输服务的接运管理

货物接运是指货物从发运地到达收货地后,收货单位根据到达的站、港通知,同物流企业办理的货物点验接收工作。接运关系到运输时间、货物质量和能否及时入库和销售,直接关系到运输服务的质量和在运输过程中的责任分担,从而对客户接受的运输服务的满意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4.物流运输服务的中转管理

商品中转运输,是指商品在从发地到收地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受购销数量、自然地理位置和交通线路等影响不能直达,必须经两种(项)或两种(项)以上的运输工具换装,才能运达目的地的运输业务。由于中转运输连接着收货方和发货方,在运输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所以,中转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商品运送时间的长短、费用的高低、商品的安全和运输的经济效益。

物流运输服务的定价

运输价格,是指单位运输生产量的营运收入,是运输劳务的销售价格,是运输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运输价格是国民经济价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运价的构成

运输价格主要由运输成本、税金和利润三个部分组成。

1.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是指运输经营者完成运输生产任务所耗费的全部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运价的主要组成部分。运输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运输劳务价值量的大小。准确核算运输成本是制定运价的重要依据。运输成本主要由基础设施成本、运转设备成本、营运成本和作业成本4项内容构成。包括工资、附加工资、燃料费、折旧费、维修费、养路费、通行费、运输管理费、事故损失费和管理费等项目。

2.税金

税金是经营者从事运输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

3.利润

利润是经营者从事运输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的另一部分,是经营者投资和从事运输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对运输业户而言,一定时期内所获利润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二)运输价格形式

运输服务项目繁多,成本消耗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制定和核计运输服务价格,应根据具体服务内容的不同,以基价加附加价的形式进行。

根据运价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运输价格可分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经营者定价三种价格形式。

1.政府定价

政府定价指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运输价格管理权限制定的运输统一价格。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政府定价的职能正在逐渐淡化。

2.政府指导价

政府指导价指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运输价格管理权限制定的运输中准价格、浮动幅度及最低保护价。政府指导价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允许经营者在规定范围和幅度内调价。

3.经营者定价

经营者定价指经营者在运输价格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运输生产成本、平均利润水平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的运输价格。

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应根据当地的物价总水平、运输的平均成本及市场供需状况,考虑到不同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综合制定。经营者因经营活动的需要,可在规定的定价范围内或在政府指导价规定的幅度范围内自行制定、调整运输价格。经营者根据有关规定自行定价或调价后,应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备案,建立内部运价管理制度,加强运输价格内部管理。

物流运输服务要素管理

1.物流运输成本管理

运输成本是指为完成运输活动所发生的一切相关费用,包括支付的运输费用及与运输行政管理和维护运输工具有天的费用。

1)物流运输成本构成

运输服务涉及许多成本,这些成本包括人为地划分成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变动成本和不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固定成本。如果考察的时期足够长,运量足够大.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但为了对运输方式进行定价,指在承运人“正常”范围内没有变化的成本视为固定成本,其他视为变动成本。线路运费有两个重要决定因素:运距和运量。变动成奉和固定成本的划分视情况而定。

(1)变动成本。变动成本中包括与承运人运输每一票货物有关的直接费用,这类费用通常按照每千米、海里或每单位质量成本来衡量。在这类成本构成中还包括劳动成本、燃料费用和维修保养费用等。

(2)固定成本。对于运输公司来说,固定成本构成中包括端点站、通道、信息系统和运输工具等设施与设备费用。

(3)联合成本。指为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费用。例如,当承运人决定将一卡车货物从A地运往B地时,意味着这项决定中已产生了从地点B至地点A的回程运输的“联合”成本,于是这种联合成本要么必须由最初从地点A至地点B的运输弥补,要么必须找一位有回程货的托运人以得到弥补。联合成本对于运输收费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承运人索要的运价中必须包含隐含的联合成本,或者这种回程运输由原先的托运人来弥补。

(4)公共成本。是承运人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某个分市场托运人支付的费用。诸如端点站或管理部门之类的费用,具有企业一般管理费用的特征,通常是按照活动水平,如装运处理(如递送约定)的数目之类分摊给托运人来承担。

2)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运输成本通常受7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分别是输送距离、载货量、货物的疏密度、装载能力、装卸搬运、承担责任的程度以及运输供需因素等。一般来说,上述的顺序也反映了每一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3)运输成本控制

①控制运输成本的一般方法是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拥有适当的车辆、优化仓库布局和开展集运方式、推行直运方式。

②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的定量方法有线性规划法、表上作业法、网络分析法等。

2.物流运输质量管理

运输质量管理主要是制定道路货物运输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方法,组织、指导、考核、监督全行业运输质量管理工作,处理运输质量纠纷,使全行业的货物运输达到安全优质、准确及时、经济方便、热情周到、完好送达、用户满意的目的。

运输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全社会有重人影响。因此,加强运输质量管理,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对提高运输质量具有重人意义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有利于稳定职工情绪。

运输质量管理的衡量指标一般为运输事故次数、运输事故频率、货损率、货差率、运输事故赔偿率、完成运量及时率等。

3.物流运输服务增值

物流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投入,增加了物品的效用,具体表现为增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品种效用、批量效用、信息效用、风险效用和信用效用等。

(1)空间效用:表现为通过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物品生产和消费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生产优势和生产织构,而物品的消费却可能遍布在另外的地区甚至是全国、全世界。所以正是物品流通所耗劳动创造的空间效用使人们可以享受瑞士生产的咖啡,购买法国的时装,使用微软公司的产品。

(2)时间效用:表现为通过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了物品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表现为多种情况,时间差表现为物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矛盾。物品流通过程如储存、保管等投入的劳动恰好可以解决这种矛盾,表现为物品时间效用的增加。

(3)品种效用:表现为通过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物品生产和消费品种方面的不一致。因为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消费者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物品,而专业化生产使某一厂家所提供的物品具有单一性。物品流通则可以集中多家生产商的物品提供给消费者,这方面的劳动投入表现为物品品种效用的增加。

(4)批量效用:表现为通过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生产和消费批量的不一致。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而很多时候消费的需求量都是很有限的。物品流通中所消耗劳动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将生产的大批量分割成最终的小批量需求,在此表现为由整到散的分流过程;反过来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5)信息效用:表现为专业物流企业收集大量的信息,如买卖双方的信息、产品说明和使用情况、发展情况、用户的意见、供求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整理、分析,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同时指导自己的工作,也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供求双方,形成一种知识学习的作用。

(6)风险效用:表现为在物品流通过程中存在和隐藏着许多风险,如质量风险、信贷风险、政策风险、汇率风险、财务风险等,让物流双方准来承担这些风险责任可能都会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扯皮”过程,会极大地加大交易费用甚至阻碍物流的真正完成。而由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这些风险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供求双方的信心,同时加快流通和再生产的过程。

(7)信用效用:表现为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第三方的角色,在支付额度、支付周期、物流速度、物流量等方面都有着信用放大和信用保证的作用。同时这种专业化分丁对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吸收就业、改变流通困境、创造社会效益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物流运输增值在于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降低了物流运作成本,同时又提供了其他增值服务。这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基本点,又是赢取客户的出发点。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