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在途货物质押融资
在途货物质押融资是指企业将处于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首先企业需要提交在途货物质押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包括在途货物价值情况、目的地等。银行在收到企业的申请后,对情况进行核实,根据市场情况,货物价值及风险程度制定合适的质押率。随后,银行派专人进行提货,并安排运输。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银行需要全程监管,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贷款融资业务结束,企业归还贷款;或者将货物储存在银行指定仓库,转入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如果货物以赊账的形式成功销售则可以转入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在途货物质押融资的风险
银行开展在途货物融资的风险可以大致分为人的风险和物的风险。具体来说,人的风险分为资信风险和人员操作风险。资信风险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企业的信用状况,还款履行能力以及其他各种欺诈行为;二是委托的第三方运输企业,由于银行不可能每次都派专人进行货物的审查和追踪,有时需要运输企业对货物的价值进行评定,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企业的资信情况尤为重要。而人员操作风险主要为货物价值评估失误,高估质押物价值;运输过程中由于人员失误造成货物的损失。
物的风险主要是指质押物面临减值的风险,包括意外情况造成质押物本身的损失带来价值的减少和因市场波动带来整批质押物价值的下降。所以,银行在开展在途业务融资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货物在途中的运输更需要严格的监管,实时了解货物情况,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如何采取安全,便捷的监管方式,来保证在途融资的顺利进行?
在途货物质押融资的监管方式
(一)从管理角度入手,完善监管机制
首先,银行需要对企业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根据其营业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评级,避免因客户的资信问题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于委托的第三方运输企业,要选择那些信用良好,运输实力强,车辆安全隐患小的企业。对于其作业人员,需要进行严格审查,以减少在途过程中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避免对动产价值的评估造成差错等其他人为操作带来的损失。对质押物的选择要根据其市场价值波动性,质量稳定性等进行合理判断。同时,建立评估模型,例如采用神经刚络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设立预警线。一旦质押物的价值跌损超过预警线的值,采取追加保证金等相关措施。
(二)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在途货物的可视化和可追溯
银行从提货开始,便将RFID标签置于单位货物之中,标签包含驾驶员的信息及联系方式,质押物的初始信息,包括始发地、目的地、货物价值等。并在运输载体上配备RFID阅读器和传感器和GPS定位系统。
当货物在途运输时,RFID阅读器每隔一段固定时问对标签进行扫描,读取标签上的信息并将GPS接收到的定位信息,传感器探测到的物体信息一同由无线通讯网络传入在途货物监管平台。平台数据库以GIS为基础,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匹配,包括质押物情况,行驶线路情况等。如果发现异常现象,系统及时预警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如果一切正常,系统自动将信息进行储存,以作货物追踪之用。同时,在途货物监管系统与市场相连接,及时了解市场上质押物的价值变动情况,一旦出现质押物减值过大,系统生成预警信息,提出银行做出相应措施,包括补交保证金,降低质押率等。
由于RFID标签可以重复使用,再加上RFID阅读器,GPS定位系统和传感器都是移动装置,也可以重复使用,所以一旦建立了这套监管系统,相比于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在安全性和成本节约性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