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计现场管理
审计现场管理是对现场的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审计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和检查的一种审计管理活动。
审计现场管理的内容
1、审计现场织管理。为有效使用审计资源,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应加强审计现场的组织管理。首先是对现场审计人员的管理,包括评估现场参与审计的人员素质、业务能力、业务资格,以及聘任的专家资质;其次是审计组人员的分工及现场调度,即根据总体审计目标,把所有审计事项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充分考虑审计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分配其适当的审计任务;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管理,及时调配作业人员,对于审计方案中没有考虑的新出现的重点事项能够迅速集合处于分散状态的个体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对于不再作为重点审计的事项能够把审计人员及时分配到其他岗位中。
2、审计现场的进度管理。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进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审计实施方案中已经预先确定整个审计过程的时间安排,但是预先的安排毕竟是粗略的。在现场审计中,项目负责人要统筹安排各审计事项的具体进度表,并对可能追加的程序留出必要的时间,以使现场审计在整体上服从项目的总体安排。整体进度的掌控受制于各单个审计事项的进度。因此, 项目负责人在分派任务时,对各个具体审计事项的难易程度、复杂程度要心中有底,这决定着它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任务分配是否合理对现场审计进度具有重要影响。有些具体审计事项存在相互关联,在进度安排上也要尽可能做到同步,平行推进,以便相互印证。
当然进度有时与深度存在着矛盾,时间有了限制,深度可能就会打折扣。在一般情况下,进度应该服从深度的需要,但是我们反对借故拖沓。在审计现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1)制作工作联系单,并发放给被审单位。一方面以书面形式督促被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力度更强。另一方面使审计过程有据可查,作为审计日记的有效补充,存入审计档案;(2)加强审计日记的记录和检查;(3)建立现场复核制度。复核是由被复核事项具体经办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担任;所有需要复核的环节都经过复核;需要在现场才能核实的审计业务是在审计现场进行的复核;复核意见是具体的;复核意见在现场及时反馈给了审计人员;复核意见得到落实。
3、审计现场取证管理。审计证据是影响和决定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收集的审计证据符合质量特征的要求,审计证据质量主要体现在客观性、充分性、合法性、相关性、目标性五个方面。目前收集审计证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审计证据现场控制的基础薄弱;以主观推理和判断作为审计证据,缺乏客观性;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具备足够的证明力,缺乏充分性;审计证据筛选取舍不明晰,缺乏相关性;审计技术方法相对落后的现状,制约了审计证据质量现场控制的深入。审计现场取证管理包括取证规划、收集证据、整理证据等环节在内的审计现场取证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具体思路是以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质量,同时要考虑成本效益为基本目标,规范取证程序,明确审计小组各岗位、各组员职责,确定和选择审计取证方法要遵循针对性、有效性、合理性、合法性的原则,加强小组负责人对现场取证的指导与监督。
4、审计现场信息传递与沟通管理。在审计现场,审计人员的作业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各自按照方案确定的分工进行审计。但是,他们各自的审计又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某个审计人员发现的线索对于另外一个审计人员的工作也许会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事项的审查本身就是需要相关事项的审查结果进行印证的。这就要求在审计现场有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并且有一个组织者来确保这些有用的信息得到沟通。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主要是小组负责人及时听取成员的汇报;成员个体的审计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其他成员;成员之间建立有良好的协作关系;项目负责人对现场审计发现的情况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为了快速传递与沟通信息,审计现场组织应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凭借信息网络和智能处理系统,精简中间管理职能和相应机构,使各组织之间信息更加畅通,为提高审计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的措施
1、完善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审计工作基础。管理制度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保密制度、现场工作职责制度、回避制度、回访制度等,逐步进入制度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做好审计基础工作是从事审计管理的起点,规范审计基础工作包括审计队伍建设、规范审计方案的制定程序、规范审计测试取证技术、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程序等等。确保不随意调整和更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意见、审计报告。
2、定期召开现场分析会。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小组应当定期召开审计分析会,阐明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分析研究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办法,必要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重新确定审计重点,以保障审计工作沿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3、加强对重要事项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重要事项的审计步骤在方案中得到明确,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记录佐证;相应的记录在现场经过复核。审计现场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前调查以及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但是无论多么充分的审前调查,无论多么详细的审计方案,审计现场实施中仍然会有未能预见的情况发生。突发事件由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或发生,往往比预先确定的重要事项更重要。突发事件发现或发生时及时向小组负责人汇报;小组负责人首先需要判断它的严重程度,如果其严重程度不足以影响审计目标和整体推进,那么可以通过扩大审计范围、追加必要的程序等方式解决;如果其严重程度已使审计目标无法实现,则需要确定现场审计是终止还是继续,若是继续,审计实施方案如何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的战略决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将风险导向审计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包括审计工作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审计管理应该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通过开发计划管理软件或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工具,从容处理审计业务中的海量信息,实现对审计项目的信息存储、检索和整理。
5、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没有审计人员素质做保障,提高审计质量是“海市蜃楼”。培养造就一定数量的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是实现审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途径。现代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判断能力以及职业经验,还需要有较高的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能够分析企业各方面情况并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审计组织要针对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展更切合自身的知识更新,与国家和协会的后续教育互为补充。其次,开展审计现场工作前的知识准备是管理的前奏,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背景、市场情况、行业法规、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等等,且必须形成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