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泪赤字
无泪赤字是指作为关键货币的赤字国,在没有外汇管制的固定汇率下,可以回避其经济实行紧缩之类的严格调整来消除赤字。
无泪赤字的背景
当今世界,美、日、欧盟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三级。东盟、中国、俄罗斯和其它一些国家或地区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否认的主角。美元也在世界金融领域行使着“关键货币”的职能。在全世界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成,在所有国际贸易中有2/3是用美元结算的。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经济出现了法国经济学家雅克·吕夫所说的“无泪赤字”。一方面,美国在经常项目下存在着巨大的逆差(1997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已达到1660亿美元,为9年来最高,估计1998年会突破2000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元的汇率不跌反升。因此,美国可以坐享世界各国价廉物美的丰富商品,实现连年低通胀、低失业的高增长。美国既不需要抛售黄金和收购美元来维持美元汇率,也不需要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来平衡贸易赤字;它只需供应美元,即可任凭贸易赤字居高不下而安然无恙。这就是“无泪赤字”的基本含义。
美国无泪赤字的形成原因
第一,美国经济实力强大。这是美国形成“无泪赤字”的根本原因。
虽然日本和世界其它许多国家都对美国保持有较大贸易顺差,但是由于美国在二战以后一直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虽然期间也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却无法撼动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它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有发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丰富经验、知识和创新精神,还有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制度。这些都为它带来强大的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导致它在高科技领域一枝独秀。强大的经济实力促成了巨大的出口,从而形成全世界范围内对美元巨大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第二,美国经济增长与独特经济结构的内在需要。
美国是高消费、高投资与低储蓄率共存的国家。这种经济体系,使得美国总需求长期超过总供给。例如,1996~2004年间,美国全国总储蓄率平均为16,远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个人储蓄率到2004年10月仅为0.2,经济体系中形成巨大的储蓄缺口。从宏观经济稳定态势来分析,若没有贸易逆差支撑,将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贸易逆差使美国在国内消费需求久旺不衰的同时,避免了通货膨胀,同时有效地抑制了经济过热。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对美国的投资能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率,近年来巨额的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向美国。先期涌人的资本抬高了美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并诱致更多的资本流人美国。流人美国的大量资本促进了美国的投资和消费,增加了美国的就业。就业的增加带来收人的增加,带动了消费和企业利润的增加,良性循环开始启动。
第三,经过战后多年的发展,美元已成为一种“准世界货币”。
在近代国际贸易史上,曾经出现过黄金本位和英镑本位。但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是美元本位。美国的经济实力促成了美元成为类似国际货币的关键通货。而关键通货这种地位一旦形成,又反过来进一步促成对美元的需求。当今世界上的美元供应量已远远超出美国的国民经济规模(国民生产总值)。美元数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美国的实物经济。在这种关键通货的制度下,作为发行关键通货—美元的美国,从几乎无成本的发行国际货币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铸币税”。由于世界其它国家愿意持有数额巨大的美元债务,因此美国能继续购买更多外国商品、服务甚至企业。美国避免了整个美国经济实行紧缩之类的消除赤字所必须的严厉调整措施,这就为美国国际赤字融通资金提供了特别的灵活性。
与此同时,世界其它一些国家因持有美元也获得了某种好处。因为绝大部分国际贸易都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从而形成了对美元的除购买美国商品以外的一种需求。世界其它国家都知道,至少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使用美元将比使用其它货币风险更少。所以美国就非常愿意保持目前的这种状况。因此,“无泪赤字”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未清偿的关键通货债权的增长。从其它非关键通货国家看来,美国从它们身上获得了一笔低息贷款。
第四,巨额贸易赤字是美国国际分工高级化的结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生产要素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很大变化,形成了以国家为中心的金字塔架构国际分工格局(华民2002)。在这一格局中,第一层次便是美国。作为国际分工顶层的美国,既是全球信息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全球服务产品的不要提供者,这些产品需求来自于全世界,且市场广阔。在这一国际分工格局(如下图),美国从他国大量进口廉价日常消费品和生产用的原材料,而将利润丰厚的信息产品、服务产品销往其他国家,因而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是自然出现了巨额贸易赤字。这样的贸易格局只能说明,贸易顺差国是以本国的资源耗费和低报酬的劳动为美国提供福利,并推动美国经济运转,而美国则将国内生产和生活的负外部性,如环境污染、资源耗费转嫁给这些国家。
同时,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投资国,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美国跨国公司通过FDI寻求低成本生产、逃避贸易壁垒,它们采取本土化战略,通过内部贸易转移成本和收益,在东道国获取巨额利润。且美国跨国公司母公司从子公司的进口部分,其所获得的资本回报并不完全由东道国所获得,不过是把所谓的顺差留在东道国。
无泪赤字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要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化和升级。
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增加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量,利用进口的技术外溢来提高国内科研水平。要努力改变粗放式经营的状态,改变低价格、低附加值出口的状况(这一做法经常会遭受反倾销投诉),集中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要逐步将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成内向型经济。
在注重发展外需的同时,应努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在全求爆发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展内需的要求更为急迫。在制造业进入全球性生产过剩的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内部庞大的潜在市场。有效利用国内资源、开发国内市场、全面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再次,适当调整外汇结构和来源,避免美元外汇风险。
为此,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考虑更多地用人民币或欧元等其它强势货币作出口结算货币,以美元为进口支付货币。
最后,及时调整贸易结构(包括商品结构和国别结构),减轻对美国出口市场的依赖。
在美国缩减进口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培育其它地区,特别是欧元区的出口市场。同时还要提高日本商品的进口替代能力,因为对日贸易逆差的扩大及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不利于我国的外汇收支平衡。要逐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要适时防范美国“无泪赤字”不能维持而给我国出口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因逆差而导致的美元贬值对我们巨额外汇储备所造成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