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民享拼音:ming xiang 解释: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简介
林肯在其著名的演说中宣称:“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地球上永世长存!”他所说的“民有”、“民治”和“民享”,就是对价值意义上民主的一种理解。概括来讲,民主的价值理念包含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而工具民主——或称方法、形式、程序性的民主,则把民主看作一种具体的工具性制度安排。熊彼特就把民主看作一种政治方法,并具体化为选举制度:“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做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的选票取得作决定的权力。”
出处
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过程。作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注意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的许多文章中,多次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如《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朱熹的“国以民为本”的思想等。孙中山将这些思想看作是他的民权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和实行民主主义的思想基础。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完全突破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局限,与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时代的民本思想,并不包含对普通民众个体价值与权利的尊重,这和近代的民主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孙中山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基础,“基础巩固,民国才能巩固”。 为官者不论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也就是说,民国政府和各级官吏是为人民办事、受人民节制的公仆。孙中山对官民关系的重新定位,彻底否定了过去官与民之间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基础是在共和政体的基础上,他对“民”如此重视,其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专制政体,建立一个新的共和政体的国家。所以,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思想
民有、民治、民享孙中山不仅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而且在革命的实践中贯彻实行。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时时想到民众的疾苦,对发生在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山东等地的自然灾害非常关心,多次作出批复和指示。他在电令中表示:“夫民国新造,首重保民”,“本总统每一念及我同胞流离颠沛之惨象,未尝不为之疾首痛心寝食俱废也。”孙中山极为关注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要求各省都督保护农民利益。孙中山还非常重视民众的健康和教育,多次批示,要求预防各种传染病,开办学校,特别是多办各级师范学校、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孙中山在日常公务中,处处体现亲民、爱民的作风,始终把自己看成是民众一分子。他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共和国总统后,始终牢记“民国之主权在人民,人民以为可则可,人民以为否则否。”他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向中国老百姓昭示了民主的真谛。一位专程从扬州赶到南京的8旬老人在见到孙中山后,曾感慨而言:“我终于见识到民主了。”孙中山这种亲民、爱民的作风,以民为本的行为,完全出自本心。
影响
民享,有难官当孙中山的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革命理论对后人影响很大,他以民本思想为渊源的民权主义更是一份宝贵遗产。毛泽东、邓小平等一大批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以民为本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对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的研究,继承和发挥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的精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的研究说明,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民众的个体价值与权利,才能是真正的以民为本。其次,在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中,孙中山对官民关系的重新定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孙中山彻底否定了旧的官民关系,他指出,为官者不论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第三,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形成过程的实践还说明,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学习与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吸收西方政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要在理论上不断创新,丰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的民本思想,并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