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水路运输供给

什么是水路运输供给

水路运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每一种可能的运价,水路运输的供给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运输能力数量。这里的水路运输供给强调两点:一是水路运输的供给者有提供运输能力的愿望,二是供给者有提供运输能力的实际能力,两者缺其一,就不能形成现实的水路运输供给。

水路运输供给的主要内容是船舶运输能力和港口通过能力。

水路运输供给的特征

水路运输供给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运输能力必须超前发展并留有适当的储备

运输产品的非贮存性决定了水路运输的供给只能用运输能力的增长来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路运输需求的增长,而运输能力(船舶建造、码头建设等)的增长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所以,运输能力的增长必然要有先行意识。

运输产品的非贮存性还表明了水路运输的供给者不能以水运产品的储备来及时满足水路运输需求的变化,而只能以运输能力的储备来解决这一问题。运输能力一旦形成,就具有固定性和非机动性,而运输需求具有时间上、方向上不平衡的规律性,因此,运输能力的储备必须适当,要兼顾淡季和旺季,重载方向和空载方向水路运输的需求。否则,不是运输能力不足,就是运输能力的浪费。

2.运输能力供给的调节是水路运输市场供求平衡的关键所在

水路运输市场需求的多重性,如派生性、规律性、异质性以及替代性等,决定了水路运输市场的供求平衡只能以运输能力的调节去适应运输需求的变化。从较长的时期看,运输需求总是处于波动式的变化过程中,而运输能力十旦形成则比较稳定。所以,当需求高涨时,运输能力的供给会大量增加,当需求低落时,运输能力则不会随之减少。因而会造成运力过剩和运价的长期低落,使运输市场处于不景气的状态。所以适时调节好运输能力的供给,保持合理的运力规模,是提高运输工具利用率和满足运输市场需要的必要条件。

影响水路运输供给的因素

1.经济的发展状况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必然会影响到它对运输能力供给的需求。国内的工农业发展迅速,经济处于起飞时期,百废俱兴,则对运输的需求会增加,相应的运输能力供应也会增加。而一国对外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更是要求国际海上运输能力供给的充分保证。

2.国家对水路运输的扶持政策及国防政策

能源、交通行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产业。水运业特别是沿海、内河水运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如果国家倾斜政策的相应措施得以落实,投资来源丰富,渠道畅通,则将增加水运能力的供给。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一个发达的水运业也是国防的一支重要后备力量,所以长期保持一定的水路运输能力供给量,也是国防政策的需要。

3.船舶营运的技术经济指标

影响水路运输能力供给的船舶营运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船舶营运效率和船舶营运成本。当运力规模一定时,运力的供给受到船舶所能达到的营运效率的影响。而决定船舶营运效率的限制因素有船舶的营运天数、设计航速、平均停港天数等。营运天数越多、航速越快、平均停港天数越短,则营运效率越高,运力的供给量越大。在一定的运价水平条件下,船舶营运成本上升,会减少运力供给;反之,则增加运力供给。

4.船舶造价与造船技术

船舶造价低,造船技术先进,则会吸引更多的订单,由此增加运力的供给。

5.运输价格

运输价格是影响水路运输供给变化的内生变量。一般地,运价上涨,供给增加;运价下跌,供给减少。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