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崔步瀛

人物简历/崔步瀛

崔步瀛崔步瀛

崔步瀛,又名亦平,河北省滦县西区大齐庄人。他的祖父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少年时期受祖父和兄长崔步瀛(兽医专家)的影响,立志走科学救国道路,考入北洋政府军政部陆军兽医学校,毕业于本科。

1888年4月18日 出生于河北省滦县。  

1904年 毕业于河北省滦县中学。  1911年 毕业于陆军马医学堂。  

1911—1919年 陆军兽医学校任教。  

1919—1921年 奉派到日本学习。  

1923年 任陆军兽医学校病马厂厂长,兼北京农业大学教授。  

1927年 任陆军兽医学校教务主任,兼京师大学农科畜牧系主任。  

1931年 任陆军兽医学校教授,1945年兼任西北兽医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  

1950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教授。  

1964年6月18日 逝世于北京。

生平经历/崔步瀛

崔步瀛于1908年春考入中国最早的兽医专门学校──北洋马医学堂正科第二期,攻读兽医学;191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19年夏被派至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兽医学大学院学习,从事寄生虫和寄生虫卵形态与构造的研究;1920年9月由东京帝国大学转入日本陆军兽医学校,继续深造,致力于各种血清诊断法及一般免疫血清制造的研究。 1921年夏,崔步瀛被召回国,继续在陆军兽医学校担任出国前所担负的家畜内科学、内科诊断学和家畜传染病学的教学工作,并兼做一些科研工作,成为中国第一位主讲该学科的教师。1923年,他兼任陆军兽医学校病马场场长,开始了大量诊断治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名扬全国。同年,他被聘任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兼职教授,讲授家畜内科学和内科诊断学。1927年,他升任陆军兽医学校教务主任,主管全校的教学工作;9月,应国立京师大学校农科之邀,他兼任畜牧系主任。1936年,他出任陆军兽医学校教育长,参加学校的领导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军兽医学校迁往贵州安顺。在此,他全面致力于兽医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颇有建树。为此,国民党政府授予他兽医总监(中将)军衔。1945年,他被教育部聘为西北兽医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1950年10月到北京农业大学任教。初期讲授内科诊断学和家畜传染病学,后又讲授家畜内科学等。1953年—1954年,他专门讲授内科诊断学,并参与了教学改革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崔步瀛在兽医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兽医人才。在中国学者中,他首先主讲家畜内科学和内科诊断学,并且创建了兽医临床化验室。在教学工作中,他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临床诊疗实习;他以身作则,为他人做出典范。他从事兽医教学和科研近60年,为中国兽医事业特别是中国马匹疾病的防治,为中国家畜内科学、家畜内科诊断学及家畜传染病学的理论与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研究领域/崔步瀛

马匹育种改良

主要著作/崔步瀛

1 崔步青.列强马政概况及建设中国马政之要范.畜牧兽医月刊,1930,1(1). 2 崔步青.三十年来日本马政之一瞥.兽医畜牧学杂志,1936(2). 3 崔步青.中国古代马政略考.畜牧兽医月刊,1941,1(7、8、9). 4 崔步青,王居仁.马之毛色遗传.中央畜牧兽医汇报(农林部中央畜牧兽医实验所主编),1942,1(1). 5 崔步青,张世珩.养驹常识.畜牧兽医月刊,1942,2(9). 6 崔步青.阿拉伯马血统略考.畜牧兽医月刊,1942,2(10). 7 崔步青.贵阳竞马会暂行骑术比赛规则.兽医畜牧杂志,1943,1(2). 8 崔步青.费理朴博士在清镇种马牧场谈话纪录.中央畜牧兽医汇报,1944,2(3、4). 9 崔步青.建设马政意见书.畜牧兽医月刊,1944,4(6、7). 10 崔步青.宋代保马与现代马政.畜牧兽医月刊,1945,5(5、6合刊). 11 崔步青.新民主主义的马政建设计划纲领.1949. 12 崔步青.马匹杂交育种工作途径的初步探讨;马的交配实施;马匹外貌鉴定;种公母马的饲养管理.畜牧兽医选辑,1952(3,5). 13 崔步青.从马拉农具谈到马的能力,中国畜牧兽医杂志,1953(1) 14 崔步青.从发育规律看幼驹的培育.中国畜牧学杂志,1958(1). 15 崔步青.制定双辽马场马匹杂交组合的讨论.中国农业科学,1963.

名人轶事/崔步瀛

他在国民政府工作,创办马场,领导马政建设并多次出国考察,选购种马,在当时这是一项肥差。可是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直到解放仍是两袖清风,身无长物。正因如此,才使他在筹办句容种马牧场期间,顶住排挤、诬陷的风刀霜剑,站稳了脚根,为中国马政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育种改良/崔步瀛

蒙古马蒙古马

崔步青对中国马匹改良,开始是以军马为主。他认为,中国的马政事业,必须依靠政府力量,当时只有先从军马入手,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在发展军马富国强兵的同时,他从未忘记民马的改良。抗战期间,隶属清镇种马牧场的民马配种所在贵州共有10处,说明了他的养马思想是,富国强兵与兴农利民二者并举,先从军马入手、以军养民。 他在担任句容种马牧场场长去伊拉克考察马政与选购种马期间,主要着眼于充实军用马匹,改良军马,提高素质。他选购阿拉伯种马的主要原因是:1),阿拉伯马是世界著名的古老马种,血统纯,遗传性稳定,世界各国其他名马都含有它的血统;2)体型结构匀称,外貌优美,适应性强,耐劳苦,堪粗饲,适于军队饲养;3)为骑乘马中轻型马的良种,适于中国军民乘用;4)有些中国良马如伊犁马与阿拉伯马血缘相近,体型亦近似,杂交改良后可收到良好效果。据此,他制订了军马改良的如下标准。

阿拉伯马阿拉伯马

一、体型外貌与盎格鲁阿拉伯种相近; 二、血缘成分,以阿拉伯纯种公马与中国蒙古母马或伊犁母马杂交至第五代再与英纯血种公马交配,将其后代横交固定,即可产生与盎格鲁阿拉伯种相似的新型马。 这一计划虽因抗日战争而没能实现(只进行了一、二代杂交),但其设想是可取的。若能按他原计划进行,中国就能有新型的盎格鲁阿拉伯良种马为骑兵或赛马用。 崔对其他重挽、轻挽及驮用品种马的改良,亦有其独特的见解: 轻乘种。以阿拉伯马为基础,或以盎格鲁阿拉伯及奥尔洛夫速步马为基础,育成体高145—152厘米、胸围率113%、管围18厘米以上。 重乘种(中间种)。以苏联的奥尔洛夫或盎格鲁诺曼为标准,体高148—152厘米、胸围率113%、管围20厘米以上。 轻挽马。以盎格鲁诺曼为标准,体高150—155厘米,胸围率114%、管围20厘米以上。 重挽马。以法国小型贝尔修伦为标准,体型较轻:速度快且能持久,可作挽重炮用。但因毛色多为青毛,不适于军用。崔认为可采用新创的贝尔顿为标准,该品种为重挽马体型较轻者,毛色以黑栗为主。体高150—158厘米,胸围率118%,管围20厘米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养马思想转为以发展农用马为主,极力反对采用苏联重挽马改良中国农业用马。他认为重挽马既不适宜中国农业用,也不适于部队挽用,耗草料多,经济效益低。他主张将中国东北马定型为“小格挽马”,体高为150—152厘米,要求外貌和生产性能达到国际水平(达到阿尔登或贝尔顿水平)。育种方法,应以杂交为主,保持本地马的血缘成分为25%。即以本地母马为基础,选用挽型或中型种与之杂交,再与进口的紧凑重挽马杂交,最后所产的杂种后代(第二代)进行横交固定。实践证明,这种先用轻型马加大本地马的体力,然后用重挽马加大本地马的挽力的先轻后重的育种方法,对东北地区农用马的改良,起到了良好作用。1961年夏,他到双辽种羊场马匹育种分场,为该场选择种公、母马时,排除苏维埃重挽马“东风号”种公马,而引用德惠种马场的“重彻号”种公马,再选择较好的杂种母马与它交配,然后在其后代中选择优良的进行横交,效果很好,为该场培育出了吉林挽马的品系。 1964年春,他去铁岭种马场指导工作,整理马群,鉴定育种群。他选定横交种公马“农云”号和“农仿”号,建立了两个优良品系,为育成铁岭挽马奠定了基础。 1964年秋,他去红骥种马场考察,为该场选定了横交用种公马“57—33”号,以它作系祖,育成了黑龙江挽马“57—33”号优良品系。 崔步青对中国马匹改良,强调从当时当地实际出发,以我为主的思想,既反对培育重挽马,也反对培育轻挽马。他为东北三省的马匹改良,培育挽乘兼用型农用马的育种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