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延迟战略
延迟战略是指物流中,某些产品定制化的作业流程,延缓至顾客订单确定后才进行。
延迟战略的内容
延迟战略的概念在实务应用与学术研究的历史相当悠久。Alderson (1950)认为所谓延迟,即是为了降低时间所造成的风险,以及需求不确定性或市场需求的不同所造成的浪费,而这些不确定性都是由于产品多样或存货地理位置分散所造成。因此,Bucklin (1965)从配销渠道的观点,推论产品差异(型式、位置与时间)所造成的风险及不确定性,都是发生在制造及配送的流程上,如果制造及配送的部分作业能被延缓至顾客订单确认后,则风险及不确定性将可减至最低,所以延迟战略也可视为一种降低风险的观念。
Lee, Billington, & Carter (1993)则更进一步说明,定制化的程度不同,会影响存货水准与服务水准,并认为产品与制造过程设计的不同,也将连带使地域化及定制化的运作方式有所不同;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设计不同,也会影响地域化的程度、位置及存货,因此延迟战略亦可透过产品与制造过程的设计来完成。
Van Hoek (2001)认为延迟战略是指将物流中,某些产品定制化的作业流程,延缓至顾客订单确定后才进行;由于延迟战略并非靠预测未来需求量来制造产品,而是根据实际的顾客订单,如此可避免产生成品的存货,因此延迟战略也比较适合运用在对存货成本敏感度高,但配送成本敏感度比较低的企业。此外,由于产品是在顾客订单确认后才制造,若制造或配送的前置时间过长,则可能会抵销运用延迟战略的效果,因而延误对顾客承诺的交货时间。
延迟战略的分类
(一) 生产延迟
在现实情况下,生产批量的经济性是不能忽视的。挑战在于采购、生产及物流之间的定量交换成本,这种分析将在第十七章中展开,在这里,只需理解,在预估生产和由于引入柔性程序而失去规模经济之间的成本和风险的利益互换。生产批量的大小要求流水线结构或可转换的结构以及相关的采购费用。在有关制成品库存的规堆积中找到成本与风险的平衡。在传统的功能管理中,生产计划用来实现最低的单位生产成本。从综合的角度看,是以最低总成本达到客户期望的满意度,这就要求生产延迟以促进整个企业更有效率。
生产延迟的目标在于尽量使产品保持中性及非委托状态,理想的延迟应用是制造相当数量的标准产品或基础产品以实现规模化经济,而将最后的特点,诸如颜色等推迟到收到客户的委托以后。在受延迟驱动的生产中,物流等式中节约的机会体现在以标准产品或基础产品去适应广大不同客户的独特需要。最早先的商务上可行的生产延迟的例子之一是根据客户要求混合油漆颜色。混合储存程序的实现急剧的减少了在零售漆商店中储存的数目单位,零售店不是持有预先混合好的颜色,而是储存一种基色调,再根据客户特殊的订单来混合颜色。
(二)物流延迟
在许多方面,物流或地理上延迟和生产延迟正好相反。物流延迟的基本观念是在一个或多个战略地点对全部货品进行预估,而将进一步库存部署延迟到收到客户的订单。一旦物流程序被启动,所有的努力都将被用来尽快将产品直接向客户方向移动。在这种概念上,配送的预估性质就被彻底的删除而同时保留着大生产的规模经济。物流延迟的潜力随着加工和传送能力的增长以及具有高度精确性和快速的订单发送而得到提高。物流延迟以快速的订单和发送替代在当地市场仓库里预估库存的部署。与生产延迟不同,系统利用物流延迟,在保持完全的生产规模经济的同时,使用直接装运的能力来满足客户服务要求。
由于延迟战略并非靠预测未来需求量来制造产品,而是根据实际的顾客订单,如此可避免产生成品的存货,因此延迟战略也比较适用在对存货成本敏感高,但配送成本敏感度比较低的企业。延迟战略的做法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延迟,亦即在还没有制成成品的必要时,保持原料形态,以维持顾客需求改变的弹性与避免成品过时的浪费。延迟的产品制造过程与按预测而生产的产品制造过程形成绝对的对比。前者可视为拉式(pull)的产品制造过程,而后者则是推式(push)的产品制造过程。推式的制造过程必须负担较高的存货仓储成本,以及存货过时与转移所形成的成本。
其二是产品物流的延迟,亦即产品需求尚未产生时,尽量储存于物流结构的上游,以避免成品因需求变动的再配送与退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