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巨
徐冠巨,男,汉族,1961年7月生,浙江萧山人,无党派,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第九届、十届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常委。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浙江省劳动模范、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杰出浙商奖、首届“风云浙商评选”、2010风云浙商资深贡献奖等荣誉。 他被认为是浙商的代表人物,2003年当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后被媒体誉为“民企高官第一人”。2015年10月24日,被聘为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创业历程
父亲影响
1961年,徐冠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浙江农村家庭,浙江这块热土孕育了大量成功的商人,徐冠巨的父亲徐传化,就是千万个具备商业头脑的浙江普通农民之一。
徐冠巨曾公开表示,自己最崇拜的人是自己的父亲。“我从小就喜欢跟在我父亲后面转,看他在外面和人交流,做些小生意。”徐冠巨说。“在‘文革’期间最苦的时候,邻居家有的吃不上大米,但我们家总能吃上大米。相对来讲,我父亲的努力,让我们家比同类家庭都要好一些。”
在徐冠巨的心中,徐传化是个典型的浙江农民,勤劳、乐观且富于韧性,对徐冠巨影响最大的,是徐传化“敢吃头口水”的性格。
“敢吃头口水”是萧山话,意思就是思想灵活,敢于追求新事物。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徐传化敏锐地发现了浙江苗木的种植机会,当时由于害怕风险,很多农村家庭不敢贸然进入,但徐传化带着小儿子徐冠巨,先后种植了黄杨、龙柏,并借了当时视为“巨款”的4000元进行大面积种植。在家人的反对和周围人的怀疑中,徐传化“敢吃头口水”的性格为他取得了成功。由于提前进入市场,徐家的苗木卖出了好价钱,并较大程度规避了随后的大规模跌价风险。
长期跟随父亲徐传化成长,让徐冠巨和徐传化既是父子,又是师徒、搭档,同时,徐冠巨的商业启蒙课也均是来自于父亲。
历史境遇
除了源自父亲的商业头脑外,勤奋加上好学不辍,也让徐冠巨这个高中毕业生,做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1978年,徐冠巨参加了“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次考试,可惜连续两次均名落孙山。1980年,正在准备第三次高考的徐冠巨,同时参加了当时还是乡镇企业的万向节厂招工考试,600人中最终录取了49个,19岁的徐冠巨正是其中之一,并从此进入万向担任会计。 1985年,一场可怕的疾病降临到了年仅24岁的浙江萧山农村青年徐冠巨身上,他患上了一种在血液病中难以治疗的重病—————溶血性贫血。徐冠巨被医生断定“休养得好大概可以活1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也改变了徐冠巨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身患重病,最终世界上可能多了一个好学的“徐会计”,少了一个化工大王。
“当时,由于较早进行苗木栽培和种植,我们家在萧山当地的农村是比较富裕的。”徐冠巨对记者说。徐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成为了“万元户”,在1985年之前,徐家花7万元盖的楼房是3层的,每层6间,这在当时的萧山农村,是不折不扣的“豪宅”。
“那时肉才九毛钱一斤,万元户已经被视为富裕的象征,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几十块钱而已。”徐冠巨回忆说,当时可谓祸不单行,就在同一年,由于供应过剩引发了苗木价格暴跌,徐家的苗木开始卖不出去,而父亲徐传化工作的磷肥厂也倒闭了,父亲只能退休拿着50块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这也断绝了徐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到了1986年底,为了给徐冠巨看病,徐家已经欠债2.6万元。同时,由于生病,原来在鲁冠球的万向节厂当会计的徐冠巨只能回家静养。“这意味着,两万六的欠债可能一辈子也还不起了。”
在生存的压力下,徐传化在和徐冠巨商量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创办企业摆脱家庭的经济困境,也为儿子徐冠巨继续治病筹集资金。但那时的背景是,国家刚刚开始允许个人开办商店,个人开办企业,可以说是“敢为天下先”的举动。
重获新生
不过,摆在已经51岁的徐传化和生病的毛头小伙子徐冠巨面前的问题是,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创业资金要从哪里来呢?
这时,浙江人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关键作用,徐传化用较低的资金,买下了倒闭的磷肥厂和用来铺路的部分磷肥,自己把这些磷肥经过加工后再出售,同时从亲戚朋友家借钱,总共凑齐了2000元的启动资金。“就是这2000元,也东拼西凑地借了十几家。”徐冠巨语气带唏嘘地说。
即便如此,2000元的启动资金,也无法创办一家像样的企业啊。正好,这时徐传化的一个朋友建议,做液体皂不需要太多资金,只需要采购原料的钱,还有一口反应锅。徐家听从了这个朋友的建议。
就这样,1986年底,传化集团的前身———徐家简陋的家庭作坊正式开业。一口自家的水缸和从生产队借来的一口大铁锅成了创业的全部设备。没有反应锅就用水缸和铁锅,没有锅炉就用几块砖头搭炉灶烧,没有搅拌机就用人力搅拌。
不可否认,徐冠巨是不幸的,溶血性贫血几乎将他逼入绝境,但徐冠巨也是幸运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短缺,使他们忐忑不安进入的液体皂市场,没有遭遇太大的市场竞争。 1986年12月,徐家的第一桶液体皂出炉了,当时一桶液体皂的成本是8元,售价14元,每桶可以获得6元的净利润,走家串户一天能卖10到20桶,也就是一天可以赚60到120元。
徐家父子的分工是,徐冠巨主内、徐传化主外。具体来讲就是,需要在家养病、当过会计的徐冠巨负责财务、电话联络买家以及和工商等政府主管部门联络等工作,徐传化则负责销售。
刚开始徐家是夜里生产、白天销售,做一缸卖一缸。但很快液体皂的走俏就让他们的货供不应求了,到了第二年,通过和萧山600多个供销社网点达成合作,液体皂的销售额达到了33万元,利润3万多元,还清了所有欠债并支付医药费后,还剩余一万多元。
至此,徐家开始走出绝境,重病青年徐冠巨也开始乐观起来。
创新动力
虽然“徐氏作坊”的经济效益不错,但因为没有技术,徐家人常常有种挫败感。
当时作坊里的技术活主要依赖从外面请来的“星期日工程师”。每次在液体皂的工序快完成时,“星期日工程师”就会拿出一包粉末倒入配料中,液体皂就会变得黏稠;但是没有这包粉末,液体皂就会又清又稀,无法出售。但出于“商业机密”,“星期日工程师”一直拒绝告诉徐冠巨粉末是什么东西。
受制于人的徐传化开始到处寻觅答案,这时一个同行提出4000元出售这个“商业机密”,最终,徐家以全部家当2000元买下了这个秘密。该同行告诉徐传化,这个高深莫测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徐家天天都要用的、再普通不过的一勺食盐。
2000元买了一勺盐,让徐家父子痛感挫折,被父亲骂“花钱供你们读书有什么用”的徐冠巨,开始刻苦自学化学知识,研究配方。自此以后,徐冠巨就成了自家企业的研发经理兼唯一的研发人员,许多液体皂的配方都由徐冠巨调制。
“901”的诞生
在生产出液体皂后,徐传化在偶然中获悉,纺织印染厂需要一种去油污的洗涤助剂,用来去掉印染坯布上的污渍,这种洗涤助剂的基本原料和液体皂比较相似。
这时候徐冠巨的哥哥已经辞职回家负责财务,从财务领域脱身的徐冠巨则通过自学研究化工,成为了自家企业的第一个“工程师”。通过不断的实验,徐冠巨造出了两种洗涤助剂—————105和209,并分别卖出了两吨和一吨给一家印染厂,这也使徐家的家庭作坊,第一次可以和企业“做生意”。
不过,由于技术水平导致的去污能力差,1990年,国内去污能力强的印染洗涤助剂市场几乎完全由外资企业占据。徐传化和徐冠巨决定开发去污能力强的洗涤助剂,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
必须打造“拳头产品”的现状和受“2000元买一勺盐”的激励,使徐冠巨下了狠心。1990年,经过1000多次实验,徐冠巨发明了“901特效去油灵”。1991年,“901”通过杭州省级鉴定;1992年,“901”获得了北京国际发明与专利展览会金奖,并在随后几年内连续获得11个国家级和省级发明或产品奖。一位化工权威感叹地说:“没想到这东西被一个高中生搞成了。”
“至今为止的18年内,还没有能明显超越‘901’的同类产品。”徐冠巨说。
“2000元买一勺盐”事件同时也坚定了徐冠巨引入技术人才的决心,从1992年开始,徐冠巨就开始引入大学生和社会人才,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产业发展
(一)公路港打造物流帝国
9年前传化集团一个3亿元的投资引发了一场供应链革命:货车配货时间从72小时缩短为6小时,使周边3万家制造企业与商贸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逾40%,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约30亿元,提供5000多人就业,撬动了园区40亿元的年产值,上交利税1.5亿元。
这就是由传化首创的“传化公路港”模式,它不但拉升了传统公路物流运营效率短板,而且创造性地开启了中国公路港物流新时代。在继杭州、成都成功建设和运营之后,这种创新模式开始进入对外连锁复制阶段。2010年5月,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正式开业,宁波的信息物流港已在建设中。徐冠巨创造的传化公路港物流帮助别人发展中壮大自己,在成就别人梦想时也实现自己梦想。
(二)高科技孵化现代农业
从小生活在农村,徐冠巨对土地有着特有的情结,在2000年传化的战略抉择中,传化选择了农业:用高科技扶植现代农业,打造国家农业孵化器。当年,传化一次就投了4个多亿,开始了现代农业的探索之路。
徐冠巨一直有个想法:通过成熟的化工经营模式,嫁接到他认为”一定可以赚钱”的农业上;并通过农业的发展,推进化工产业绿色化。”许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知名的化工企业,其实都在做绿色农业产业,而且不乏成功的,比如日本的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麒麟公司”。徐冠巨说道。“下一步将以农业生物技术为核心拓展生物产业,创建全国领先的高端农业生物技术集聚区,打造区域经济的创新中心、孵化中心、服务中心和增长极”。
(三)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传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在多个创新发展的产业领域,传化始终在进行前瞻性的实践并持续创新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
在化工领域,传化致力于加强技术创新,深化营销模式,推进战略合作,构成大化工产业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用化学品系统集成供应商;在物流领域,基于独创的“公路港物流”模式以及成功的平台运营经验,传化正在展开全国布点,构筑起高效的,覆盖全国的物流平台网络,推进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农业领域,传化将进一步通过缔造产学研结合的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战略型科技产业集群,帮助农民化解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传化科技城,力图通过服务于民营经济和高科技创业,创造中国新一代产业创新平台,创造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徐冠巨的十年
在十年的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生涯里,徐冠巨从不惑走向了知天命,也完成了一个企业家对政治的探路与追问,并发出了自己应该发出的声音。
2012年6月18日,浙江省工商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徐冠巨为自己的十年省工商联主席生涯做总结陈词并一度哽咽:“这是满怀激情、风雨前行的十年,也是让我难以忘怀的十年”。
台上台下,包括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汤为平等不少人,当场感动落泪。
2002年,中央开始推行非公有制人士担任省级工商联负责人工作的试点,作为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是五十年来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出任省级工商联掌门的第一人。
这并不是徐冠巨政治生涯的开端,事实上,自1993年起,徐冠巨就已经先后担任萧山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会长、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不过回头来看,这一系列的兼职不过是为徐冠巨未来的政治生涯做一个预热而已。2003年1月,时年42岁的徐冠巨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又成功当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这是浙江省政协自成立以来,首次由非公有制企业代表担任副主席。
浙江开创了私营企业主出任省级领导的先例,“红顶商人”争议之外,徐冠巨亦被公众寄予了厚望。十年之后,民营企业家任职省级工商联主席者在全国依然寥寥。
十年间,徐更强调自己的非官员身份,“我觉得副部级的说法就是一句玩笑话,我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个企业家。工作平衡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公私分明。企业的事情就是企业的事情,公务工作就是公务工作。”徐冠巨称,“说不矛盾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扮演好这两种角色。”
为民营企业“代言”
对徐冠巨来说,这过去的十年不单是属于自身个体成长的十年,一如其在演讲中所述,“也是民营经济加速、加快发展和转型的十年”。
民企快速发展与遭遇的危机几乎形影相随。应该注意的是,在就任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的十年间,徐冠巨频频为企业发声。在很多公开场合,徐冠巨为民营企业向政府积极谏言,内容涉及破除民企进入垄断行业政策壁垒、缓解民企融资难、政策扶持企业创新等多个问题。
2005年,在徐冠巨的主持之下,浙江省工商联曾进行了大规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民营企业仍然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以金融方面为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徐提出,“外资可以在中国办银行,中国民营经济却只能参股,不能控股”,直指金融行业民企准入问题。
2009年,徐冠巨在长三角一带对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研之时,称“小企业解决大就业。有人把大企业比做大树,而小企业虽然是小草,但每个小企业背后都联系着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家庭的生计,往往可以起到大树难以发挥的作用”,由此呼吁挽救中小企业,“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是救就业、救民生”。
2010年两会期间,徐冠巨基于调研结果提交《实现经济增长向民间投资拉动转变》的提案,并在提案中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民间信贷行为,充分调动浙江省巨大的民间资金”等众多实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这在外界看来,徐冠巨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肩负双重身份的下意识流露。
“我们每年做课题就要下去考察,为民营企业说话,让党委和政府了解第一线的声音,我们企业家提一些建议,政府也非常欢迎”,在就职的十年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表达民企的诉求,“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对政府一点儿意见都没有。我提的一些建议和意见,都是来自于一些其他民营企业。”徐冠巨说。
树立浙商品牌
徐冠巨这十年,也是“浙商”品牌声名鹊起的十年。
2002年底,浙江省私营企业总户数为24.73万户,注册资本2515.43亿元,户均注册资金87.19万元。“浙江模式”与“浙商”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媒体广泛关注。而徐冠巨在浙商品牌树立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4年6月,在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敏尔以及徐冠巨的支持之下,《浙商》杂志创刊。6月6日,《浙商》杂志举办了首届浙商论坛,陈敏尔与徐冠巨为《浙商》杂志揭幕。此后,作为天下浙商的年度盛会,浙商大会(浙商论坛)成为《浙商》杂志每年都要精心策划举办的重大活动。作为浙商大会主办单位的领导之一,每届浙商大会徐冠巨都始终热情支持、积极参与,为浙商大会出谋划策、把握方向、邀请嘉宾。当浙商大会受到一些非议的时候,徐冠巨也始终为浙商大会说话。
2011年10月25日,正是在徐冠巨的建议之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并成为浙江省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浙商聚会。由此,浙商大会从民间为主升格为政府为主,从更高的层次树立浙商品牌形象。在会上,徐冠巨作为浙商领军者与民企代表,宣读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宣言》。
浙江商会大厦的兴建是徐冠巨就职期间参与引导浙商回归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商会大厦由两幢34层的双子楼、3层地下建筑和开放式广场组成。坐落于钱江世纪城中轴线西南侧、占地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投资超过12亿元的浙江商会大厦,被视为“浙江省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民营企业总部基地、民营经济服务中心、浙商形象展示窗口”,是“团结、凝聚浙商,进一步打响‘浙商’品牌”,推进浙商回乡创业和总部经济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声名与财富
1986年10月,徐冠巨与父亲徐传化一起通过2000元借款办起生产液体皂的家庭小作坊,本意只是为了治疗徐冠巨的溶血性贫血病。但这个仅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年轻人很快被迅速到来的财富、名声和偶然性的命运所包围。
在徐冠巨入仕之前,传化集团的资产仅在8亿元左右。在民营大佬云集的浙江,这一财富数额并不算十分突出;十年之后,传化成为营收高达207.6亿元的企业集团。徐冠巨从商与从政“两不误”。
徐冠巨与传化的出名还在于企业党建等多方面的努力。传化的党建一直为媒体和公众所津津乐道。在传化内部的机构编制上,党委、团委机构健全,集团内部党员人数占到集团总人数的一成以上。
而据公开资料,在传化集团内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党委书记被纳入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管委会。集团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在形成之前均需经过党委会探讨,并由党委书记在管委会上提出意见。另外,党委成员、党支部书记可参加总裁办公会议或子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参与决策讨论与实施;而一般党员则能够享受“党员早知道”制度,集团的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需在党员中先行酝酿、讨论。
徐冠巨笑称传化“不务正业”,“众多人只知道传化是搞党建的,却不知道传化具体是做什么的”。传化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非公有制企业中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模范样本,由此受到中央关注。
即便对自己的工作“多有不足与遗憾”,但在外界看来,徐冠巨就职期间所开创的多个“第一”依旧是标志性的。徐冠巨的人生以十年为一个跨度,在这个十年内,徐冠巨从不惑走向了知天命,也完成了一个企业家对政治的探路与追问,并发出了自己应该发出的声音,成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先富阶层的一个道德范式。
在祝福了浙江省工商联与商会明天的同时,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成就于改革开放的好年代。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成就事业的机会。我们对党充满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