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是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开设床位1069张,有67个临床医技及职能科室,16个教研室,两个博士点,5所教学医院,11个研究所(室),1所医药专修学院,一所护校。拥有职工2000余人,研究生导师128人,博士生导师10人,博士100余名,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570人,其中34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山西医疗保健中心、山西临床教学中心、山西临床科研中心。山西医学界呼吸、消化、普外、神内、神外、泌尿、核医学、内分泌、放射、超声等十多个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均在这所医院。
医院拥有多种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170余台(件)。这些高精尖设备的配置和运用为实施高质量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显微外科手术、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手术、放射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及溶栓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已广泛开展。医院现已能独立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尿流动力学检查、VOD鼠的引进、SLT接触式激光的应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中美联合帕金森治疗中心对帕金森氏病的诊疗、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颌面外伤、玻切超乳中心对白内障的非住院手术治疗等新技术达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领导班子
杜永成杜永成,院长,负责医院的全面工作,主要负责人事、财务、科技、外事工作。王斌王斌,党委书记。刘强刘强,副院长,分管医疗、药剂、干部保健工作。高建国高建国,副院长,分管后勤工作。赵龙凤赵龙凤,副院长,分管预防保健、医院感染、重点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工作。
科室设置
消化科内分泌科肾内科风湿科普外科骨科皮肤科泌尿外科整形科妇科产科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心内科心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感染病科中医科麻醉科老年病科急诊科综合科核医学科病理科放射科药剂科
科室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成立于1992年。徐大毅教授、闫柱教授、李亮成教授先后为消化科主任。现任科主任为霍丽娟主任医师。消化科目前拥有床位32张,设有门诊、住院部、内镜室、消化中心实验室。1996年成立了消化疾病研究所,目前是山西省消化重点学科。消化科经数年发展至今已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老、中、青医护队伍,霍丽娟主任医师为现任科主任,消化学科带头人,山西医科大学中青年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人(包括返聘人员),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后1人,已获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2人,已获得硕士学位者15人。实验室技术人员4人,护士9人。近3年共发表科研论文38篇:其中国际期刊2篇,国家级期刊19篇,省级期刊17篇。申请科研项目12项,经费近20万元,其中省级项目7项,市级项目1项,院级项目4项。已完成科研课题4项,获科研成果奖3项,其中2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8月成功主办了全省消化暨内镜学年会,参会人数约300人。2004年8月成功主办了华北地区消化学会议,参会人数达400人。2005年4月将在太原举办山西省消化年会,预计参会人数将达200人。近3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9人,其中已毕业10人,4人留科,2人被山西省人民医院聘用,1人被浙江省沥水人民医院聘用,余3人回原单位工作。
风湿科
风湿免疫科于1999年3月开始筹建,4月份开诊,7月份开设病房,共有病床位12张。2000年5月扩建病房,床位增加到20张。现有人员:医师7人: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3人,护士9人,实验室人员2人。风湿科是一支作风正派、医术精湛、全心全意为风湿病患者服务的医疗队伍。风湿免疫科共有病床20张,每年收治病人约350人次。全天门诊,节假日照常门诊。年门诊人数约为7000人次。并负责全院会诊。风湿科是主治各种风湿免疫疾病的专科。治疗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硬皮病,脊柱关节病,痛风,骨关节炎,各类血管病变及引起肌肉,关节疼痛的疾病。除上述疾病的诊疗外,该科还进行独特的关节腔注射术,该技术对关节的肿胀,疼痛有较好的效果,对骨关节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唇腺活检亦为该科特有的医疗操作,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科配备有专门的实验室和技术人员,应用先进的生化技术和免疫荧光等技术,能够进行风湿免疫类疾病的一系列辅助检查。对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良好的支持作用,科室开展了有关风湿免疫疾病的化验检查,如:各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ENA多肽谱、抗ds-D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滴度等的检测等。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建立起一支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全科拥有博士一名,在读博士两名,硕士三名,本科生一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有两人,正在培养中的研究生有六名。科主任刘秀梅教授,现任山西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全科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科研氛围,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在承担两项省级科研课题,通过省科技厅鉴定一项,并多次承办了风湿分会的会议主持与组织工作。全部医师参加了中华医学会举办的风湿病进修班学习,掌握了风湿免疫病系统、完整的诊断治疗常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骨科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现有医师24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4人,在读硕士3人,是一支人才梯队建设合理、高素质的队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是山西省骨科教学的重要基地。自1985年至今,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6名,为山西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骨科专业人才。骨科技术力量雄厚,有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专家学者,其中,韩西城教授被聘为“终身教授”,刘强教授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并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韩树峰教授担任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山西省骨质疏松学会常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省卫生厅“青年岗位能手”。郑仰林教授担任山西省政协常委,华北手外科学会常委,山西省针刀协会副理事长、《实用骨科杂志》编委。自1995年以来共出版专著6部,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2篇,省级杂志论文14篇,通过科研鉴定9项,获科技进步奖11项,目前仍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1954年在山西省率先开展了神经外科手术,是山西省神经外科的“发源地”,并一直是山西省神经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山西省神经外科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神经外科医师由6人发展到现在的21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9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8人,归国留学人员4人。病床由20张发展到54张,并设有立体定向专用手术室、脑电研究室和颅底解剖实验室。四十多年来,神经外科为全省培养了大批神经外科专业人才,曾成功主办过为期一年的全国神经外科学习班,1984年以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9名,其中14人已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神经外科担负了每年山西医科大学及其分校医学生及护校学生的培养任务。从60年代开始,该科就担负培养神经外科进修生的任务,平均每年8—12人,其子弟遍及全国及全省各地,他们在当地神经外科疾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97年获得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1997年以来,获省级科研基金32万余元,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通过山西省科技技术厅鉴定的科研项目2项,均为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9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现有科研基金14万余元。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科技论文85篇。在山西省率先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及内窥镜神经外科。帕金森氏病治疗中心1999年被山西省卫生厅认定为山西省医学特色专科。现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工作。
学科特色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一、脊柱疾病50年代开始,开展了胸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及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此后,紧跟国际国内最新动态,开展了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疾病、90年代起,还开展了钬激光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开展了居国际前沿的颅椎区病变(创伤、畸形)的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技术。
二、关节疾病70年代即开展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大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80年代起,进行了人工关节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还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科研项目“成纤维细胞在人工关节松动中的作用”经省科委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80年代起,开展了关节镜下的多种手术,如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关节腔清理、韧带重建等。
三、手外科、显微外科70年代开始在手外科、显微外科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如率先在国内开展带血管腓骨移植双支撑重建膝关节、急诊拇指再造(带血管的足趾移植),游离大网膜移植修复慢性骨髓炎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等。
特色医疗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新技术新项目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了十多项新技术项目,其中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单鼻孔经蝶手术及内窥镜神经外科三个新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郝解贺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山西省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一、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
1998年年底,在山西医科大学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科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成立了帕金森氏病治疗中心,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引进美国先进的立体定向设备和微电极电生理监测设备,并设有立体定向专用手术室,至今开展微电极引导的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百余例,脑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活检术等其它立体定向手术七十余例,均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以微电极引导的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为题的科研项目于2000年通过了山西省科委组织的科研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单鼻孔经蝶手术
单鼻孔经蝶手术是在显微镜或/和内镜直视下,直接打开蝶窦前壁,进入蝶窦腔,实施手术操作。近三年来,该科采用经单鼻孔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近百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手术创伤小:没有传统口鼻蝶入路及鼻小柱一鼻中隔一蝶窦入路的手术切口,对鼻中隔、鼻腔结构损伤小;没有鼻中隔穿孔、面部麻木等。与开颅手术相比其损伤明显减轻,恢复快、术后次日即可下地活动。
2、手术安全性高:没有开颅术后颅内血肿、脑水肿的危险,内镜手术视野较显微镜明显加大,可以看清以往手术视野的盲区,避免损伤视神经和颈内动脉。
3、肿瘤切除彻底:肿瘤切除均是在显微镜或/和内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提高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术后内分泌功能紊乱者减少,恢复率高,并且复发率低。
三、内窥镜神经外科
随着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更新,适应症的不断扩大,内镜神经外科的前景日益广阔。该科于1999年引进第一代神经内窥镜系统,又更新为新一代的STORZ内窥镜。已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颅内囊肿或血肿、颅内深部微小病变等数十例,在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先后开展了颅底脑池结构动态解剖和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科研工作,共申请科研基金十余万元。随着该科神经内镜工作的日益成熟和系统化,神经内镜必将在神经外科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家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郝解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郝解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神经外科主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中心鉴定专家,山西省人事厅2000年批准学科带头人。
孙之洞,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守缄,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神经外科主任,全国癫痫外科协会理事、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副主任委员、政协山西常委、提案委副主任、民革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医科大学总支主委。
刘跃亭,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在职博士生,外科教研室副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山西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王绍梁,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高刘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神经外科副主任。
荣誉称号
1999年被卫生部认定为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2000年成为全省及全国执行“一日清单”制的典范,获得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1年被评为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企业信誉50个AAA级(最高级别)单位,2003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