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是2016年1月11日,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在演讲中透露,微信内部在研究,将在公众号和服务号的基础上,推出应用号。
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的原生功能应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Web App。Web App就是一种通过H5页面技术实现的,和Native App的功能和界面几乎一样的手机App形态。很多商家和企业为了节省技术人员和资金的投入,都会选择使用Web App制作工具,免费快速制作自己的Web App。
微信小程序的发展历程
2016年1月11日,微信之父张小龙时隔多年的公开亮相,解读了微信的四大价值观。张小龙指出,越来越多产品通过公众号来做,因为这里开发、获取用户和传播成本更低。拆分出来的服务号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微信内部正在研究新的形态,叫「微信小程序」。
2016年9月21日,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启内测。在微信生态下,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微信小程序引起广泛关注。腾讯云正式上线微信小程序解决方案,提供小程序在云端服务器的技术方案。
2017年1月9日,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正式上线。“小程序”是一种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的手机“应用”。不需要像往常一样下载App,用户在微信中“用完即走”。
微信小程序的功能
微信小程序将会比订阅号和服务号拥有更方便更直接的入口。这也说明,微信小程序将会体现出订阅号和服务号都没有的价值。张小龙反复强调“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拥有这种特征的,毫无疑问就是搜索引擎,在去中心化的微信生态中将搜索作为应用号的入口无疑是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最高效方式。
微信小程序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微信小程序提供的功能:
1.提供小程序页概念:支持分享当前信息,例如分享某股票页面,好友打开时看到的是该股票的实时信息,而无需再次启动小程序。
2.对话分享:可以分享到对话,支持分享给单个好友及微信群。
3.搜索查找:小程序可以被搜索,但微信会极力限制搜索能力,目前提供的搜索功能是用户可直接根据名称或品牌搜索小程序。。
4. 公众号关联:在小程序与公众号为同一开发主体的前提下,提供小程序与微信公众号之间的关联。
5.线下扫码:提供线下提示用户附近有哪些小程序存在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线下扫码使用,这也是微信提倡的接入方式。
6.小程序切换:小程序支持挂起状态,即多窗口概念,用户可以把小程序先挂起,然后做别的事情,在需要这个小程序的时候可以快速调用,回到最开始的状态。
7.消息通知:商户可以发送模板消息给接受过服务的用户,用户可以在小程序内联系客服,支持文字和图片,解决用户与小程序的沟通问题。
微信小程序的优势
很多人做微信公众号,而非App,因为App推广成本太高。这导致公众号现在更像是媒体化的平台。微信的本意是要提供服务,所以推出了服务号,但是服务号也没达到预期。用户关注应用号,就像安装一个App一样。微信小程序的优势:
一是微信有海量用户,而且粘性很高,在微信里开发产品更容易触达用户;
二是推广app 或公众号的成本太高。
而应用号“无需下载”的优势能够使用户减少心理负担,推广效率更高。推广微信小程序,只需要用户扫码即可,不管是流量环境还是wifi环境,都不是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了用户的耐心损耗。
三是微信除了能给用户提供功能,还能推送内容,同时还会多出一个未读标记。
这种推送到达率比 app 更高。
四是开发适配成本低。
微信公众号开发涉及网页前端和服务器后端,相比起 iOS 和 Android 开发,至少节省了两个平台的开发成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为开发这两个平台的客户端,服务器后端的开发几乎是必须有的,网页前端可能相对微信公众号要少一些,但相比之下,这些前端的工作比客户端的工作量要少很多。
在微信应用里,不管用户用的是何种手机,获得的体验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也能用相对较低的开发成本让其一致。如果你开发的是一个微信消息应用,微信提供了固定的消息模板,这意味着,不管用户使用的是什么系统,他们看到的界面是相同的。
五是容易小规模试错,然后快速迭代。
这被认为是现今互联网创业的基本方法。而且修改无需等待审核,迭代后马上能看到效果,然后继续观察和迭代。
六是跨平台。
微信小程序本身是网页,可以在群里被转发,可以搭建到公众号上,传播起来非常方便。
事实上,应用号并非微信首创,之前百度推出过应用号,搜狐推出过快站,但腾讯将这件事情做成功的概率却是最大。
微信小程序对于创业者
1、APP流量成本的急剧攀升
做渠道运营的同学可能会清楚,过去两年里,APP推广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长的。有些垂类APP的CPA单价高达500元以上,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太多钱可以去砸在流量上,但流量往往是控制产品生死的命脉,每年有50%的新APP死在流量问题上。
2、移动互联网格局基本已定,用户主要需求场景已被巨头把持
移动互联网发展已有五年时间,在这几年时间里,从PC时代迁移过来的连接人与信息、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商品、连接人与服务四个大类已经基本完成了格局重塑。用户的主要需求场景,尤其是同时具备刚需和高频两个特点的场景,基础工具、生活服务、娱乐等都已经有PC时代的老巨头继续把持,或者移动互联网新生的小巨头们占据山头。
3、面向所有产品对用户时间的竞争
现在的竞争不仅仅是同类竞品的竞争,其实是你在和所有产品竞争用户的时间。显然微信是目前的翘楚,平均每天长达4小时以上的停留时长。很多APP面临的问题便是用户即便下载安装了,但也想不起打开,或者打开了很快就被关闭。
在以上三个背景的情况下,对创业者而言环境真的很糟糕,用户获取难、使用率不高是普遍的痛点。在年初的应用号概念发布时,便赢得很多创业者的期待,原因就在于大家希望从微信这棵大树上获取一些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