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战略利益拓展
战略利益拓展是指对国家发展的战略空间进行重新认识和规划。
战略利益拓展的模式
按照战略利益拓展过程中利益拓展国与原霸权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运用武力、运用方式和程度,大国战略利益拓展可以分为七种模式。
模式一:全面跟随取代
全面跟随取代模式与“搭车战略”类似,是指处于利益拓展中的新崛起国家从国际现实出发,以减少自己的行动自由或付出某些利益为代价,与世界霸权国家全面合作,结成紧密的伙伴关系,争取其支持与保护,减小甚至消除其威胁和压力,待其衰落后取而代之。全面跟随模式被一些西方学者所推崇。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乔治·莫德尔斯基在考察了欧洲近代以来大国更替的轨迹后认为,全面跟随战略符合大国利益拓展的历史经验。从长远看,全面跟随是以局部的、暂时的代价换取长远的、广泛的利益。
这种模式的优点很明显。一是不被霸权国家作为主要敌人,减少了利益拓展中的阻力;二是与霸权国家关系紧密,可以获取新的技术成果和制度经验、加快利益拓展的步伐;三是有时候还会受到霸权国家的提携,默许某一地区的领导权。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全面跟随可能是以损害国家重要利益甚至是核心利益为前提的,其结果可能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独立,以致丧失崛起势头,距离世界大国地位越来越远。
模式二:自然发展过渡
自然发展过渡是指各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自由发展,新崛起国家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并最终超越霸权国家成为世界领导者。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各大国的发展基本是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的,霸权国家没有或很少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对新兴国家施加威胁;二是整个过程中,处于利益拓展的新崛起国家与霸权国家之间基本没有明显的对抗。因此,自然发展过渡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和理论层面的假设,在现实中很难找到新崛起国家不经历任何对抗就可以自然取代霸权国家的先例。
利益拓展国家通过自然发展超越霸权国家是需要条件的。一是利益拓展国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在一些领域有超越霸权国家的潜质,例如美国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发源地;否则,自然发展的时间即使很长也不会获得优势。二是利益拓展国在同一批快速上升的国家集团中处于领先地位;否则,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优势方是很难实现的。三是利益拓展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战略环境,以及与各大国并不敌对的战略关系;如果树敌过多不被接受,超越过程也会因阻力过大而夭折。
模式三:和平对抗竞争
和平对抗竞争是指利益拓展国使用除武力以外的各种力量,与霸权国家展开竞争,在和平对抗中谋求领先地位。在与霸权国家的关系上,和平对抗竞争与前两种模式相比明显是对抗的,只是双方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使用武力,类似于一种纯粹和平方式的冷战。
和平对抗竞争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大国之间的矛盾程度较低,双方没有使用武力的意愿和决心;二是双方都明白,一旦使用武力很可能将各自引入毁灭的深渊,为了避免毁灭或避免其他国家坐享渔翁之利,而打消了使用武力的企图;三是国际社会的主流趋势是爱好和平的,使用武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各大国害怕得不偿失而不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平对抗竞争在自然过渡的基础上又向对抗迈进了一步,政治、经济、外交等摩擦都可能发生,只是没有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双方在和平的大原则下展开对抗,不断提升实力、谋求优势,比如以经济援助方式扩大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或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战略抉择等。
模式四:使用武力但未发生武装冲突
在这种模式中,对抗各方使用了武力,但未发生武装冲突。运用武力的方式主要有威慑、遏制和军备竞赛,以及军事联盟、军事演习等多种形式。与第三种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距离现实更接近一些。使用武力而未发生武装冲突的原因很多。第一,霸权国家和利益拓展国都顾虑到世界上还存在其他大国,一旦陷入战争将会产生许多难以驾驭的局面。为此,双方的最好选择是不孤注一掷,以免得不偿失。第二,霸权国家和利益拓展国都认为,事态没有发展到要将武力投入实战的地步,还有其他办法可以采取,或者武装冲突的成本过高。第三,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对战争形成制约,使任何国家都不轻易考虑通过战场取胜来拓展利益。
没有发生武装力量的接触较量,并不代表没有军事力量的竞争。这种局势并不稳定,难以持久;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武力对抗,进入后面三种模式。
模式五:间接武力对抗
间接武力对抗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双方都扶植代理人,双方代理人的武装力量之间爆发军事冲突或战争;二是一方扶植代理势力与另一方的武装力量发生军事冲突或战争;三是双方的武装力量在第三势力范围发生军事冲突或战争。
间接武力对抗能够反映出大国之间实力的强弱,至少是在某一地区影响力的大小。如果从双方发生间接武力对抗到战略格局转变之间没有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这种间接的武力对抗就会成为角逐局面的转折点。典型的事例如抗美援越,当时美国扶植南越政权,中国支援胡志明力量。这场战争最终导致美国越南政策的破产,迫使其权衡利弊,做出更明智的战略调整,以适应1945年以来早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形势。
模式六:局部战争
局部战争比间接武力对抗的暴力程度更进一步,双方都投入一定规模的军事力量并爆发了有限规模的战争。这种战争可以是在双方领土的交界处,也可以是在一方的领土上,或者在第三方的领土上。由于战争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会快速提升,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难以预料,因此,无论是霸权国家还是新崛起国家都不会轻易将赌注押在一场生死相搏的战争中,局部战争将是可供选择的形式之一。
模式七:全面大规模战争
全面大规模战争是大国战略利益拓展中最激烈的对抗形式。爆发全面战争的情况有多种,由处于利益拓展中的新崛起国家和霸权国家作为战争双方参加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新崛起国家针对霸权国家的战争。能力决定意图,当一个国家的利益长期拓展、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并与体系中的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明显的优势或与主要大国实力相当后,必然会寻求与实力相称的影响力和利益。这一情形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扩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成为西方学者判断国际形势的重要依据。
第二,霸权国家针对新崛起国家的预防性战争。在国际体系中,某个国家迅速崛起并超过霸权国家的情况十分罕见。较为普遍的是,在长时期的积累之后,新崛起国家与霸权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核心利益的冲突也逐渐显现。当霸权国家认为新崛起国家正在挑战原有秩序并危及到其核心利益时,这种预防性战争有可能爆发。
第三,新崛起国家联盟针对霸权国家的战争。有的历史时期,新崛起国家并不是一个,而是一个国家群体。它们或分布在世界的不同地区,或集中在世界的同一或相近地区。由于面临同样的发展阶段和类似的崛起困境,为了应对霸权国家的遏制与胁迫,新崛起国家之间有走向联合共同承担风险的可能,新崛起国家联盟针对霸权国家的战争可能发生。
第四,霸权国家组成的遏制联盟针对新崛起国家的战争。在国际政治中,一如在任何自助系统中,实力最强大的单元为其他单元和它自己设定了行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霸权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霸权国家的盟友也是规则制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为了降低风险,霸权国家更愿意联合起来对付新崛起国家,采取遏制行动乃至发动战争。
我国战略利益拓展的原则
1、独立自主,不走全面跟随的道路
首先,全面跟随会丧失国家的自主性。全面跟随意味着在许多领域唯他国马首是瞻,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以国家利益衡量事务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付出代价难以获取所提供的好处和条件。全面跟随在早期可能会从霸权国家的关照下受益,但随着跟随的进展,可能会演变成依赖和附庸,逐渐危及国家的重要利益与核心利益。
其次,全面跟随不会得到霸权国家的信任。霸权国家希望它以外的所有国家都不要强大,永远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虽然全面跟随并表白不挑战霸主地位可能会降低霸权国家的怀疑,但这种怀疑的降低是有限度的,并不能彻底消除其不信任感。俄罗斯建立初期,叶利钦政府主动倒向西方却被美国和北约步步进逼就是例证。
再次,完全跟随会减弱国家的影响力。国际社会在信奉实力的同时也崇尚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这是一面道义上的旗帜,是我国众望所归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国也奉行全面跟随战略,将会失去众多发展中国家在道义上的呼应,减弱我国的政治影响力。独立自主是中国利益拓展的合理选择。独立自主的实质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处理一切相关的国际问题,不受任何大国的掣肘,保持战略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历史上一些国家利益拓展过程中有过类似的做法——尽管各国对这一战略的称呼不同。例如,美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推行的孤立主义其实就是独立自主,即紧紧抓住核心利益,不跟随任何大国跑龙套,尽量不卷入欧洲国家的争端。
2、间接路线,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地位
间接路线战略是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一种战略理论,主要思想是强调不与对手正面碰撞,而是采用各种间接措施,谋求以最低代价达成战略目标。历史经验表明,最终成功实现战略利益拓展的大国一般是符合间接路线战略的。我国的利益拓展应当以间接路线作为一个重要思路,避免与霸权国家美国及其西方同盟发生直接对抗。如同当年诸葛亮所分析,“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遵循间接路线,需要把握策略的灵活性。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共同体之间,在有所防范、有所斗争的同时,可以形成一定的协调关系,发展共同利益、共同规则和共同运作机制,从斗争、竞争、合作、协调中把握发展机遇。
在合作中谋发展,可以使霸权国家的遏制效果减弱。有学者指出,中国一贯奉行与广大国家合作发展的政策,霸权国家若对中国实施遏制将会付出代价,遏制最终也会失败。30余年来,美国换了七届总统,从尼克松到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再到奥巴马,无论他们在竞选时如何表态,最终都走上与中国既竞争又合作的道路。
3、有限目标,不盲目扩张、滥用实力
中国的实力增长十分迅速。但迄今为止,在缩短差距方面,中国的步伐仍然相当有限。应当继续韬光养晦,明确有限目标,合理使用力量。盲目扩张的国家最终毫无例外地走向失败。首先,盲目扩张是对国家力量的错误运用、对国家实力的无谓消耗。其次,盲目扩张是对战略形势的错误判断,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奉行扩张政策的国家会成为众矢之的,引起周边和相关国家的激烈反应,它们或组成对抗联盟、或依靠霸权国家来遏制崛起国家的扩张势头。因此,中国利益拓展必须认清国际形势,明确可以发展的战略空间。
国家利益拓展需要确定主要的战略方向,保持目标的明确性和有限性。在时间上,祖国统一、东海问题、南海问题、大国利益协调问题等一些重大事情可以有计划、分阶段来做。在空间上,南海、东海、西北、东北、西南等各战略方向都十分重要。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把战略指导的重心始终放在主要战略方向上,统筹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的经营和发展,不可以多个重点、全面出击。
4、战略集中,保持力量手段和目标的统一
力量分散、目标过多是战略之大忌。就是美国这样实力超群的国家,同时染指中东、中亚、东亚、西欧、拉美等全球各个地区,行为涉及领导世界、遏制大国、压制小国、管理盟国等多个层面,也显得力不从心;何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的综合实力与霸权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如果力量分散,将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应明确战略目标,集中力量应对。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弱者成为强者的战略途径。每一阶段应当确定一种主要威胁、明确一个主要目标、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台湾问题、东亚地区协调(包括南海、东海等问题)、中美战略利益协调都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无法同时解决,只有集中力量逐一应对。
5、提升能力,打赢未来可能的各种战争
战争可能带来一些难以预料和驾驭的风险。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尤其是局部战争)呈现节奏加快、时间变短的特征,但它仍有一个时间段。这段时间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各国力量的分化组合、战略意图的调整和转变等,都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变化和风险。战争的危险性还在于,有的战争本身就是霸权国家为了阻止或减缓新崛起国家所设置的圈套,或者是某些国家的战略误导。
通过尽量少的战争达成终极目标是最高的战略境界。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吴起也认为,“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随着时代的变化,通过战争谋求强力拓展的方式越来越不可取,也越来越受到惩罚。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突出一点就是以务实的战略与世界上所有愿意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国家发展关系,避免军事冲突。
具备打赢能力是大国战略利益拓展的关键。大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威胁虽然降低,但是能够引发战争的因素仍然存在。如果战争失败,国家和民族就将面临各种惨痛的后果,甚至有解体和灭亡的危险,这是最大的历史悲剧。近代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表明,虽然军事强国不一定能够崛起,但崛起的大国无一不是军事强国,在大国利益拓展中无一例外地参与了战争。我们不想重复它们的老路,不谋求武力崛起,但同时也不应当放弃打赢战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