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流战略决策
物流战略决策是通过对成本/服务权衡曲线的分析,以确定企业的经营层次。
物流战略决策的特征
物流战略决策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长远性。战略决策针对的是长远目标,一般在5年以上。
(2)非常规性。战略决策不经常作出,一般也无先例可循。
(3)重要性。战略决策的结果将导致大量资源投入。
(4)指导性。战略决策指导企业内的次要决策和未来行为。
物流战略决策模式
有些战略决策是企业家或者是铁腕首席执行官在闪念之间做出的,他们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并且能够说服别人照此行事。另一些战略决策则是一系列小的、渐进性的选择的结果,随着时间和数量的积累,将企业推向某一个方向。
明茨伯格(Mintzberg)将典型的战略决策模式(或方法)分为企业家模式、适应模式、规划模式三种。后来奎恩(J.B.Quinn)补充了第四种模式——循序渐进模式。
(一)企业家模式
在这种战略决策模式中,战略是由一个铁腕人物制定的。他关注的焦点是机遇,而问题是次要的。战略由企业创始人自己左右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并在一系列大胆的重要决策中展示出来。业务增长是战略决策的主导目标。在我国,对于高度集权的物流企业或由个人创办的民营物流企业中,这种战略决策模式是很常见的。
(二)适应模式
这种决策模式的特点是响应当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主动寻求新机会,有时也称为“走一步,看一步”。决策中争论的焦点是目标的优先次序。战略是零碎和发展的,推动业务逐渐往前走。
(三)规划模式
这种战略决策模式涉及系统收集用于情景分析的信息,总结出多种可行战略方案,以及合理选择最合适的战略。这种模式既主动寻求新机会,也被动响应存在的问题。
(四)循序渐进模式
由奎恩提出的第四种决策模式由规划模式、适应模式以及较小程度的企业家模式综合而成。对于物流企业来说,高层管理对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有合理而明确的想法,但在战略制定时,他们选择交互式过程,探索未来,进行试验,以及从一系列局部的或渐进的努力之中学习,而不是一下子确定整个战略。因此,虽然使命和目标先确定,但允许战略经过争论、讨论和试验再提出来。
物流战略决策的过程
在某些情况下,是采用企业家模式、适应模式还是循序渐进模式,是很值得争论的。但是,在本书中,我们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规划模式,它包括战略管理过程的基本要素,较为理性,从而能够做出更好的战略决策。规划模式不仅比其他模式涉及更少的政治利益关系、更经得起推敲,而且适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建议采用以下8个步骤的战略决策过程(图1)。
第一步:评估当前绩效以及检查、评估企业当前战略态势(使命、目标、战略和政策)。
第二步:评价公司治理,即评价企业董事会、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这一步对于企业物流战略决策可以省掉。
第三步:分析外部环境,以找到显示出机会与威胁的战略因素。
第四步:分析内部环境,以确定形成企业优势与劣势的战略因素。
第五步:综合分析战略因素(SwOT),从而①查明问题所在的领域;②评价企业使命与目标,并按照需要进行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
第六步:根据第五步进行的分析,生成、评估并选择最佳战略方案。
第七步:通过行动计划、预算与程序执行所选战略。
第八步:通过反馈系统、行为控制评估所执行的战略,以确保最小程度地偏离计划。
物流战略决策考虑的要素
(一)客户服务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是考察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企业物流活动作为企业提供的一种服务,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客户水平,所以客户服务是企业物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是物流战略制定的基本出发点。物流管理的根本是以最低成本为客户提供准时化的服务。物流战略的本质是要取得并保持运作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同时为基本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并在额外的机会来临时,还有足够的运作能力去迎合或超额满足主要客户的期望。
传统的物流观念是以工厂的产品为出发点,企业总是力图寻找费用最少的途径,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种观念是以现有产品为中心的供应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应该更加强调和倡导物流管理的“市场后勤观念”。市场后勤观念不是以企业现有的产品为出发点,而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思考问题。首先要考虑市场上消费者的各种需要,然后再按此需要安排物流的一系列工作,企业的有关物流活动都要为满足顾客需要服务。也就是要在物流管理中贯彻市场导向的概念。
(二)企业战略的需要
物流战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能战略,必须为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服务。如果一个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是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对于物流配送应该以成本节约为目标,在具体战略上可采用第三方物流战略。如果是企业自营,那么采用网络化物流管理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流通效率。如果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差异化战略,那么速度和时间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目标,准时化物流战略应该成为物流管理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