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宜家效应

什么是宜家效应

宜家效应指的是消费者对于自己投入劳动、情感而创造的物品价值产生高估的价值判断偏差现象。

消费者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而当消费者尝试亲手制作的产品中途放弃没有最终完成时,宜家效应会消失。

宜家效应的由来

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制造或参与制造的物品会抱有更多好感,且在制造的过程中投入的感情越多,物品对制造者的意义就越大。

试想,你在宜家买了个包装箱,回家用螺丝和木板组装成了一个鞋架。这鞋架虽不完美,但你对它的喜爱很可能超过昂贵的成品家具。因为制造组装鞋架的过程中,你投入了劳动,并因此对该物品产生了依恋。

由于在宜家买的东西都要自己安装,付出时间和劳动,因此,这种行为被称作“宜家效应”。

生活中的宜家效应

1. DIY的热潮

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工作被分解为局部效率最优。这种分解的代价是很难触发宜家效应。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成就感,会选择自己动手做事。如组装家具、烘焙做饭、拼图手工等。同时,不管成品是否完美,都会倍加珍惜。这有时甚至体现在商品价值上。

比如,当你卖房时,回忆翻滚:客厅墙壁是你花了三天粉刷的,上面还有孩子天才涂鸦的痕迹,卧室窗帘的装饰是妻子亲自缝制的….这些难忘的记忆都会量化在你对房子的出价里。而这在买家眼里却一文不值。

2. 你为什么不能不工作

众所周知,我们投入的劳动都以失去舒适和时间为代价。因此,我们应该无限地避免劳动,增加休闲时间,以提升幸福感,真的如此么?

事实是,当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假后,我们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怀念充实的工作状态。回想读书时候,寒暑假的到来让我们呼雀跃,但当假期进行到中后期时,我们却到百无聊赖,反而怀念上学的时光。这是因为学习和工作中的成就足以让我们产生长远的满足感,来抵御付出的时间和辛劳。这也是为什么,心理专家经常谈到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劳动和休闲要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才可持续。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