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什么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从宏观上表现为土地资源内部结构的调整,即土地资源不同类别之间的转换。这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内部结构随之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交通建设的需要,使得部分耕地、林地等转化为交通用地。从微观上还表现为局部的、有限的土地资源总量的增加和未利用土地资源的改造。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依据

土地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包括生态用途、空间用途和风景用途,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具有多种特征。而对某一特征来说,具有该特征的土地单元有多个,即“一物多征,一征多物”。此外,尽管土地资源有多种用途可供选择,但具体到每一次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其使用用途却是唯一的,同时土地资源利用用途的更改十分困难且成本高。因此,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对于某一土地单元的适宜用途的选择,可对该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该土地单元的适宜用途或主导用途;

二是对于适宜某一用途的土地单元的选择,可根据该用途必须具备的特征,对具有该特征或与该特征相近的其他土地单元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识别,以确定最佳的土地单元。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手段

1、土地资源总量的增加,即围海造地。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构成,其中陆地面积1.49亿km^2,占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3.61亿km^2,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因此,局部的、少量的围海造地,无疑是增加土地资源总量,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一条途径。特别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加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人类必须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去探索、开拓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

2、未利用土地资源的改造,即通过投入一定的改造资金,将未利用土地资源改造为已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在这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有相当部分存在各种制约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如干旱、水资源不足、气候、高山、陡峭山地、交通不便的偏僻地等。在我国,这样的土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改造未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建设用地尽量利用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土地,是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任务。

3、已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构调整,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来配置土地资源。从内容上它包括农业用地内部结构、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从形式上包括:

(1)土地资源的数量比例结构,即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数量比重;

(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即各类土地资源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3)土地资源的时间动态结构,称为土地资源数量比例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已利用土地资源结构的调整,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和主体。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其核心是变换。从海洋变为陆地,从未利用土地资源转变为已利用土地资源,从已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但这种变换不是任意的或无条件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某些土地根本不具备人类的生存条件,不可利用或在现有条件下的利用无经济价值。

彭补拙等编著.《土地利用规划学 修订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05.第28页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