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定额标准的制定
制定时间定额标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下:
1、确定制定的对象,分析工序的组成部分。对象是指操作还是指动作,以哪一个为对象,实质上是确定制定时间定额标准的精细程度。这种粗细程度取决于对时间定额标准的精度要求。这种要求和生产类型有关。生产类型高,要求定额标准精度高,在大量大批生产的情况下,应以动作为对象制定时间定额标准。不过制定这种标准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均以操作或操作组为对象制定时间定额标准。对象确定后,根据要求划分工序的组成部分,并确定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以及工作内容。
2、分析工序每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因素,找出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工序组成部分延续时间的因素很多。例如,在机床加工的装卸零件操作中,零件和机床的距离、零件重量、夹具类型等,都是影响这一操作时间的因素。但在这许多影响因素中必然会有对操作时间影响比较大,而且经常起变化的因素。这种因素就为主要影响因素。在上例中,零件重量就为主要影响因素。正确地分析影响因素和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对保证时间标准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3、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收集系统数据。这种数据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工整理过去积累的资料;二是进行现场测时。然后把所取资料填入自行设计的时间标准表内。
4、用坐标图整理分析已取得的资料,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在正常情况下,操作的延续时间是随着主要因素变化而变化。这两者是一对相关联的变量,为函数关系。如果把这种具有函数关系的数据,用坐标图整理出来,就出现某种图像(直线或者曲线)。这种图像就表明了主要影响因素和操作延续时间的变化规律,就可据此来制定时间定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