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1945.5 .4 -)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家。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宁。 1972 年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加拿大安大略水电土木建筑部主任。曾任香港大学副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现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香港大学SPACE学院)院长。
参与并主持了加拿大多座大型火、水和核电站的地质论证、环境评价和土建工程,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大型工程的岩土问题,如大坝安全、核废料处理、核电站抗震等,取得新的进展。主持了多项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科研工作。对香港暴雨触发滑坡和风化土破坏机制有重要理论创新。提出了香港滑坡防治的总体方案,主持并完成了香港边坡治理和土地利用的地球信息系统的研究,成功地采用了数字信息技术,使滑坡灾害防治工作达到世界前沿水平。抓住了香港灾害地质的根本问题,取得重大创新和突破,对香港建设和学科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支持国内建设,对三峡、大亚湾等工程作了大量咨询;培养年青人才,贡献突出。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国际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荣获香港工程科学院和加拿大工程院(CAE)院士的称号。
着作/李焯芬
《活在当下》,中华书局,2009年
《心耕》,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12年
《心无罣碍》,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
《活在当下》(繁体版),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
《走出困境》,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年
《悲智愿行》,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
《心耕》,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12年
荣誉/李焯芬
2014年12月6日澳门大学向著名地质及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所获荣誉/李焯芬
李焯芬院士在工程界的杰出贡献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获得了多项奖励。2001年他获得加拿大工程院LKLo奖章、2002年获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最佳论文奖(Quiley Award);2002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称号;2005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莱特杰出学人奖和香港特区政府银质紫荆勋章。
爱好/李焯芬
李焯芬作品
李焯芬是中外知名的水利学家,如今,业余时间他还担任香港福慧基金会会长、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国际佛光会副会长等职,其心灵小品系列有 《活在当下》、《轻安自在》、《走出困境》等。作为一位知名的科学家,李焯芬又是怎样看待人文科学的呢?
酷爱文、史、哲的李焯芬,漫游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李焯芬说,比如,在做水利工程时,还要考虑到周边的文物古迹,处理好周边的环境等,这样就需要对当地文化、社会有了解。如果不了解社会、人文,做工程也会做不好的。
李焯芬酷爱大自然,每逢假期必然去沙漠、雪山、森林或草原。李焯芬说,年轻的同学要视野开阔,不能只知道自己的专业,要有丰富的人生,懂得真善美。比如,人文科学中,伦理、哲学、宗教更多的是人生的智慧、向善的心。年轻人生活压力不少,要有一种人文的情怀,进行修养,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与内地大学相比,香港的大学国际色彩多一些。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看文化历史之类的书,社会应该提供一些趣味性的人文知识类的网站,让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网站上也能读到文化历史。李焯芬说,希望培养的学生,掌握学习、调研、收集资料、客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年轻学生要尽量扩大视野,看问题全面些。
语录/李焯芬
活在当下,心无挂碍。
快乐是人生的目标,人希望活得快乐,是否活得快乐,主要看心态。
事物背后皆有因缘,洞悉因缘便能更坦然面对,种好因,结好缘,自然得到更好的结果。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用“苦、集、灭、道”四谛法来解决。苦:苦难或麻烦或问题出现了;集:找出问题的根源;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道: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