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微媒体

什么是微媒体

微媒体主要指以微博和微信等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媒体。从微博、微信到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事物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需要,使人们在有意无意间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这类媒体呈现出以短小精炼、多手段、多方式的表达形式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乃至进行情感沟通的特征,信息量大,信息内容以几何增长的速度快速传播,具有超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微媒体的优势

微媒体的媒介属性和这个时代的特性不谋而合,这是一个高频率的时代。很多专业人士认为门槛低是微媒体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这只是表层原因,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微媒体的兴盛和发展要追溯到这个时代的特性,这是微媒体发展的根本。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人们的闲暇时间多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微媒体的出现很好地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时代的人们不再喜欢用大块的时间去写文章,因为自己用尽心思写出来的文章,在这个繁忙仓促的时代,是很少有人愿意欣赏的。一个博客的博主长年累月写出来的博文如果无人阅览的话,就成了寂寞的堆砌。有市场才有生产,没有了市场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浪费。越来越多的博客主放弃了写博文转而进入到了微博的领域去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种几乎不用思考就发表想法的方式,即便没有人关注,也不会让人觉得暗自生怜。

就微博而言,微博看似是一种单向性的“追随”,然而事实非也。除去所谓“意见领袖”暂且不谈,我们从大众人手,可以看到,在同一个平台上,普通用户间可以相互成为听众,加之微博的更新速度很快,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用户间的互动性。用户间的互转信息,正是一种信息的流动。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也会去关注别人,也会去转发别人发送的信息,意见领袖的出现,在名人效应的作用下,可以加快信息的流动速度,而且会加大微博用户的使用粘性。微信微视也是一个道理,微信的语音对讲功能,省去了打字的时间,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微媒体的弊端

1.有效信息淹没在冗余信息中

微媒体的出现在加快信息流动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信息泡沫。微媒体的使用者每天面对着时常更新的信息和被重复更新的信息,会对有用的信息忽略,从而迷失在信息爆炸的微媒体中。微媒体的进入门槛低,造成了微媒体使用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同于那受过高等教育且有着良好判断能力的微媒体使用者,那些受教育程度低且判断力低的微媒体使用者,可能对错的信息进行转发,这也是造成冗余信息和垃圾信息的原因。需加强媒体使用者的媒介素养教育,让更多的媒体使用者成为合格的“守门人”,将垃圾信息和泡沫信息拒之门外。

2.微媒体围观成为“看客文化”的现代版本

针对社会上不好的现象,微媒体围观会形成舆论压力,使社会反思现今的道德品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但也应看到,有些人将微媒体作为泄愤的工具,正所谓“智者寡言”,往往是一些门外汉在微媒体上高谈阔论。这使得微媒体围观成为了鲁迅笔下“看客文化”的现代版。公民所追求的言论自由指人们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畅所欲言。过激的微媒体围观还有可能使事实的真相面目全非,更可能造成人性的冷漠与麻木。

社会需要加强对民众思想道德和责任义务的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文明公约”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且文明的网络环境。

3.微媒体是没有私密空间的公共空间

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指出,社会需要系统分化。社会需要裂变出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会形成各自的沟通媒介。QQ和人人网都有分群和分组功能,这样的相对就不容易被集权所控制。在微媒体的架构中,没有分裂出这样完整的子系统,整个微媒体是一个公共空间。著名的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社会需要公共空间。但没有私密空间模式的公共空间是可怕的,这会影响系统的有序性。

对策在于细化微媒体空间。更明确和更细致的子系统将有利于对微媒体管理和控制。如果把微媒体设定专业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门外汉做主的局面,使微媒体能够实现更完善的管理和控制。

微媒体在传播中的应用实践

当代的媒体消费趋势呈现出碎片化、微小化的需求。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微媒体时代到来,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正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用户凭借微媒体分享并持续的生产各类信息资源,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即时性、流动性、互动性、融合性的特征,正在冲击着传统传播学的传受概念。

1.微博

在2011的5月10Et,新浪微博又推出了自己的新浪微电台,使微博的用户可以凭借智能手机等客户端在收听移动广播的同时,还能实时浏览微博、参与大家的互动,这种群体的互动和舆论引导功能在有突发事件出现时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之声的新浪“微电台”在2011年8月10日正式上线,众多中国之声听众通过其官方微博与其进行互动。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全国共有459家电台在新浪上面开通了微电台,其中中国之声影响力排名第一。微电台不仅具有互联网传播与广播两者的优点,还可以使得移动广播由单一的音频传播升级为音视频同步和双向传播的广播新形态,大大拓宽移动广播的发展空间。

2.微信

微信与移动广播从特点上看,有着很高的亲近度。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推出微信,并在2012年8月,开始启用微信公众平台,到目前为止微信的用户已经超过6亿,俨然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微媒体平台。微信与移动广播都依赖于手机这个移动终端,契合移动人群使用的使用特点,从媒介属性上分析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可以信息的共享和兼容。与微信的结合可以增强移动广播的互动性,产生二次的开发内容。微信信息传播是一种以P2P为基础的社会化网状人际传播模式,因此具有便捷的文字以及语音回复功能,与微博、短信相比较,听众更乐于在微信上面与广播节目进行实时的互动、实时路况爆料等,可以大大的增强广播节目的现场感、吸引力以及感染力。微信在移动广播中应用不只是微信互动和微信路况之外,还可以建立微信电台、微信商城等等。通过技术手段连接到微信的电台助手fmRadio8,微信就可以轻松的拓展出节目点播、节目回放、天气预报、雾霾指数、违章查询、幸运抽奖等众多实用功能。

3.APP客户端

移动广播手机客户端作为传统广播的一种延伸,为移动广播的发展开拓了新的传播渠道。根据相关的调研资料,目前大众常用的广播APP客户端有蜻蜒FM、龙卷风、各家电台自己的APP等,客户端的普及使移动广播的收听和消费更加便捷。国内目前有独立APP的广播电台有数十家,从种类上看主要是分两类:第一类是以广播收听、点播、互动等功能为主,像厦门音乐广播、济南经济广播等;第二类是针对交通广播移动人群收听需要开发的,除了收听、互动等功能之外,听众可以通过APP客户端实时查询到路况播报,像北京交通广播等。

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曾经说过:“互联网领域存在“长尾效应”,也就是由于网络的发展,过去那些不被重视的小众产品将会创造更大的商机”。微媒体在过去看来,就是细小的长尾,但是其所汇聚的信息价值是巨大的。未来的时代是媒体“共融”的时代,传统的移动广播不仅要充分的发挥受众群体广、制作成本比较低、传播速度快和营销团队精的优势,更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新的传媒格局,利用微媒体不断开发智能化移动广播形态,实现共同融合发展。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