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 – 人物简介
李适之
李适之,[唐](公元?年至七四七年)始名昌,陇西成纪人。恒山王承乾之孙。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六年。是皇室后裔,入相前长期担任刺史、都督的州职,是一位“以强干见称”的能臣干员。
开元中,累官通州刺史,擢秦州都督,转陕州刺史。入为河南尹,拜御史大夫,历刑部尚书。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李林甫构之,罢知政事,守太子少保,寻贬宜春太守。诗二首。
据《唐书·宗室宰相传》记载,说李适之喜欢与宾客宴饮,每次可以喝酒一斗多不醉。他夜晚饮酒作乐,白天处理政事,一点也没有耽误工作。
子:李霅。
李适之 – 生平经历
神龙初(705年)擢左卫郎。历官通州刺史,擢秦州都督,转陕州刺史。又官河南尹,拜御史大夫,官至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任左相,封清和县公。
李适之好饮酒,每次可以喝酒一斗不醉,杜甫《饮中八仙歌》咏:“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吞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新唐书》上说他:“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夜宴娱,昼决事,案无留辞。”李林甫排挤他,“朝客虽知无罪,谒问甚稀,适之意愤,日饮醇酣恣,且为此诗”,不久罢相,后任太子少保。
天宝五载(747年),因与韦坚友好,贬宜春太守。在宜春时听闻御史罗希奭将皇甫惟明和韦坚杀害于贬所,大惧,遂仰药死。
李适之 – 人物简评
李适之性情简率,不务苛细,待人随和,雅好宾客,“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又是一位分公私、别是非、宽严得当的长官。为相五年中,他与权奸李林甫“争权不协”,而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所以“时誉美之”。但他清醒了解朝廷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自己所处的地位,只自忠诚治理事务,不充诤臣,不为强者。因此,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他就“俱自不安,求为散职”。而在天宝五载,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遽命亲故欢会”,并写了这首《罢相作》诗。[1]
李适之 – 记载
《旧唐书·李适之传》李适之
李适之,一名昌,恒山王承乾之孙也。父象,官至怀州别驾。适之神龙初起家拜左卫郎将。开元中,累迁通州刺史,以强干见称。时给事中韩朝宗为按察使,特表荐之,擢拜秦州都督。俄转陕州刺史,入为河南尹。适之性简率,不务苛细,人吏便之。岁余,拜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得罪见废,父又遭则天所黜,葬礼有阙,上疏请归葬昭陵之阙内。于是下诏追赠承乾为恒山愍王,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伯父厥及亡兄数人并有褒赠。数丧同至京师,葬礼甚盛,仍刊石于坟所。俄拜刑部尚书。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 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与李林甫争权不叶,适之性疏,为其阴中。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鑛,采之可以富国,上未之知。”适之心善其言,他日从容奏之。玄宗大悦,顾问林甫,对曰:“臣知之久矣。然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可穿凿,臣故不敢上言。”帝以为爱己,薄适之言疏。陇右节度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悉与适之善,林甫皆中伤之,构成其罪,相继放逐。适之惧不自安,求为散职。五载,罢知政事,守太子少保。遽命亲故欢会,赋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竟坐与韦坚等相善,贬宜春太守。后奉使杀韦坚、卢幼临、裴敦复、李邕等于贬所,无不惶骇。希?#93;过宜春郡,适之闻其来,仰药而死。
《新唐书·李适之传》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神龙初,擢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刻石著功,诏永王璘书,皇太子瑛署额。进御史大夫。二十七年,兼幽州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被废,而父象见逐武后时,葬有阙,至是丐陪瘗昭陵阙中,诏可。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迁刑部尚书。适之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夜宴娱,昼决事,案无留辞。 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林甫阴贼,即好谓适之曰:“华山生金,采之可以富国,顾上未之知。”适之性疏,信其言,他日从容为帝道之。帝喜以问林甫,对曰:“臣知之旧矣,顾华山陛下本命,王气之舍,不可以穿治,故不敢闻。”帝以林甫为爱己,而薄适之不亲。于是,皇甫惟明、韦坚、裴宽、韩朝宗皆适之厚善,悉为林甫所构得罪。适之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俄坐韦坚累,贬宜春太守。会御史罗希?#93;阴被诏杀坚等贬所,州且震恐,及过宜春,适之惧,仰药自杀。
李适之 – 作品
《罢相作》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注释](1)避贤:避位让贤,磁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2)乐圣:古人有以清酒为圣人,以浊酒为贤人的说法。此处指爱好喝酒。衔杯:喝酒。
[译文]我辞去相位而让给贤者,天天举着酒杯开怀畅饮。请问过去常来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有几个来看我?
这是一首因事而写的讽刺诗。
作品评析就诗而论,表现曲折,但诗旨可知,含讥刺,有机趣,允称佳作。作者要求罢相,原为畏惧权奸,躲避斗争,远祸求安。而今如愿以偿,自感庆幸。倘使诗里直截把这样的心情写出来,势必更加得罪李林甫。所以作者设遁辞,用隐喻,曲折表达。“避贤”是成语,意思是给贤者让路。“乐圣”是双关语,“圣”即圣人,但这里兼用两个代称,一是唐人称皇帝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隐语,称清酒为“圣人”。所以“乐圣”的意思是说,使皇帝乐意,而自己也爱喝酒。诗的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显然,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也不失机智俏皮,但终究是弱者的讥刺,有难言的苦衷,针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两句机智地巧作加强。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这在结构上顺理成章,而用口语写问话,也生动有趣。但宴庆罢相,事已异常;所设理由,又属遁词;而实际处境,则是权奸弄权,恐怖高压。因此,尽管李適之平素“夜则宴赏”,天天请宾客喝酒,但“今朝几个来”,确乎是个问题。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倘使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只是庆贺君臣皆乐的罢相,则亲故常客自然也乐意来喝这杯酒,主人无须顾虑来者不多而发这一问。所以这一问便突兀,显出异常,从而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由于使用反语、双关语和俚语,这诗蒙有插科打诨的打油诗格调,因而前人有嫌它过显不雅的,也有说它怨意不深的。总之是认为它并未见佳。但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到李適之时却特地称引此诗,有“衔杯乐圣称避贤”句,可算知音。而这诗得能传诵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诗。由于这诗,李適之在罢相后被认为与韦坚等相善,诬陷株连,被贬后自杀。因而这诗便更为著名。[1]
李适之 – 李适之之死
李适之
李适之是恒山愍王之孙,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任通州刺史,由于为官清廉,深得人心,按察史韩朝宗将此事上奏朝廷,李适之被提升为秦州都督,深得唐玄宗赏识。以后又历任陕州刺史、河南尹以及刑部侍郎。
天宝元年(742)李适之代牛仙客为左相。这一年,恰逢诗仙李白来到长安。李适之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喜结宾客,常常夜饮达旦,白天处理政务。夜晚与李白、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友善,常在一起饮酒唱和,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李适之自任宰相以后,在朝堂之上常与李林甫发生争执,引起李林甫的憎恨。但李适之的豪放性格使他没有对李林甫提防,李林甫伺机报复。而唐玄宗李隆基对李适之非常信任,这使李林甫一时无计可施。
李林甫的府第中,有一处别致的小庭院名叫“月堂”,平时无人居住,只有李林甫一人在那里出出进进,而且每到月明之夜才去那里独坐,起初谁也不知他在那里干什么。只见他去时皱起眉头,坐上很长时间才皮笑肉不笑地走出来。后来发现他只要笑着走出来,不出几天,朝中便有大臣或被罢官,或被抄家杀头。原来李林甫在“月堂” 里不是吃斋念佛,他在用自己肚子里的坏水向自己的政敌射出一支支毒箭。
李适之的干练,与李林甫的朝堂之争,使李林甫对之恨得咬牙切齿,李林甫无时不在思索着计策,随时准备拔掉这个肉中刺、眼中钉。就在一个月明之夜,李林甫又一次皱起眉头走进了“月堂” ,这一次李林甫是为李适之而去的。最终他面带微笑地走了出来。
第二天,李林甫向唐玄宗密奏:“陛下,李适之虽办事干练,但此人性格粗疏,嗜酒如命,身为左相,常常欢饮达旦,京师之人多有议论,这样下去会误朝廷大事。”唐玄宗听罢上奏,说道:“朕看重他的才干,委之以大任,岂能耽于杯盏,以负朕的本意。”李林甫察言观色,说:“依臣看来,李适之实难胜此任,不如——”没等李林甫说完,玄宗道:“废立宰相之事,改日再议!”
自此以后,唐玄宗便逐渐对李适之疏远起来,把一切政务交由李林甫处理,李适之感到十分不安。李林甫为彻底把李适之赶出朝廷,趁李适之失意之机,准备加害他。一次罢朝之后,李林甫笑嘻嘻地走到李适之面前说:“李相公,我近来闻知一事,想上奏朝廷。”李适之便问何事。李林甫说:“近来有人告诉我,华山之下,生有金矿,釆之可以富国,朝廷还不知此事。”李适之听后,信以为真,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便急切地说:“此乃利国之大事,李相公何不上奏,更待何时?”李林甫不紧不慢地说:“非也,此事一旦上奏,皇上必然高兴,肯定会赏赐为臣,我不愿独享。再说近来皇上对大人有所不悦,我想拉大人一把,你就来把此事上奏朝廷,如何?”李适之连连点头,充满对李林甫感激之情。
第二天上朝,李适之兴匆匆向唐玄宗把华山之下生有金矿之事奏上去。玄宗听后,龙颜大悦,夸赞了李适之几句,便转过头问李林甫:“此事你可听说?”李林甫道:“启奏陛下,臣知道这件事很久了,但是考虑到华山是陛下的本命、王气的宅舍,不可以开掘,所以不敢告诉您。”唐玄宗生于乙酉年,属鸡。地支酉位居西方,五行属金。华山为西岳,又富金矿,故唐玄宗以华山为自己的本命和王气的宅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借华山金矿陷害李适之。玄宗听了喝道:“大胆李适之,竟敢口出狂言,欲断我龙脉,你可知罪?”
由于李林甫的陷害,当了不到四年宰相的李适之在公元746年被罢去左相,当了个太子少保。但李林甫并没有就此罢手,他接二连三地陷害李适之友善的韩朝宗、韦坚等人。由于受到牵连,李适之被赶出了朝廷,贬至袁州。不堪屈辱的李适之在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下,服药自杀。与李适之一同贬出朝廷的还有裴宽,裴宽本与李适之无什么瓜葛,只因李林甫一夜做梦,梦见一人想谋害自己,其人之貎颇似裴宽,便把裴宽赶了出去。
对李适之之死,时人无不感到惋惜,每每谈论此事,便不由得吟诵李适之罢相之初所赋的一首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