沤麻介绍
沤麻(retting for bast fibers)
获得麻纤维的初加工技术。分水浸和雨露沤麻两种。水浸沤麻,是将收割的麻株或剥下的麻皮,浸泡于水中,进行发酵,以获其中之纤维。寸露沤麻是将收获的麻株平铺于田间,通过雨露浸润发酵制纤。
沤订是一种微生物发酵过程。在水浸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尤其以芽孢杆菌最为活跃,如厌氧性的费地梭菌Clostridium felsineus、酪酸棱菌Clostridium butyrium和蚀果胶梭菌Clostridium pectinovorum;需氧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和浸麻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等。在露浸发酵中真菌起主要作用,如蜡叶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亚麻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ni等,细菌居次。这些微生物均能产生果胶酶,沤麻就是利用这种酶的分解果胶能力,使纤维细胞(或纤维细胞束)与其周围的薄壁组织之间失去粘连而分开,故又称沤麻为脱胶。
沤麻的三过程
沤麻经过物理、生物和机械三个过程。物理过程主要使麻茎(皮)、麻叶吸水膨胀、可溶物和色素的溶出,时间约6-12小时。之后进入生物过程,先是好氧果胶分解菌及辅助菌系活动,分解部分果胶并耗去水中的氧气,生成有机酸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接着厌氧果胶分解菌繁殖起来,它们的强烈发酵作用使薄壁组织、韧皮射线以及茎的表皮彻底腐解,将纤维分离出来,这一阶段主要分解产物有乙酸、丁酸、丁醇、丙酮、二氧化碳、氢、硫化氢和甲烷等。机械过程是在生物过程结束后对纤维进行漂洗,以除净粘附在纤维上的残留物,从而获得松散柔软的纤维 。
水浸沤麻是利用天然水源(沟、塘、江河、湖泊等)或人造沤麻池进行沤麻。适于韧皮纤维作物有的“整株沤洗”、“剥皮沤洗”和“两浸一洗”之分。
“整株沤洗”法即在收割后将麻株去叶扎成适当大小的麻捆,放入水中再连结成麻排浸沤。整株沤洗法广泛用于黄麻、红麻、茼麻、大麻和亚麻的纤维加工。
“剥皮沤洗”法即先剥下麻皮(俗称生皮),再扎把沤于水中。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台湾等省多采用。
“两浸一洗”法即先行整株沤洗,至半脱胶状态捞出剥皮,再将麻皮扎把重新浸入水中沤至完全脱胶。
叶纤维作物,一般先将叶片打碎或用石碾压榨后,将叶片捆成束沤制。水浸沤麻的主要技术关键是选好水源和掌握好发酵程度。沤麻水源的水质要软、有机质丰富、深浅适宜、流动缓慢或静止、水量稳定等。沤制大麻还要求水清。黄麻、红麻和青麻的沤麻适度标准是麻茎(皮)变成浅黄色,表皮粘滑,基部表皮易脱落,剥取时麻皮与麻骨易分离,横撕麻皮纤维呈鱼网状。漂洗后纤维洁白、光滑、松软。在天然水源中沤制亚麻已不多见,普遍采用的是温水沤麻法,该法在亚麻加工厂的特制沤麻池中进行,水温可人工调节,并能通气和调整pH值。脱胶时间短,纤维质量好。
欧洲一些国家广泛采用雨露沤制亚麻和大麻,中国黑龙江省的亚麻和安徽省的大麻也部分采用此法沤制。
在天然水源中沤麻,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受环境条件(水源性质、温度等)影响较大,脱胶周期长,质量也不稳定。同时,此项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严重污染水源,影响饮水和养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应用微生物脱胶和酶制剂脱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