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全部设计生产能力、效益或投资总规模,亦称生产规模。生产规模反映了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在投资项目中的集中程度。其衔量标志有“生产能力”、“职工人数”及“固定资产原值”等。对于以手工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行业,一般用“职工人数”衡量;对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可用“固定资产原值”表示。
建设规模的特点
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加快、市场需求多变的今天,项目建设规模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生产社会化水平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使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均衡性、节奏性不断增强,项目建设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二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业及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需要许多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
三是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人们的需要也随之变化,使转向快、善于拾遗补漏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大、中、小规模的企业将长期共存。
建设规模的影响因素
评价与确定投资项目的建设规模,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加以分析,影响项目建设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工程项目的生产规模应首先适应国家、地区及行业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需要。这是因为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的大小,往往关系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总量的发展和比例关系的协调。确定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要考虑国家产业政策,主要是按照产业政策所规定的投资项目的经济规模标准作为项目的最低生产规模。
(2)市场需求。确定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首先要考虑市场对产品数量的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的时间、范围等。项目只有按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规模,才能保证项目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项目的生产规模还与市场需求的特点有关。市场需求量大、产品规格简单、品种少、需求稳定的产品,应以大规模的企业生产为主;市场需求变化快、生命周期短的产品,则适合按小规模方式组织生产。
(3)项目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由于各工业部门有不同的生产技术特点,这些特点对项目的生产规模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不同行业企业的规模与其技术经济指标的依存关系也不同,故有各自不同的规模结构。例如机械工业,其产品结构较复杂,品种规格多,就应以少数大型企业为中心,在搞好专业协作的基础上,主要发展中小型企业;采掘业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物储藏量和地质条件;电力业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发电机机组的大小和负荷程度等。
(4)资源、设备制造能力、资金等供应的可能性。除了考虑上述三项因素外,还需充分考虑资金条件、土地条件、设备条件和原材料、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条件、协作配套条件等。如资源供应不稳定或运输困难及价格昂贵使生产成本提高,或筹资不足、土地面积限制、协作配套不能满足、技术装配限制等都会限制规模。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地区不允许建设规模过大的或污染物排放超量的企业。
(5)规模经济的要求。规模经济亦称为规模效益,它是伴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的现象。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按照经济效益的高低,通常可以把项目生产规模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亏损规模。亏损规模是指销售收入小于总成本费用的规模;
②起始规模。也称最小经济规模或盈亏临界规模,是指销售收人等于总成本费用时所对应的规模。
③合理经济规模。也称适宜经济规模,是指销售收入大于总成本费用,并保证一定赢利水平的生产规模,可见合理经济规模是一个区间。
④最佳经济规模。最佳经济规模是指项目经济效益最高的生产规模。
最佳经济规模是最理想的规模,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最好能达到这个水平。但受许多因素的限制,最佳经济规模一般很难达到,而亏损规模和起始规模,都不符合企业生产动机,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一般选择合理经济规模。
(6)投资主体风险承受能力。规模越大,项目越复杂,投资额也越大,因而投资主体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因而,项目建设规模的大小亦取决于项目投资主体的实力、项目管理经验等方面承受风险的能力。
总之,在确定企业规模时,必须对上述几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既要从满足需要出发,又要考虑是否具有可能,更要注意经济效益,切不可把确定企业规模的工作简单化。
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
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包括:
1. 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通过项目产量与项目费用和收入的变化关系,分析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探求项目合理建设规模。当产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继续扩大规模,项目就出现亏损,此点称为项目的最大规模盈亏平衡点。当规模处于这两点之间时,项目盈利。所以这两点是合理建设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可作为确定合理经济规模的依据之一。
2. 平均成本法。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属“对偶现象“。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成本最大,利润最低。因此,有人以争取项目达到最低平均成本为手段,来确定项目的合理建设规模。
3. 生产能力平衡法。在技改项目中,可采用生产能力平衡法来确定合理生产规模。最大工序生产能力法是以现有最大生产能力的工序为标准,逐步填平补齐,成龙配套,使之满足最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要求。最小公倍数法是以项目各工序生产能力或现有标准设备的生产能力为基础,并以各工序生产能力的最小公倍数为准,通过填平补齐,成龙配套,形成最佳的生产规模。
4. 政府或行业规定。为了防止投资项目效率低下和浪费资源,国家对某些行业的建设项目规定了规模界限。投资项目的规模,必须满足这些规定。经过多方案比较,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提出项目建设(或生产)规模的倾向意见,报上级机构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