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故事
两个麻袋套着一具女尸,袋子里装着3块石头。福建南安市码头镇大庭村黑石潭,这具女尸大白天惊现河岸边。南安市公安局艰苦排查9天后,疑案真相大白–28岁的安徽外来工王小喜(化名)的66岁母亲猝死出租房中,拮据不堪的他,含泪将遗体装在麻袋里,沉尸“水葬”。王小喜随即以涉嫌侮辱尸体被刑拘。
社会舆论
最低也要1000元的火化费,对王小喜这样月工资只有四五百,且需要长期照顾病母的农民工而言,实在是不能承受之重。而当地民政部门“葬不起亲人,可向民政部门申请”这样的表态,在“无此专项基金”的事实面前,恐怕更像是一种事后的“随便说说”。何况,王小喜还得担心消息传出后,自己会不会被赶出那租来的房子,身在异乡,他又该上哪里去安放母亲的骨灰。需要收费的丧葬,王小喜“消费”不起,他只有让不收费的河水,帮助安葬自己的母亲,但其中的孝心应该一样。就算这样的安葬方式,与“公序良俗”相悖,可这其中的问题却需要深思。那位老妪,她不仅是王小喜的母亲,她更是国家的公民,丧葬制度应该有相应的考虑。
真相大白
事情和那些急着替“沉尸葬母”喊冤的人开了个认真的玩笑。福建省南安市公安局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备受社会关注的男子“沉尸葬母”案进行通报,嫌犯被以涉嫌侮辱尸体罪依法拘留。根据警方的调查,疑犯有能力支付母亲的丧葬费。
事后反思
这算不算是给那些假弱者之名敲打社会不公的人一个警告。在同情弱者的背后,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正如“强权即真理”不过是一种谬论一样,人们往往会忽略他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叫做“弱者即正义”。众所周知,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不是人数,正义也不是弱者天然的同盟军。“史上最毒后妈门”尚不足以让人们警醒的话,那发生在哈尔滨某酒吧前的那起命案,更把“弱者即正义”的理论演绎得淋漓尽致。那时节,汹涌的舆情如同被人捏在手心的“拨浪鼓”,当死者方被曝出有高官亲戚的传言时,事情就成为“六提辖打死恶少”。而当死者方被证明只是一名普通市民之际,事情就转为“恶警打死大学生”。在这里,身份的差异决定着事情的性质,很少有人在意事件真正的是非曲直。
发现尸体 南安市警方侦查发现,疑犯依靠打工收入不仅有能力火化母亲遗体,而且在母亲周氏病危之际,就已开始与叶丽合谋,将亡母沉尸处置,因为这样“可以省些麻烦”。对于那些“弱者即正义”的笃信者而言,与其说是一种思维定势在作祟,毋宁说是对某些现存规则的失望。在他们眼中,规则不过是强者施加给弱者的“紧箍咒”,即便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但在“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面前,再冠冕堂皇的规定也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形成了“弱者即正义”的条件反射。而在成熟的公民社会,正义女神并不是根据人们地位高低、身份尊卑选择自己的站队,她手中的旗帜只授予那些约定俗成守规则的人,而不管他是强者还是弱者。真正说起来,“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说法看似进步的中庸,但仍然无法从“弱者即正义”的泥沼中走出来。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个现实社会确实存在着恃强凌弱的不公现象,但这绝不意味着弱势一方永远掌握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