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张仁和
。张仁和,男,汉族,1936年11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中国共产党党员。1958年自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际声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张仁和院士还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张仁和院士从事海洋声学研究四十余年,至今一直工作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参加我国东、南、黄渤海及太平洋海上科学考察百余次,尤其是做为首席科学家四次率中美、中俄海洋科学考察船队远赴太平洋考察,得到大量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实验资料。先后完成”平滑平均声场理论”、”浅海声场统一理论”和”远程声传播理论及应用”等一系列研究;获国家级奖二项,部委级奖三项,在国内外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
张仁和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亲自动手设计大量实验器材,他主持研制的卫星定位潜标与浮标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他在水声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对我国声纳设计与使用有重大意义,鉴于他在水声实验方面的努力及对我国国防水声学的重大贡献,张仁和院士先后获得”竺可桢、饶毓泰、光华”等奖项。
张仁和院士自1990年来担任中科院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内该实验室三次参加国家级评估,三次获优秀。在1995年国家实验室建设十周年表彰大会上,实验室和张仁和院士双双获”金牛奖”。
生平介绍/张仁和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对浅海与深海水声物理规律做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领先发表简正波衰减与群速的普遍表式,阐明了浅海声速结构与边界条件对声场影响的规律,给出了清晰的简正波物理图象,已成为射线-简正波理论的基本公式;最先发现负跃层浅海中信号波形的多途结构,给出了简明的计算公式,能准确地预报波形结构;从物理上预言了“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浅海声场的空间相关随距离增大而增强,远距离低频声场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干性”,经海上实验已得到证明,领先获得最大间距达600米、最远距离达130公里的空间相干实验结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