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配送的含义
“敏捷”一词来源于制造业领域。敏捷制造是指制造企业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 (信息、物资、资金、管理、人员、技术),以有效和协调的方式响应用户的需求,实现制造过程的敏捷性。透过敏捷制造,我们可以得出敏捷性是一种战略能力,是一种在无法预测的持续、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并壮大的能力。总体来看,敏捷性是从整体能力或表现的角度着眼的一种经营方式,敏捷性的对象是整个企业或组织以及企业中的人,敏捷性的目标是顾客,敏捷性的价值是为顾客创造高附加值的价值。
敏捷配送是配送敏捷化的实现手段,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价值链相关环节的需求,迅速进行物品的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在时间窗口内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在现代市场竞争的状态下,只有达到了敏捷要求的配送才有可能更好地与其他相关组织实现基于市场需求的合作生产与运行,使整个价值链上的组织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发挥,使整个价值链能够紧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迅速反映。
敏捷配送产生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市场的供求状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寻求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或服务,以赢得市场,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同时,物流配送的竞争价值被发现,并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受到广泛的重视。敏捷配送的出现,是我国许多行业所期待的。
1.新的竞争模式呼吁新的配送模式
20世纪是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时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大批量生产方式下的产品品种单一,阻碍技术更新和信息交流,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造成生产的产品越多损失越大的潜在危险。大批量生产方式的辉煌走到了尽头。
当欧美国家遇到经济危机时,人们却惊奇地发现日本在新的精益生产模式下保持了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在物料管理方面,精益生产十分强调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加强对物流的管理,要求配送能够提供准时物料供应,以达到零库存的目标,这使在制品及库存大大减少,极大地节约了流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生产成本。精益生产的模式逐渐在全球推广开来,这也把各行业对高服务水平敏捷配送的要求推向全世界。
为了摆脱经济的衰退,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生产模式。敏捷制造借助企业间的动态联盟,能够快速、小批量且低成本地展开生产,极大地适应了现代市场迅速变化的需求,但它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资往来,提供低成本、准确、高附加值的服务,能够满足敏捷制造企业的苛刻需求,从连接点上保证敏捷生产链的迅速反应能力,从总体上控制甚至是降低产品成本,成为各行各业对新一代的敏捷配送行业的要求。
2.新的需求模式呼吁新的配送模式
物流就其本性而言,它天然具有自上而下的顺应供应链方向的特点。这种特点源于两种动力。其一是显而易见的生产或服务的供应链的推动力,这要求物流配送模式要适时的满足生产或服务的需求,紧紧跟上供应链形态的变化。其二是更深层次的需求链的拉动力,它虽然呈现出逆物流方向,但对配送乃至推动物流配送的生产服务供应链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配送是物流整体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最接近客户的一环,物流的整体效果都将在这一环集中体现给客户,在配送服务中,理所当然地应当更加重视客户的需求。因此,需求模式的变动会从根本上影响物流配送的模式。
伴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商品产量日益增加,产品种类不断翻新,许多产品供大干求,呈现出买方市场的特点,大部分的竞争都在卖方之间展开。而消费者此时也似乎越来越不循规蹈矩,消费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上来看,顾客的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顾客已由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由追求低价格转变为追求大品牌,由追求从众消费转变为个性消费。顾客对市场的要求愈来愈严格,就迫使企业的设计和生产具有灵活性,迫使物流配送具有敏捷性,能够及时满足市场的需要并紧紧跟上市场的步伐,迅速的随市场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新的配送模式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建设新敏捷物流配送体系,除了市场的需求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它们为建立高效准确的配送体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具有信息获取和信息录入功能,包括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磁识别技术、图形识别技术、光字符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解决了物流配送信息录入计算机的瓶颈,是实现新一代配送管理的基础。
自动跟踪技术功不可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通过GIS系统,操作者可以将表格形数据转化为电子地图,然后对显示结果预览、分析和操作。GPS结合了卫星及无线技术的导航系统,可以时时显示出配送车辆的实际位置,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运输跟踪。
配送信息网络平台技术可谓是新一代配送系统的基础。要达到配送管理的信息化、敏捷化目标,配送企业必须利用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电子转账系统 (EFT)、商业增值网(VAN)等电子商务系统,以完成向供应商或客户联系订购、配销商品和传递资料及结算等业务。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实现配送信息迅速、准确地采集、传递、应用的基础平台,它关系到配送敏捷性的实现与成败。
敏捷配送的核心理念
敏捷配送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和生产、服务行业的需求而诞生的,在核心理念上,它坚持时间和服务的核心理念。
(1)敏捷配送强调在时间窗口内完成配送任务
针对各个配送中心理念的不同,时间窗口大体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理解,时间窗口指的是从顾客订单开始到顾客的配送需求满足的全部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跨度。从狭义上理解,是指货品配送人员与客户进行时机交接的时间,也就是配送中心将货品送至客户处并卸货完毕的时间。
现代物流配送运作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客户要求的时间范围越来越苛刻,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由于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产品的生命周期迅速缩短,同类产品的替代性日益增强,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理所当然地会选择反映迅速,无须让消费者花费太多时间去等待的企业及其产品。而企业为了赢得客户,也将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因素。同时,企业为了能降低成本并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脚步,往往不愿储备过多的商品,而寄希望于配送的敏捷性。他们要求配送能够做到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实现小批量、多批次连续补给,实现物资到位的准时性和准确性,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平衡和谐调。市场竞争的压力也波及到了配送业的领域,这更加推动了时间窗口的缩小。
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由于市场竞争而带来的不断缩小的时间窗口的压力,作为在价值链中起连接作用的配送更是如此。因此,配送必须具有敏捷性,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手段,对客户要求做出敏捷的响应,按照客户需求在时间窗口内做出迅速而准时的反映,才能成为现代竞争所需要的配送行业,才能为企业节约成本,成为企业的利润之源。在时间窗口之外的配送没有任何意义,时间窗口是敏捷配送的核心理念之一。
(2)敏捷配送强调顾客服务的理念
配送不仅仅是价值链经营运作的技术管理,更是客户服务的创造性问题。顾客满意的提高,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配送是决定因素之一。
消费价值链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价值链的成长和竞争优势的巩固与提升。如果这两条价值链能够做到平衡对接,那么,生产价值链的推动力和消费价值链的拉动力就会形成一股合力,这股合力所体现的形态就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价值链中的畅通以及从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销售商直至终端客户的价值最大化。而要实现这种合力,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连接,含有高度顾客服务理念的配送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更全面地为顾客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是敏捷配送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竞争中,人们往往更关心成本,但如果能够在相同的成本下得到更多的增值服务,或略微提高配送成本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开支,则是更加激动人心的。敏捷配送应该凭借自身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实施监督商品的配送动态的信息,来识别潜在的作业障碍和潜在的改进点,并向顾客提供更全面的配送服务,甚至超出配送业务本身的范围而完成最后的生产加工程序。在货物交付客户前所作的包装、整理等非核心业务完全可以由敏捷配送的增值业务完成,这样既能减少工作的重复和浪费,又能保证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通过敏捷配送的客户服务,配送行业所连接的两个端点都将受益匪浅:上游企业能得到更全面和细致的服务,从而能省时省力地去做自己的核心业务;下游客户又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同时,提供服务的配送中心也会因为这种新颖而特别的服务而获得额外的利润和客户的信赖,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配送属于第三产业,顾客服务既是配送管理的目的,又是配送价值实现的保证,并且是配送价值最大化的必然之选。配送与顾客服务是不可分割的。作为新一代的配送模式,敏捷配送不但要牢固树立客户服务的理念,而且要做到高质量低成本的敏捷服务。
在时间窗口内,高效地完成配送服务,是敏捷配送所坚持和有能力实现的功能,是敏捷配送赢得市场竞争的基础,是敏捷配送争得辉煌的保证。
敏捷配送的关键
“第三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纷纷推崇“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时,往往忽视了物流的成本属性。特别是建设敏捷配送,如果忽视了成本的概念,而在大量的投资之后,沉醉于“第三利润源”的梦想之中,只能是失去从配送里面挖掘到的利润之源,反而使这些投资沉淀为沉重的成本包袱。对于敏捷配送来说,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配送的敏捷性。但以为拥有了先进的装备,敏捷配送就可以自动实现,成为企业的利润之源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敏捷配送的实现,需要运作者积极的转变思想。敏捷配送更加复杂,更需要人为的合理的运作。
1.敏捷配送可以创造价值
敏捷配送能够迅速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在客户规定的合理时间内兑现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平衡对接,紧跟市场变化的步伐,减少重复劳动,降低成本消耗,保证了整个价值链的效益最大化。显然,在敏捷配送的运作过程中,它创造了产品的市场时间价值,减少了客户的运作成本,提高了整个价值链的反应速度,增加了利润空间。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它提升了企业紧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能力,降低了部分商品生产过剩的危险,同时创造出了能源节约和劳动节约的价值。
2.敏捷配送并不必然创造价值
配送首先是一个成本中心。在配送过程中,配送是以成本的形式出现的,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销售过程都是如此,并且它在商品的价值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成本是配送的天然属性。尤其是敏捷配送,它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以采用先进设备,但这些先进的设备不能自动地给购买者带来利润,它只能是给购买者提供各种各样详细数据和实现快速反应、高质量服务的可能性。因此,不加以合理的运作,敏捷配送只能成为企业的最沉重的成本负担。因此,在认识敏捷配送时,必须首先确认它是一个天然的成本中心,而不是天然的利润之源。
3.思维的转变:敏捷配送的利润之源来自合理的运作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和配送服务理念的加强,配送活动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运送等作业。在这些功能里面,每一项都可以说是一座“利润的金矿”,但是,也可以说,每一项功能又是一个沉重的成本陷阱。如果单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希望这些技术投入可以自觉地转化为企业利润,只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敏捷配送能够创造利润的秘诀就在于合理的运作,在时间窗口之内完成客户服务工作,才能将成本转化为利润。否则,成本永远是成本,为了构筑配送系统敏捷性的付出,只能沉淀为构建者的沉重负担,而不可能转化为利润源。敏捷配送的实现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先进技术的采用,更需要深层次的思维的转变,真正树立起对时间窗口的理解,树立起客户服务的意识,树立起从价值链整体利润来思考的观念,才能充分发挥敏捷配送的优势,将成本负担转化为利润之源。总之,敏捷配送的利润之源来自合理的运作。
敏捷物资配送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一、敏捷区域化,网络化物资配送供应链系统的要求。
一是要做到决策、管理科学化。在系统管理技术、决策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不断提高水平。
二是强化激励机制.重视人本管理.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树立市场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建立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发展机制。四是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与规划。
二、网络化物流配送模式的建立。
网络化物流配送模型从图形学上描述了物流配送中的最短时间.关键路线.相关因素的联系,在网络化物流配送中体现了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每一个制造商(厂家)、销售商.配送中心、分销商和用户都是这个大网上的一个点。新型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都由网络系统连接。当系统的任何一个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可拟订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网络化物流配送模型简化了物流配送过程,使物流配送周期缩短.其组织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网络上的营销推广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费用更低;可以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竞争力;网络的介入.使人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自我实现的需求成为多数员工的工作动力。
三、区域化物资配送模式的建立。区域性物流主要在于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有:
(1)资源最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现有仓库的布局.结构(库位)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和增加项目服务项目。另外.进行适当的投入.增加装备和运用新技术,比如使用GPS和第三方的网络服务等,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功能最大化。仓储运输部门在单一功能条件下实现业务最大化。也就是说,在单一功能项下.仓储部门提供全面的仓储服务,运输部门提供全程的运送服务,是仓储运输部门的基本要求。
(3)服务专业化。各物资部门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改变用户结构和产品结构,确定自己服务的行业和部门类型.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专业化服务.逐步实现物流服务专业化。
(4)功能多样化。无论是仓储部门还是运输部门都必须增加服务功能.提供延伸服务。在“点”上做文章.不如在“链”上做文章。仓储和运输是物流的两个主要环节.仓储部门应该“走出去”由仓储到运输.开展运输服务:运输部门应该“请进来”由运输到仓储.开展仓储服务。
配送是仓库业务功能的扩大化和强化.迫切要求缩短流通时间和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量。将老式仓库演化成具有网络化.区域化功能的敏捷物流配送中心.其功能由货物“静态储存转变为动态储存”.其业务活动由原来的单纯保管.存储物资改变成向原油生产企业提供多种类的后勤服务.并将货物保管、储存、加工、分类、输送等联成一个整体.从而使物资系统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