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流质量控制
物流质量控制是以物流质量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在物流质量控制中,当对物流质量连续性的计量值作直方图时,在其数目不断增加、组距不断减小、分组愈来愈小的情况下,物流质量计量值直方图表明的分布情况愈接近正态分布,因而物流质量变化也遵循正态分布。
物流质量控制工作特点
(1)全面性关注,物流服务分为基本物流服务和增值物流服务。物流服务质量涉及全面性的服务质量。
(2)全程性监控,物流的服务性活动主要包括:核心服务、辅助服务构成的基本服务组合,服务过程,服务形象三部分内容。不同的物流服务功能构成,其质量都会影响整体物流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3)全员性参与,物流质量管理涉及物流系统的各类人员,各类人员都可能对最终物流质量产生影响。
(4)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评价,需要物流组织、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经营制度等各个方面集成,主观客观评价相结合。
物流质量控制图
在物流运作相关数据和质量特性值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有静态和动态的处理方法,而控制图法就是动态处理数据的方法。根据所采取的统计量不同控制图可分为:单值控制图(x控制图);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R控制图);中值与极差控制图(—R控制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pn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控制图);缺陷数控制图(c控制图)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控制图)。
通过单值控制图来说明在物流运作实务当中控制界限的求解方法。该方法在物流企业发现运作质量变异原因但又因经费和时间关系且只能获得一个测量值时采用,通过把直接测得的数据无需计算而直接在图上打点获得。它具有快速及时的特点,但不能发现离散情况。其图形如下图所示。
图中,横坐标表示按物流作业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号,即1、2、3……;纵坐标表示物流质量特性值,其中T表示公差范围。
x控制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用以下方法确定:当物流运作条件无多大变化且过程稳定时,可利用以往同期的数据,按照3σ的方式控制图建立控制界限的要求得:
当无历史数据可查时可随机抽取,抽样数量一般取≥50,然后进行测量得到物流质量特性值,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由下列公式计算:
此时μ和σ可由上述结果近似代替。
作控制图的目的是观测物流运作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控制状态是指物流运作过程仅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物流服务的质量特性分布基本不随时间而变化;反之就是异常状态。
其判断标准有两条:一是控制图上点不超过控制界限;另一个是控制图上点的排列分布没有缺陷。当点落在控制界限上时看作是超出了控制界限。
物流质量控制中主次因素排列图的应用
在物流运作过程(整个物流系统或某一运作环节)中把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的具体项目和相关数据收集起来,而后把这些数据归类,按每个质量问题所统计数据的多少和影响因素的主次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列并以此作为横坐标,同时把各项数据发生的频数作为纵坐标,最后得出的直方图就是主次因素排列图。下面以生鲜食品的储存为例说明主次因素排列图在物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根据物流企业运作实务内容和要求,制作物流质量主次因素排列图的一般步骤如下:
(1)把影响物流质量的主次因素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可按物流运作环节、物流运作结果、影响质量的原因、运作质量考核项分、物流作业对象等进行分类。
(2)确定质量数据采集的时间,一般要收集50个以上的数据,当采集期限过长时可按一定期限的数据作排列图。
(3)按分类的运作项目进行统计,汇总成表,以所有被考核质量项目的100%计算各项目所占的百分比。
(4)计算累计频率。
物流质量控制的局限性
从物流的角度看,只注重了企业内部物流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外部物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则被忽视。事实上,产前物流(供应物流)和产后物流(销售物流)质量控制的好坏,是整个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企业大量采购其他企业的原材料,零配件;大面积开展产品生产的技术协作,有些企业的产品甚至其主要的,核心的部分是由别的企业生产的,也就是说,影响产品的关键性因素,不在本企业而在别的企业。所以把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本企业是远远不够的。产品出厂后,产后物流极其广泛。从销售渠道到用户使用,物流呈大面积辐射状,这时如果企业认为,高质量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了,质量控制也不必再做了,那就错了。因为质量再高的产品,如果没有以质量跟踪为目的的技术服务做保证,其质量也无法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虽然有了高质量的产品,但无法实现其高质量。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不建立一套产品质量的反馈系统,产品质量存在的种种问题,就无法从用户及时地反馈给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法做到。所以从物流上看,全面质量管理重视内部物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轻视了外部物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