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审计质量控制

基本简介

审计质量保障的权利配置研究视角控制程序是指具体措施和方法。它是驾御、控制审计工作全过程,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

广义上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或者说审计质量是满足人们对审计结果运用的程度。

狭义上的审计质量是指一个特定审计项目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对相关职业规范的遵守情况。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质量的核心,抓好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质量的落脚点。

要提高审计质量,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所谓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而建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它包括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组织结构及物质手段、各机构的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等。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状况

审计质量的核心是审计成果的质量。目前,审计成果普遍是“粗加工”多、“深加工”少,“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在目前情况下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各企业的审计环境、审计地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素质等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审计工作质量。具体到审计项目,主要表现为:

一是审计计划不够科学,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二是审计准备不够充分,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的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重点不够突出;

三是审计实施不够彻底,真实性审计质量不高,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

四是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随意性比较大;

五是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不够细致甚至没有人复核,差错率较高;

六是审计综合分析不够透彻,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报告格式几乎千篇一律,其质量和水平不高;

七是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审计工作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标准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是控制的前提。要提高和保证审计质量,就必须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质量有两方面的规定性,即审计管理质量和审计业务质量。因此,审计质量标准可分为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和审计业务质量标准。

1.审计管理质量标准

审计管理质量标准是衡量审计组织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设定审计组织的职责和权限、使用审计人员和组织分工、审计复核、审计执法检查、审计项目考评、审计档案管理等方面所应遵循的准则。作为衡量审计管理质量的标准,必须反映这些内容的要求,但同时还必须遵循具体审计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并体现审计组织的现实,即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必须具有指导性、约束性、权威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特性。

2.审计业务质量标准

审计业务质量内容包括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等方面的规定性。审计业务质量是审计管理质量的具体体现,审计管理质量直接作用审计业务质量。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必须反映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对其的规定性,也只有在审计管理质量标准的限定下制定审计业务质量标准,才能保证审计质量标准的完整统一。因为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属于形式标准,而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属于实质标准,故更为丰富具体。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应在标识一致、记录完整、编排有序、文字精当、用语规范、逻辑清楚、观点鲜明、调查周详、定性准确等方面做出具体的约定。另外,还应对揭示问题的深度、审计意见采纳率、取得效益的金额等方面规定必要的指标。

3.审计质量标准同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规范的关系

审计质量标准必须反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的要求,必须遵守通用的审计准则和具体的审计操作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业务规范如《宪法》、《审计法》、《会计法》、《公司法》、《银行法》、《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以及其相关的实施条例等应构成审计质量标准的基础。 作用

(1)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独立审计准则得到遵守和落实的重要手段。没有质量控制,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只能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2)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该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注册会计师职业界非常重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而作为审计实施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实际上也存在内部控制的问题。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重要得多,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失败必将导致审计的失败,审计的失败将影响各相关方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如同其他企业一样,主要包括资产控制、会计控制和质量控制三大部分。

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资产控制和会计控制的要求及内容,同其他企业的相关控制相比,并无实质性区别,都受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约束,只是繁简程度的不同。但应看到,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普通工商企业更加复杂,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事务所从业人员的主观努力,还深受被审计单位内控状况、信用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仅如此,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还随时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广泛的社会监督和法律诉讼案件的威胁。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应以质量控制为重点。

(3)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措施。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存亡,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亡。

措施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等,它是对审计实施过程的一种行为控制。采用的一般方法主要是事中控制,即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随时采取措施制止和纠正。在事中控制的同时也结合采用一些事后检查和事前计划等方法。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 对人员的素质进行控制。无论是国家审计人员还是社会审计人员都必须坚持独立性。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必须依据客观事实,而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因此审计组织应建立保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政策方法,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随时可以监督。审计人员应定期汇报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循独立性原则的情况,以及在被审计单位有无应予以回避的人际关系;审计组织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联系,定期检查审计人员有无损害本组织独立性的情况。审计组织配备的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精通所承担的审计工作。根据这一要求,审计组织应建立严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保证全体审计人员随时掌握与更新履行其职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并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应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保证聘用的审计人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还应建立严格的晋升制度,以保证被提升的审计人员都能胜任其新职务。在对审计人员各种素质进行控制的同时,审计组织应设立咨询部门,为审计人员提供当前业务技术发展的信息的有关资料,如会计、审计、经济方面国内外专家的意见,有关新颁发的法规制度,指导工作的最新手册等。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能得到权威专家的协助。

(二) 对审计作业过程进行控制。在委派审计人员时,应指定那些具有专门技能,有相当业务水平的人员,并考虑到审计的范围和复杂性、审计人员的资格和专业素质、有无需回避的人际关系、审计人员的定期轮换等。在实施审计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计划,指定切实可行的以获取合理的和充分的审计证据为目的的审计程序,以及以执行具体的审计手续所需时间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工作方案。该方案应尽可能详细地包括对每项具体业务所需进行的审计手续及其时间安排,以便于具体实施者遵照执行。在开始审计工作之后,应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层层复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记录了审计工作中实施的审计手续和审计测试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据此而得出的审计结论,集中体现了审计人员所作的全部工作。因此,它可以作为审计组织的监督部门检查审计工作实施情况的依据。为确保审计工作的总体公正性,审计工作底稿应得到层层审核,助理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应由项目主审人员复核;某一审计项目的全部工作底稿应由负责该项目的主管审计人员复核。工作底稿层层复核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整个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质量。

(三) 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进行复核。按照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的要求,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在审计机关审定单位报告和做出审计决定前,应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进行审查,并提出复核意见。2004年,审计署制定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分别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记录、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审计署对审计质量实施检查和复核的相关规定,使审计质量的检查和复核工作有章可循,为实施审计质量规范化管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