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汪懋华

生平/汪懋华

(图)汪懋华汪懋华

1、汪懋华:男,广东兴宁人,汉族,生于1932年11月,中共党员,农业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著名专家,1956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化系,1962年于莫斯科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学院农业电气化系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电气化系教研室主任,电子电力工程系副主任,科研处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泰国曼谷亚洲理工学院教授。

2、1987-1990年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四、五届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二、三届专业

(图)汪懋华汪懋华

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农经、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一、二届农牧渔学科组成员,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农业工程学科组长。英国农业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兼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专家组成员,英国农业工程文摘国际编辑咨询委员会委员,英国“食品控制”国际学术刊物编委会委员,荷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在农业中应用”国际学术刊物编委会委员,泰国“亚洲农业工程师协会”终身会员兼学报编委,意大利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国际俱乐部成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工程专家组成员等。

3、1985年,应英国皇家农学会邀请参加了第一届国际农业电子学与计算机应用学术讨论会与大型展览会,考察了英国有关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在农业电子学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

4、1988年应英国农业工程师学会邀请又参加了该会五十周年纪念会与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上交流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

5、1989年作为团长率中国农业大学学术考察团回访原苏联教育科研机构。

6、1991年被国家教委派往泰国任亚洲理工学院任客座教授。为研究生主讲“农业机械试验技术”、“电能在农业中的应用”、“仪表与测量技术”、“农村地区电气化”等课程,参与合作培养了四个专业16位硕士研究生。其间访问了意大利、印尼、泰国、香港、旧金山等国家和地区一些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完成了一项科研课题,其工作受到校方和学生的高度评价。曾被评为中国农电学术活动积极分子,北京市侨联系统“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做贡献活动”先进个人。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5月被选举为工程院院士,任农业、轻纺与环境学部常委。

学术贡献/汪懋华

(图)汪懋华访问交流汪懋华访问交流

汪懋华专长于智能化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研究。80年代中期以来,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至2003年),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农业工程学科组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现任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农业工程专家和中国农业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学术带头人。曾先后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工程专家组成员,国际农业工程协会农村电气化与能源分会副理事长,受聘为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编委,为发展中国农业工程国际合作和扩大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成就/汪懋华

(图)宣传科学思想宣传科学思想,不断做出贡献

1、中国农业工程学科与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1985年2月汪懋华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农业经济、农业工程”学科组召集人,随即参与了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及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研究。他多次主持了研讨会,在工作中紧密依靠老一代专家学者,团结中、青年学术骨干,根据国内外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了一个适于中国国情发展需求,与国际科技发展相接轨的完整的农业工程学科体系改革方案。1997年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学科结构体系中的工科门类下属一级学科,涵盖着包括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4个二级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现有14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每年为国家培养数千名不同层次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由于他对发展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的贡献和影响,1996年教育部批准由他主持了有全国11所农业院校参加的“面向21世纪高等农业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教育部重点资助科研项目,并聘请他为顾问组成员。汪懋华十分重视国际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成果。1985年他出访英国西尔索农业工程学院并缔结了两校间的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对促进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1989年9月他作为“89’北京国际农业工程学术研讨会”的执行主席,成功地主持了在中国首次举办的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促进中国农业工程界与世界各国同行以及海峡两岸农业科技界的学术交流,有重要影响。

2、中国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他通过亲身考察调研,发现孵化机是一种典型的时变对象,研究它的控制方法不仅在自动化学科领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能显著地提高我国养禽业的经济效益。对此汪懋华连续为数名研究生制定了详细的攻关技术路线,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密切结合,紧紧围绕企业产品技术革新与开拓产品技术市场的要求,从大型孵化机温度场的检测入手,确定了采用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等最先进的控制策略。1988年他带领研究生终于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微电脑孵化机控制器,随后又发展成为二级分布式孵化厅控制系统。该课题于1993年和1995年两次获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采用这项科研成果的北京西山孵化设备厂生产的新型孵化机,在1993年获国家星火科技进步奖,1995年获国家新产品奖。汪懋华不仅在农业科研领域硕果累累,还在有关的工业控制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性成果。例如他主持的与深圳合作设计的“汽车安全性能全自动检测线”,承接的“北辰集团应用PLC进行高层电梯控制系统技术改造”等工程项目,均在实际中获得可靠的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作为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唯一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汪懋华率领着学科梯队经过20年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在教学和科研诸方面攀上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峰。

3、报效祖国,再著新章

汪懋华回国后根据20世纪90年代国际农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带领博士生和硕士生将学科发展方向定位在“农业生物图像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精细农作”(Precise Farming)技术体系研究两个全新的领域。1995年他开始指导博士生运用图像处理的理论进行苹果品质检测与分级,1996年又用小波算子优化图像处理算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奶牛的体型评估。为提高视觉技术用于水果分选的速度,他指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了并行遗传算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混合算法,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同行的高度重视。“精细农作”是将当代信息高新技术与农学、农业工程技术集成用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田精耕细作技术,它已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最富有吸引力的前沿性研究领域。汪懋华认为,对“精细农作”的研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其技术系统应用发展的本身。它提供的技术思想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方式,将使人们对科学利用农业资源潜力和作物生长管理观念及模式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影响将更为深远。特别是他敏锐地感到在开拓新的前沿性科技研究领域中,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起跑线拉近了距离,从诸如“精细农作”这样的领域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他一方面指导研究生进行着有关“精细农作”技术应用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一方面认真研究总结国外实践的经验,根据中国国情找准自己的切人点,为推动中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进程作出实际的贡献。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