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旅游供求矛盾
旅游供求矛盾是指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既相互适应,又必然相互矛盾,他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旅游市场上供求矛盾的本质就是,供给与需求能否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矛盾。如果供需之间大体上能够适应,矛盾不突出,可以称之为供求平衡;如果供需之间根本不能适应,矛盾突出,则被称为供求失衡。在旅游市场上,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彼此之间要求互相适应,并表现出供求从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循环往复变化过程,称之为旅游供求矛盾运动规律。
旅游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
(一)旅游供给与需求数量方面的矛盾
旅游供给与需求在数量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旅游供给或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总人次上的矛盾。旅游市场上,旅游需求是一个多变量,人们的收人水平、消费水平、时间、气候、社会环境、宣传舆论等的改变,都会使旅游需求产生较大的波动,使旅游总人次很快的增加或减少。但旅游供给却不同,一段时期内建设形成的旅游供给能力,相对而言是有限的、稳定的,不可能有快速的提高或降低。旅游供给的这种既定性与旅游需求自身的多变性,必然使供给与需求难以适应,出现旅游供给总量与接待旅游者总人次上的不平衡。要么供不应求,景区、景点人满为患;要么供过于求,宾馆、饭店冷冷清清。
(二)旅游供给与需求质量方面的矛盾
旅游供给与需求在质量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旅游供给之间的差距。旅游市场上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主要是以旅游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旅游者对产品质量的判定不能像一般商品那样,可以用具体的尺度和指标去求证。因此,旅游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旅游者自身的感受。由于这种感受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会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心理预期与实际的旅游供给产生一定的差距。差距小,旅游者就认为旅游产品供给的质量高;差距大,旅游者就认为旅游产品供给的质量低。因此,旅游经营者在提供旅游产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和更新,尽量缓解旅游供需在质量方面的矛盾。
(三)旅游供给与需求结构方面的矛盾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结构矛盾是指旅游供求在构成上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在:旅游供给的内容和项目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供给的档次和级别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供给的方式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造成不适应的原因在于,旅游供给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固定的;而旅游需求却是复杂的、多样的。在旅游市场上供需结构矛盾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同一时期内某一旅游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旅游产品则供过于求。实际中,旅游热点地区与冷点地区的形成,某一地区宾馆档次偏高或偏低的现象,都与供需的结构矛盾有关。
(四)旅游供给与需求时间方面的矛盾
市场上旅游需求的发生是多变的、不稳定的,但在产生的时间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客源国或客源地区的节假日,旅游需求产生得多;在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表现最好的季节,旅游需求也产生得多。旅游需求在时间上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与旅游设施的常年性和均衡性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造成某一地区的旅游产品在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则供过于求,形成所谓的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
(五)旅游供给与需求空间方面的矛盾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矛盾,主要表现为旅游供求在地域空间上分布失衡,即有的旅游地供大于求,游人稀少;有的旅游地供不应求,游人如织,形成旅游的冷点、热点和温点地区。造成旅游供求在空间上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等状况,决定了不同旅游地
旅游供求矛盾制度性成因
(一)技术性成因
所有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下所共有的一般性矛盾
(二)制度性成因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体制、政策、转轨方式、发展战略等因素导致的矛盾:
1.发展道路决定了旅游供给因波动而存在“需求空隙”
2.转轨导致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及产权扭曲下的“个人需求产业化”
特殊闲暇时间安排下的“同步性震荡”“排浪式消费”
改善旅游供求矛盾的基本对策
1.改善闲暇时间总量和分配
2.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有效供求均衡机制
3.降低供求不相遇导致的配额机制效率,着力目的地整体形象促销
4.税收政策的调节
5.增加高峰时期弹性旅游供给 数量换质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