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涓滴效应

概述

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

涓滴,很少的意思。

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滴入论、垂滴说)也称作“涓滴理论”(Trickle-down theory,又译作利益均沾论、渗漏理论、滴漏理论),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

由此还有“涓滴经济学”(trickle down economics),常用来形容里根经济学,因为里根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应该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最终使穷人受益。

西部开发之后发优势、扩散–涓滴效应探析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针对东西部地区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早在1996年就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并在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强东西部经济联合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时至今日,经济高速增长的东部地区的”扩散效应”、”涓滴效应”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带动影响甚小;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未明显见效,这说明”扩散效应”、”涓滴效应”和”后发优势”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是外生的,而不是内在的必然.探讨后发优势和扩散理论、涓滴效应的生成及其依赖,对于促进西部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反意见

亚当·史密夫在《国富论》中称征税“可能妨碍生意的发展,降低人们投资某些产业的意欲,影响就业。当人们必须交税,其用作营运的资金会减少甚至用尽。”由此,里根时期的预算总监大卫·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认为供应经济观点在经济学中由来已久,而维持自由放任将不但使市场中先富起来的人受惠,也最终使最贫困的一群受惠。由此产生的论点是实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必然会惠及全体,包括贫苦大众。

凯恩斯主义者提倡财政政策应覆盖整个经济体,而非照顾特定群体。但涓滴理论支持者认为,向富者减税,可促进他们投资,进而带动经济增长。这种针对性的减税政策被指对推动整体经济未必即时见效,而很多人亦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涓滴”后才可得益。

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便与涓滴效应异名同工。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