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计风暴
审计风暴是指中国国家审计署2003年以来公开向公众曝光审计案件,从而引发的震动。
审计风暴的来源
2003 年6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2002年度的审计报告,措辞十分强烈的批评了很多部委的违规现象,同日,该审计报告张贴到了审计署的官方网站,这是第一次公开向社会公开审计报告。媒体对此反应强烈,将其称之为“审计风暴”。
审计风暴产生的原因
1.十六大报告当中把国家审计位置定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这就足以说明审计机关的权力和作用,这是一个大的政治背景,没有这个背景,审计风暴不一定能够起来。
2.我们国家加入WTO以后,对政府公开透明的要求增加了。
审计机关的这种透明又是双重的,一个方面就是审计署把工作向社会公布出来,先把自己透明化,另一个方面,透明化自己的同时把别人也透明了。
3.审计署最近几年工作力度在加大,透明程度在提高。
特别是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出台,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更说明了这一点。
4.公民的政府工作知情权要求不断增加,这种倾向从去年的SARS时期就已经开始。
“审计风暴”反映出了中央领导反腐倡廉的决心,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国执政者以人为本、从严治党的希望。从这个角度来说,审计报告既是一篇声讨腐败行为的檄文,又是中央政府执政为民昭告天下的宣言书。因此,审计报告不可能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注意。
“审计风暴”暴露出了档五大体制“软肋”
1.预算制度:“黑洞”如何弥补。
政府实行财政预算的目的,就是便于人民群众进行监督。然而,从此次审计报告中,我们却看到,大量财政支出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成为吞噬巨额财政资金的“黑洞”。
1.1预算外资金成为监督盲区。
大量财政资金游离于中央预算之外,几百亿的彩票公益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未纳入预算管理。一些地方政府还故意把预算内资金改变为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人大的监控,并且很容易被随意支配和使用。
1.2上年累计节余资金成为监管死角。
据统计,2002年中央部委财政拨款节余646.03亿元,只有56.65亿元纳入2003年部门预算,其余589.38亿元都留在了原部门。
1.3“小财政部”内部问题多多。
目前,除了财政部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防科工委等部门也有不小的预算分配权。这些部门实际上成了一个个“小财政部”,可以对财政部整块划拨的资金进行再分配。而这部分预算资金的分配还很不规范,给预算改革造成了强烈冲击。
2.转移支付:如何规范审批。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对跑中央部委乐此不疲,群众讽刺说这是“跑部钱进”。“跑部钱进”主要“跑”的是有审批分配权的中央部委,而这 “钱”主要是指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跑部钱进”问题在此次审计报告中有多处体现,暴露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存在的诸多缺陷。
2.1不公开。
当前中央补助地方支出已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但其分配去向很难从预决算报告中看出来,资金分配严重缺乏透明度。全国人大不知道数千亿元资金都分给谁、分到哪些项目上了。地方不知道自己能得到多少中央转移支付。
2.2不公正。
目前中央的转移支付,很多没有分配办法,主观随意性很大。“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多跑的多给,少跑的少给,不跑的不给。一些地方干部反映,现在到部委争取项目和资金,很大程度上是靠拉关系、攀老乡、谈交情。于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多要钱,千方百计讨好拉拢有关部委官员,导致灰色收入、“权力寻租”现象时有发生。
2.3缺乏效率。
现在很多转移支付资金都由中央直接分配到县、乡,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分配缺乏效率。中国这么大,有的部门就那么几十个人,根本没办法去核实,他们只看材料,而材料谁不会编?出于这种估算,很多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往往抱有“不要白不要,不花白不花”的心态。于是,决策不慎重,用钱缺约束,挤占挪用、贪污腐败问题层出不穷
3.投资体制:如何提高效益。
此次审计报告暴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府投资效益低下。政府投资效益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投资低效,是由于决策者认识水平低、决策能力差、信息不灵通等因素导致,结果“好心办坏事”。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人主观故意为之,把错误决策作为牟取个人私利的手段。
针对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审计报告提出了应解之道:“进一步研究完善政府投资的决策机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投资事权,提高项目规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逐步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绩效评估制度以及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对项目的建设监督检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投资效果。”
4.监督制度:何时不再虚置。
我国的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多,有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专门监督等等。然而,如此大规模、深层次、高规格、不留情面地揭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问题,触动体制痛处的,却是一个在国务院部委中排名靠后的审计署。审计机关在反渎职、反腐败行动中这种出人意料的表现,为我们完善权力监督提供了诸多启示。
5.问责制度:如何落到实处。
“审计风暴”让我们看到了官员问责制的缺失和漏洞。官员问责制度正在全国逐步确立,并从安全事故问责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但是,审计问责仍是一个盲点,不少部门违法违规使用资金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但受到惩处的高官鲜而有之。所以,我们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要实行制度创新,关键在于产权制度改革,光靠审计风暴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