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总量平衡

什么是总量平衡

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价值量上的相等。

即:社会总供给 = 社会总需求

或:国内生产总值 + 进口总值 = 投资需求 + 消费需求 + 出口总值

总量平衡的条件

(1)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必须全部转比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差额等于进口总值与出口总值的差额;

(3)无论是投资支出还是消费支出都能得到实物保证。

平衡式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顺畅运行,要求保持总量平衡,即价值要得到补偿,实物形态也要得到补偿。

但是,这种平衡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并不会自动实现完全平衡,上述实现平衡的条件也不可能绝对具备。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给完全等于社会总需求的情况是极其偶然的,相反,它们之间的不相等却是经常出现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加以调整。为保持总量平衡而进行的宏观调控不会一劳永逸,它是政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

总量平衡的动因

(1)克服市场经济运行内在不稳定性的需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是实现发展的先决条件。

(2)资源更有效利用的需要。对资源的认识随着实践发展在不断变化。

(3)环境友好与社会和谐的需要。经济总量失衡,意味着资源过度利用或生产能力闲置,必然带来通货膨胀或失业增加,其后果都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社会和谐。

(4)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需要。总供需严重失衡,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大起大落,甚至陷于长期衰退,在这种极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济增长的质量不但难以改善,还可能明显下降。经济总量失衡带来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打乱正常的分配关系,受害者主要是广大劳动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使得发展成果的分享更加不公平。有一些学者认为,保持总需求适当地或略大于总供给,有利于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总供给适当地或略大予总需求,有利于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

(5)传统上的总量平衡主要着眼于静态分析,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是不断打破原有平衡而建立新的相对平衡的运动过程,因此,总量平衡虽然主要是体现于短期宏观调控中,但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却是长期存在而非一劳永逸的。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