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遥感基础理论第一人”
主要贡献:1961年,开始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原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工作,直至退休。其间,1970年国家测绘局撤销,被调入伍,在解放军总参测绘研究所,参加远程导弹和卫星工作。1975年转业回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工作。40余年,一直从事空中摄影与遥感信息获取的科研工作。其科研成果,被广泛用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在《两弹一星》(中国远程导弹、返回式遥感卫星)、空中侦察、测绘、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多领域做出了贡献。是中国最早学习、研究和应用遥感最初基础理论《地物光谱学》的人,也是中国最早研究、设计多种新型航空—航天摄影胶片照相性能的人。
1959年参加第四届国际地球物理年工作,在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地区考察冰川百年消融,探索地球变暖进程。上世纪60年代,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套地物摄谱仪;进藏实施地物和天空光线光谱调查;设计青藏高原专用航摄胶片的照相性能,以解决高原航摄困难。据此设计所生产的1041专用航摄胶片,已成功用于青藏高原测图。70年代,研究中国远程导弹海上落点染水航摄方法,1980年成功用于太平洋导弹落点测量。60—80年代,先后设计1041、1411、1821黑白全色、黑白全色红外、彩色红外等7种航空—航天摄影胶片的照相性能,并组织和实施大量低、中、高、超高空空中摄影试验。这些胶片的许多照相性能,尤其是光谱感光性能,与国外胶片的照相性能不同,被广泛用于中国航天、军事、测绘、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部门。1041、1411和1821片以‘新型航空—航天摄影胶片性能设计’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其中, 1411全色红外片和1821彩色红外片,自1976年12月起,被用于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由距地面200多公里太空对地摄影。1821片获国家发明二等奖。80年代,研究成功18-23MSP大相幅多光谱航空摄影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研究成功用航空远红外遥感技术探测地下输油管道方法,用夜航成功显露并定位地下输油管道数千公里;研究成功MARSS微型航空遥感系统,用于小地域大比例航空遥感,已获广泛应用。在国家科委国家遥感中心工作期间,多次参加编写《中国遥感科技发展规划》。退休后,继续研究MARSS微型航空遥感系统;制作“会飞的相机”;琢磨古代建筑中的奇异现象:发现“北京景山坐像”,解析“北京中轴线之谜”。
主要从事空中摄影与遥感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试制成功地面和航空摄谱仪。80年代设计并试飞成功6种航空航天摄影胶片,用于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摄影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90年代进行"地物频谱学"研究、试制成功MARSS微型航空遥感系统。长期从事空中摄影与遥感信息获取的科研工作。设计试制全色航空摄影、彩色红外等6种胶片。其科研成果在中国远程导弹、返回式遥感卫星、空中侦察、测绘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遥感学报》 1991年04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18—23MSP 多光谱航空摄影技术夔中羽 牛普宁
【摘要】:此项研究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研究此课题以前,世界上采用的多光谱航空摄影机一直是小像幅的(大部分为6cmx6cm,代称为6MSP)。6MSP不能测图,分光“有害吸收”大,故图像质量差,且像幅小,飞行和后期加工量极大。本研究采用18cm×l8cm和23cm×23cm像幅航空摄影测量像机组成多光谱像机组,并设计了“截止滤光镜一特制感光胶片”组合的无“有害吸收”的分光系统,使本多光谱航空摄影像幅比6MSP加大了9倍和14.7倍,并能“一摄多用”,既能测图,又能进行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其图像因无“有害吸收”,分光质量高,可供目视判读,也可输入计算机进行准确地物分类解译。18-23MSP是一项有效的航空
【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中国通用航空公司
【关键词】: 多光谱航空摄影 影像质量 测图 资源调查
【DOI】:CNKI:SUN:YGXB.0.1991-04-007
【正文快照】:
研究目的 多光谱摄影(MSP)19,9年被用于航空摄影,目的在于进行地球资源调查。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MsP是地球资源调查的有效手段,用它可以解决农、林、水、地质、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出现了29种MSP航空摄影像机,它们的像幅大部分为6cm x 6c
1957、85年夔中羽在莫斯科大学6年
1959年夔中羽在欧洲最高峰测量冰川消融
1962年夔中羽在青藏高原测量地物光谱
1962年青藏测图技术组组员夔中羽在昆仑山口
夔中羽研究MARSS小型航空遥感系统
夔中羽在飞机上进行空中摄影试验
夔中羽在内蒙考察北京中轴线偏斜情况
景山万春亭宝顶旁携夫人拍摄“北京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