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一鸣,男,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该公司推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
张一鸣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曾参与创建酷讯、九九房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历任酷讯技术委员会主席、九九房创始人兼CEO。2012年,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2013年,他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和《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是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青年领袖之一。
人物生平
求学成长
1983年,他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事业单位家庭,父亲在去东莞开办电子产品加工厂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员,母亲是护士。与事业单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对子女严加管束不同,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给了张一鸣宽松环境,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自主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张一鸣的童年,父母彼此聊的话题多是双方的朋友在国外搞了某项技术,做出了某个产品。现在很难去判断,在1980年代,这个小家庭里萌发的创新风潮是否影响了张一鸣未来的人生道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父母的宽松与这个家庭对商业的早早触碰让他在很小就接触到商业世界与创新之间的某种联系。
中学阶段,化学成绩一直很好的他对化学实验课提不起劲,但他开始模糊地感知到,自己喜欢的是有体验感和参与感,并能够迅速见效的事物。他说:“你的行为,你的输出,都要快点看到变化。而计算机是最快的。”大学时,他报考了微电子专业,随后又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这种不甘于做常规、重复事情的性格也在他日后的创业中一再显现。大学毕业后的他曾经短暂进入微软,后因感觉大公司没有清晰强烈的目标,每天都在做一些离用户很远的基础开发,所以,他迅速选择离开。大学毕业后,张一鸣曾经详细地分析过网络信息传播的各个部分和角度,他发现,信息的组织与分发有最大空间。
在酷讯工作时,有件事让张一鸣感受非常强烈。在酷讯给垂直搜索编程时,张一鸣要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那时候去火车站买票很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会有一张二手票出现。他就在中午吃饭时花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小程序。酷讯已有的搜索跟我们常用的搜索一样,是需要用户主动输入信息去搜,实时去看当时有没有二手票的最新信息。而张一鸣的工作是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储下来,让网站机器定时自动去帮他搜,一有搜索结果就用短信通知他。在写完这个程序之后他就出门了,结果刚出门半小时不到就收到了短信提示,然后他就直接去取票了。他不用买黄牛票,也不用在电脑前一直呆着,这个小程序给他提供的价值非常大,当时张一鸣就有了想法,当有符合他需要的信息出现时,应该告诉他,以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发现信息。
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一位师兄在BBS上看了他的背景资料,找他一起创业。当时这位师兄只在电话中简单地告诉张一鸣,他即将开发一款挺有需求的产品,市面上的产品都做得不好,但只要按照他的思路就能做出很好、很有用的产品。
张一鸣说:“这种对话就比较容易吸引我。不必要说上市、赚钱这些事情。先打电话再面对面吃饭。”那场对话两周后,张一鸣就决定加入。这种谈话方式至今仍在影响他招聘手下工程师的方法,张一鸣说,工作多数时间,他除了驯服算法,都在面试招聘员工。他与员工的对话也简单、纯粹,更多时候,他们会在咖啡厅聊产品理念和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张一鸣在设计今日头条这套算法前加盟过四家公司,他的职业履历多数与技术有关。
连续创业
2014年30岁的张一鸣,就是字节跳动(bytedance)的创始人,从牛仔裤上的油渍上你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宅男。从高中时代起他就酷爱计算机,2001年进入南开大学先后就读于微电子和软件工程专业。他在大四时编写的电路板自动化加工软件PCBS曾获得过“挑战杯”二等奖。
虽然从外表来看有些“技术宅”,但其内在是个很有冲劲的人。他说:“最初在酷讯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当时因为年轻,可以没日没夜的工作,通宵达旦的情况也时常有。如果下班回家早,一般也是看书,学习到晚上一两点。那段时间让人感觉很充实,那两年经常没日没夜的学习”。
就是这位极具冒险精神的“技术宅”,迄今为止,他已经直接参与了五家公司的创业,其中有两家是自己创立的,还有一家是合伙人。
开发IAM协同办公系统
2003年之后,经历了寒冬的互联网行业开始复苏。搜狐、新浪、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利润额持续增长,在纳斯达克股市上的表现优异;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人民币推出了个人交易网站淘宝网,并创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做即时聊天起家的腾讯和以搜索业务为本的百度也正式挂牌上市。
张一鸣嗅到了互联网行业大发展的气息。2005年大学一毕业,他就组成3人团队,开发一款面向企业的IAM协同办公系统。但产品的市场定位失误导致了创业失利,当时协同办公在中国根本还没有发展起来。这次创业经历让张一鸣意识到,在互联网创业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创办字节跳动,推出今日头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达到5.64亿人,而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快速增长至74.5%,达到了4.2亿人的手机网民规模。
张一鸣也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前提下帮用户发现感兴趣、有价值的信息,机会和意义都变得非常大”。为此,他辞去了九九房CEO的职务,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创业。他成立的这家公司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字节跳动(bytedance),顾名思义,公司产品和数据相关。bytedance开发出名为“今日头条”的手机应用,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新闻客户端。除了“今日头条”,字节跳动旗下还有“内涵段子”、“搞笑囧途”、“内涵漫画”、“好看图片”、“今晚必看视频”等12款应用。总体表现不俗,其中的“内涵段子”在娱乐类排名一度超过唱吧。
在张一鸣看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使人们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面对信息超载,人们常常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获取方式将不再是传统媒体采用的人工编辑模式,而是更加智能和个性的自动化推荐,推荐引擎便开始展现技术优势,发挥威力了。“越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越是需要个性化的个人信息门户。我们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张一鸣说。
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系统首先会采集海量的信息,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出每时每刻最热门最值得用户关注的资讯;其次,推荐引擎会根据用户以前获取信息的情况,建立起个人用户模型,两者结合,就能智能地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信息,有人将此形象地比喻为一千个人眼前会有一千个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从上线到拥有1000万用户只用了90天,2012年7月获得SIG海纳亚洲等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3年9月获得DST等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2014年6月3日确认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此轮融资估值5亿美元。截至2015年4月,今日头条已经在为2.4亿的忠诚用户服务,日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
张一鸣创办的今日头条没有编辑团队,不对内容进行人工干预,全靠算法学习进行个性化的机器推荐;也不进行内容的生产加工,只做内容分发渠道。今日头条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就在于机器分发,基于大数据和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它不仅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还是信息分发平台,是一家具有媒体属性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现在的团队有300多人,其中有50%负责技术和后台运营。他们90%都有过在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经验,有一半是张一鸣曾经的同事。
2012年7月,今日头条获得SIG海纳亚洲等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3年9月获得DST等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2014年6月3日,今日头条完成C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
获得荣誉
2013年获得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福布斯》
2013年 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财富》
2014年 2014年度技术革新企业家——《芭莎男士》
2015年 获得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新锐科技领袖——《新浪科技》
2016年 2015年度创业人——《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