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屠呦呦
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宁波鄞县(今宁波鄞州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旧居,位于宁波市开明街26号。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其中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一起获得一半奖金,屠呦呦获得另一半奖金。
个人经历/屠呦呦
屠呦呦参与编著的《中药炮炙经验》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后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在大学4年期间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化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956年,屠呦呦针对全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kia chi-nensis Lour.)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Stekkaria dichotomaL.var.kanceokataBge.)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之后,屠呦呦参加了卫生部下达的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1978年,该书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大会成果奖。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二等奖。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79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2011年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奖的大陆科学家。 2012年1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奖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质疑。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2015年度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屠呦呦研究员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重大贡献/屠呦呦
疟疾传播青蒿素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中草药抗疟研究任务。她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不久,屠呦呦服从组织安排,到海南岛疟区实验室工作半年之久,回北京后,由于种种原因工作难以开展。
1971年,抗疟队伍再次在广州召开专业会议,周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指示,屠呦呦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开始继续研究工作。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有“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屠呦呦根据这条线索,采用乙醇冷浸法将温度控制在60℃,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效价有了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使鼠疟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1971年10月4日,即广州会议后的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她又把青蒿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大部分,并发现中性部分抗疟效价高而毒副作用低,酸性部分无效而毒性大。在确证中性部分为青蒿抗疟有效部分后,又进行猴疟实验,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屠呦呦于1972年8—10月,偕同有关医务人员携药赴海南昌江地区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30例青蒿抗疟的成功。1973年,又在同一地方首次试用青蒿素单体,肯定其抗疟疗效胜于优选抗疟药氯喹。至1978年,共治疗2099例(其中包括间日疟1511例,恶性疟588例),全部获得临床痊愈。
在临床证实青蒿抗疟有效的基础上,屠呦呦等人对青蒿提取物中性部分进一步分离提纯青蒿有效单体,这种新型化合物被命名为“青蒿素”。经大量化学工作、衍生物制备结合四大光谱研究,确定为倍半萜类成分。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协助下,用X-衍射方法最终确定了其化学结构。青蒿素为一具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该结构仅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从而突破了抗疟药必须具有含氮杂环的理论“禁区”。结果还揭示,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与“倍半萜内酯”结构中的过氧基团相关,为结构改造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由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引起中外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1979年起,屠呦呦等人结合青蒿素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青蒿进行了多方面的系统深入研究。在确定品种方面,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和化学、药理分析,证实了历史上青蒿和黄花蒿等品种混乱的错误,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予以更正;在化学研究方面,从青蒿中分离出17种化合物,其中7种为新型化合物;在药理研究方面,除抗疟外,还对青蒿解热、镇痛、抗炎、抑菌等传统药效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由于青蒿素存在抗疟复发率比较高、用药剂量比较大等实际问题,屠呦呦等人对其衍生物进行了研究。历经6年时间,成功开发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10倍,而复发率极低、用药剂量小、使用方便的抗疟新药——还原青蒿素。同时,对还原青蒿素的化学、制剂、毒理、药理、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质量规格、临床应用等20余项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1990年3月,还原青蒿素通过了技术鉴定,专家们普遍认为该药是国际上比较理想的口服抗疟治疗药,将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改为羟基,使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学术论著/屠呦呦
获得诺贝尔奖1.屠呦呦,楼之岑。半边莲的生药学研究。见:中药鉴定(第一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252-260
2.屠呦呦,银柴胡。见: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主编.中药志(第二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520-526
3.屠呦呦.中药鉴别经验的学习心得。中医杂志,1962,(6):32-35
4.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编。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5.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科学通报,1977,(3):142
6.刘静明,倪慕云,樊菊芬,屠呦呦等。青蒿素(Arteannuin)的结构和反应。化学学报,1979,37(2):129-142。
7.Qinghaosuantimalariacoordinatingresearchgroup.Antimalariastudiesonqinghaosu.ChineseMedicalJournal,1979,92(12):811-816。
8.青蒿研究协作组.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究。药学通报,1979,14(2):49-53。
9.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青蒿素协作组。青蒿素的晶体结构及其绝对构型。中国科学,1979,(11):1114-112。
10.屠呦呦。抗疟新药——青蒿素。世界发明,1981,(1):6。
11.屠呦呦,倪慕云,钟裕蓉等.中药青蒿素化学成分的研究(Ⅰ)。药学学报,1981,16(5):366-370。
12.屠呦呦,倪慕云,钟裕蓉等。中药青蒿的化学成分和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简报)。中药通报,1981,6(2):31。
13.TuYou-you,NiMu-yun,ZhongYu-rong,etal.StudiesontheconstituentsofartemisiaannuaPartⅡ.PlantaMedica,1982,44:143-145。
14.肖永庆,屠呦呦。蒿属中药南刘寄奴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药学学报,1984,19(12):909-913。
15.吴崇明,屠呦呦。蒿属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Ⅱ)——艾叶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中药通报,1985,10(1):31-32.16。吴崇明,屠呦呦。白莲蒿化学成分研究。植物学通报,1985,3(3):34-37。
17.屠呦呦,尹建平,吉力等。中药青蒿化学成分的研究(Ⅲ)中草药,1985,16(5):8-9
18.吴崇明,屠呦呦。蒿属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Ⅱ)——邪蒿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中草药,1985,16(6):2-3
19.屠呦呦,朱启聪,沈星.中药青蒿幼株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通报,1985,10(9):35-36
20.肖永庆,屠呦呦。中药南刘寄奴化学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6,28(3):307-310
21.屠呦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国争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74-177
22.屠呦呦,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中药通报,1987,12(4):2-5
23.肖永庆,毕俊英,刘晓宏,屠呦呦。地丁化学成分的研究。植物学报,1987,29(5):542-536
24.屠呦呦,陈妙华。苦杏仁的炮制研究。中药通报,1987,12(7):23-28
25.屠呦呦,张衍箴,张定媛等。青蒿。见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主编《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41-449
26.尹建平,屠呦呦。南牡蒿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89,20(4):5-6
27.屠呦呦,《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获得荣誉/屠呦呦
研究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由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以“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的身份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再次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2004年获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PrinceMahidolAward)。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6月15日,获得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11月,入选“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2015年12月,领取诺贝尔奖,奖金约人民币300万元。
2015年2月14日,屠呦呦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2015年10月,诺贝尔医学奖。
2015年6月,沃伦·阿尔珀特奖。
2016年3月25日,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6年2月14日,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年度人物。
2016年1月,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6年1月,2015中国科学年度特别新闻人物。
2016年1月,2015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家庭生活/屠呦呦
屠呦呦丈夫李廷钊。两人是效实中学的同学,在李廷钊姐姐的撮合下走到一起。李廷钊曾在马鞍山钢铁厂、北京钢铁学院和冶金部等单位工作。
1963年,在北京重逢两年后,正式走进了婚姻殿堂。那时李廷钊在马鞍山钢铁厂工作,有朋友戏称,他与屠呦呦的结合是现代(钢铁)与传统(中药)的融合。婚后,屠呦呦不善于做家务,家中大小事务基本由先生全包。
屠呦呦与丈夫李廷钊有两个女儿,在国外工作。
新药送审/屠呦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出双氢青蒿素片增加适应症的新药申请。从市食药监局了解到,该申请已顺利通过市食药监局的初审,目前已转交至国家食药监总局等待进一步的审批。据悉,这是自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批准为一类新药后,首次申请增加新适应症。双氢青蒿素片是屠呦呦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新型抗疟药广被重视。
人物影响/屠呦呦
各方共贺
屠呦呦故居“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
“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研究员这种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辞中称,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全国妇联在贺信中表示,欣闻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全国妇联代表全国亿万妇女,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母校纪念
2015年10月,呦呦高中母校宁波效实中学的各地校友会共同倡议为屠呦呦塑立铜像,并将自筹制作资金。屠呦呦塑像确定由著名雕塑家、南京油画雕塑院院长王洪志塑制作,塑像将放置在效实中学校园内。
故居入选
2015年12月8日,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遗产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在公布的第一批宁波市历史建筑名单中,屠呦呦故居成为入选的421处历史建筑之一。
人物传记
《屠呦呦传》2015年12月10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开始首发在宁波书城举行。该书还将推出日文版、阿文版。首发式上,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与宁波市委副书记余红艺共同为《屠呦呦传》新书揭幕。屠呦呦唯一的博士生王满元,受其嘱托参与了整本书的编写过程。
这本传记中,分“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等6个部分。全书通过对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学生等的探访,以及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杰出女科学家成长、学习和工作的独特经历。书中大部分内容为首次披露,包括许多关于她生活、成长、爱情的故事细节。
2016年5月30日,由红旗出版社打造的面对青少年读者的屠呦呦传记,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屠呦呦:理想治愈世界》在屠呦呦的宁波母校首发。
被鸡汤文
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后,屠呦呦再次刷屏社交网络。不过,这次被众人转发的是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奖致辞”。然而,众多版本的所谓“致辞”,经媒体考证均为伪造。屠呦呦“被致辞”之后接踵而来的“心灵鸡汤”潮。
屠呦呦的致辞就是《青蒿素——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仅此一篇,语言朴实,道理简单,主要阐述的是青蒿素的研究与发现过程。致辞里很多专业性的知识,非专业人士是看不懂的。
人物评价/屠呦呦
屠呦呦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屠呦呦不论是从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作为获奖人,她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沃尔本·林达勒评价)
屠呦呦几十年来致力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疟疾的防治研究,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研制出系列青蒿素类药品,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信中表示)
屠呦呦老师多年艰苦奋斗、执著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