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尼古拉斯·斯坦诺
尼古拉斯·斯坦诺
尼古拉斯·斯丹诺(NicolasSteno,1638年1月11日—1686年11月25日),原名尼尔斯·斯坦森(NielsStensen),是丹麦著名的解剖学家和地质学家。他曾担任过帕多瓦大学的教授,而且还做过私人医生,解剖学专家,牧师等等职业,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早期的地质考察极大的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被认为是地质学与地层学之父。
生平事迹/尼古拉斯·斯坦诺
斯坦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父亲是一名金匠。1660年他前往阿姆斯特丹学习人体解剖,在此期间他出版了《腺的解剖学发现》,发现的从腮腺到口腔的管道,即腮腺管,也被称为“斯坦诺管” 。
斯坦诺22岁那年,他离开故乡,到荷兰的大学去学习医学。1665年,斯坦诺去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长期居住下来。被任命为托斯卡纳大公斐迪南二世的医生。他还担任过帕多瓦大学的教授,解剖学专家,牧师等。
他在意大利进行了广泛的地质考察,并于1669年提出了著名的斯坦诺定律和叠覆律。此外他还提出了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和岩石沉积的结果。
当他在研究解剖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岩石中的牙齿化石与现今的鲨鱼牙齿做比较,斯坦诺进而发表了《关于固体自然包裹于另一固体问题的初步探讨》一书。该书初步探讨了一些某些固体是怎样被包裹到另一个固体中的问题。例如,固体的鲨鱼牙齿怎么会跑到固体的岩石中的,最终,尼古拉斯首先发现了地层层序律。
在写出了那本《初步探讨》后,斯丹诺苦于自己的科学发现与宗教信仰无法调和。于是他干脆放弃了科学,披上了教士服。斯丹诺的后半生在宗教界平步青云,1675年他被任命为教士,1677年成为名誉主教,他的余生都用来管理地方性的宗教事物。
贡献/尼古拉斯·斯坦诺
舌形石
在解剖学研究过程中,通过将岩石中发现的“舌形石”与鲨鱼牙齿进行比较,斯坦诺得出了正确的解释:岩石中的舌形石就是古代鲨鱼的牙齿。进而有了《关于固体自然包裹于另一固体问题的初步探讨》一书。该书初步探讨了一些某些固体是怎样被包裹到另一个固体中的问题:某些固体是怎样被包裹到另一个固体中的?比如说,固体的鲨鱼牙齿怎么会跑到固体的岩石中呢?斯坦诺不仅在岩石里看到固体的牙齿,还看到了矿物、晶体、岩脉等固体也在岩石之中栖身。斯坦诺首先假定组成地层的岩石和岩石中的其它固体,都形成于水中。当水中的颗粒沉到水底,形成一层沉积物时,形态上是成水平延展的。如果最终地层固化为岩石,一个固体被另一个固体包裹了,一定是首先固化的那个固体的形状将影响、制约后形成的固体。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固体被其它固体包围了,那么它一定是先形成固体的。因此,舌形石决不是从石头中长出来的,而是先于岩石形成的。最后,斯坦诺观察,在一系列地层中,盖在上面的地层的形状往往受到躺在下面的地层的影响,所以从时间上看,最年轻的岩石是最上面的一层,最古老的岩石是最下面的一层。火成岩要例外,因为它们不是从水中诞生的。这样,从鲨鱼的牙齿入手,斯坦诺首先发现了地层层序律。
他是第一个认识到地壳中记录了各代的地质事件,认为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仔细研究可以破译这些地质历史。但受制于宗教观念的束缚,他将地质历史的跨度束缚在6000年以内。
在写出了那本《初步探讨》后,斯丹诺苦于自己的科学发现与宗教信仰无法调和,斯坦诺于1667年放弃了科学研究,转而研究宗教,并改变了自己的信仰,从信义宗信徒改为天主教信徒。1677年成为一名主教,并被委任为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教区的牧师。
叠覆原则/尼古拉斯·斯坦诺
斯坦诺首先把“相”引入了地质文献
17世纪初的尼古拉斯·斯坦诺从一套沉积地层中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即越老的地层越靠近底部,越新的地层越靠近顶部。后来即被称为叠覆原则。我们可以很形象的这样来理解:就像被堆放在墙角的报纸,每天你把最新的报纸放在最上层,几周之后便得到数量可观的一堆。当然最久的报纸是在最底部,而最新的报纸则放在最顶端。这个看起来相当显而易见,可是在斯坦诺时代却是最重要的沉积规律了,因此成为斯坦诺三大定律中最重要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