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总剩余
总剩余是指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即总剩余=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总剩余衡量了通过生产和交易市场上的消费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以及市场上的生产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总体情况。
总剩余是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也就是说两人对同样的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评价。比如,A要卖给B一台电脑。A对自己电脑的评价,也就是愿意出售的价格为5 000元,而B对电脑的评价,也就是愿意支付的价格为6 000元。结果二人以5 500元的价格成交。A与B两人从交易中各获得了500元的剩余,总剩余为1 000元。
扩大总剩余的方法
观察图表1我们发现,如果均衡价格不变,需求曲线向右或者向上移动,则意味着消费者对同一种物品的评价增加;同理,如果供给曲线向右或者向下移动,则意味着生产者的生产成本降低。两者共同的作用,导致总剩余增加。如所示图表2。
消费者对同一种物品的高评价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降低,导致总剩余增加,消费和生产也增加,从原来的Q增加到Q1。这无论如何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生产者为了增加自己的生产者剩余,确实会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均衡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谁的成本最低,谁就赚的越多。竞争的结果,使得技术进步,价格下降,质量提高,新产品层出不穷。
但是想让消费者增加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金额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消费者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自己的有限收入和所能获得的市场信息,去购买对自己最急需、最有价值的东西。消费者增加支付背后的影响因素包括:
1.收入增加。当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人们的收入增加,即使蛋糕的价格不变,人们购买蛋糕的数量也会增加。就是说,较高的收入增加了需求,使蛋糕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表3(a)。
2.感觉更好。消费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现人们愿意花钱并不仅仅关注价格高低。影响人们消费的的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刺激因素等。例如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氛围,使消费者购物时形成良好印象,确实是一种使消费者愿意为一种物品多掏钱的手段。这种理念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高档商场的同类货物价格高于普通超市卖场的原因。就是说,良好的购物消费环境和氛围提高了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人们愿意多付出一些,这就使物品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如图表3(b)。
3.减少需求弹性。富有弹性的需求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反之,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缺乏弹性的需求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反之,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例如大米和面粉。上面的话在图形上也可以这样说,当价格不变时,需求弹性越向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消费者剩余越大。如图表3(c)。与此对比的是,当价格不变时,需求弹性越向逆时针的方向变化,消费者剩余越小。如图表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