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什么是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是指物权的变动除了交易方的合意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形式,如动产的交付和不动产的登记等。它与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不同在于它要具备一定的形式。

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分类

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分为两种:

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它是指物权的变动除了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合意,还需物权合意以及履行登记等法定形式才能成立或生效。此模式以德国民法为代表。

债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它是指无需物权合意,只需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合意并履行登记等法定形式,物权变动就得以成立或生效。奥地利民法与瑞士民法采此模式。

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逻辑

从逻辑角度来看,物权与其变动模式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内在对应关系,不同的物权观念对应着不同的物权行为和物权变动模式。德国法系传统物权法理论认为,物权是绝对权,因而其变动规则必然以交付或登记为临界点。那么,绝对物权观念对应下的物权变动模式全景样式究竟如何?绝对物权及其物权变动模式的存在又依赖于何种条件?

从古罗马到东亚绝对物权以对世性为核心,并具形式单一性、效力绝对性以及物权变动中交付的现实性、瞬时性、单向性和不可逆性等基本特征。这一假设貌似主观臆造,实际并非虚幻。绝对物权实际上是人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一个必经阶段。将制度考察的目光回溯到古代不难发现,在人类社会早期非物权制度实践中,很容易能找到这种“绝对”物权及其变动规则的历史痕迹。历史情境中的绝对物权恰如前述,“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人对物的支配只能是以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然而也是最基本的方式进行的,即物之占有。”此以日耳曼法上的“Gewere”制度为其适例。

与古典物权观念的绝对性相适应,其变动规则也围绕“交付”为核心而展开,只是为了确保交付的真实性和公示的有效性,真实历史时空中的物权变动场景弥漫着浓重的仪式性氛围。追溯早期物权法不难发现,“让与行为大都是一大套不能有丝毫疏忽的仪式所重复着”。日耳曼法上的“Sala”、“donation”、罗马法上的“曼兮帕蓄”、“拟诉弃权”、英国法早期的“殴打”、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的“木杵传递”以及东亚吕宋岛北部伊富高人的“伊保义”等仪式都是典型代表。上述场景中的仪式尽管手段各异,但其核心莫不在于以现实的“交付”为中心,并最大限度保证交付的真实性。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