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地复垦规划
土地复垦规划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掘、坍塌、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的规划。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程序是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经有关部门批准-土地复垦规划-复垦工程设计-规划设计实施。
土地复垦规划的依据
1、有关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2、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土地复垦利用的政策措施。
3、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工矿企业的生产建设计划。
4、待复垦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以及其他为编制土地复垦规划而设置的专项研究成果等。
5、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等。
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其用途,将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利用。
2、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3、土地复垦要和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做到切实可行,合理安排,并结合生产情况,逐年实施。
4、土地复垦规划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进行,并与城镇规划以及矿区规划等相协调,做到地区建设布局合理化,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美化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土地复垦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复垦区土地现状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
①区域地表特征,即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
②环境因素,即气候、气象、城镇、居民区分布,矿山开采前该地区环境状况及开采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③地表地层的理化性质,即厚度、有机质含量、pH、盐渍度、土壤水分状况、渗透性、微量元素、抑制植物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等;
④矿床开采方法,废石及尾矿的堆放方法,废弃地状况及其复垦可能性,复垦后的土地种植及综合利用途径、复垦周期与经济效益,工矿企业的经营状况,土地复垦的投资能力,现有设备及其在复垦方面的通用性等。
(2)复垦土地预测
对于矿山开采造成土地挖废、压占、塌陷等进行采前规划的,要进行复垦规划预测,可以分阶段预测,远期的要预测全部矿物采完时的土地破坏程度,中期的可预测较短周期(5~10年)的土地破坏程度。
(3)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对待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复垦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评价方法可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进行。因素限制法同常规的土地评价原理一样,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复垦后不同用途的要求,选择地形、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地面堆积物、塌陷深度等若干因素。
并确定相应的指标来衡量复垦后可能达到的程度,以确定其适宜的用途。相关因素分析法是根据废弃地的自身条件,即废弃地性质、堆积物数量、塌陷程度、压占面积等,工矿企业的经济能力,拟采用的复垦方法,复垦后期望的状态(包括平整状态、坡度、复土厚度、复土性质等)以及客观需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能性等经综合分析评价后,确定其复垦用途。
(4)确定复垦方案
在对复垦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与环境状况调查和待复垦土地预测、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具体确定复垦的对象、范围、面积;复垦土地的利用目标与方向;复垦的具体方案及工艺特征等。
(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
复垦工程设计应与矿山设计及生产建设协调进行,内容包括:
①复垦区的划分与平面布置,合理确定填、挖范围;表土堆积场,废弃物充填区,采运路线,复垦后不同用途的界线等;
②表土与底土的剥离储存;
③废弃岩石的合理排废与采空区的回填、平整。
(6)确定土地复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按复垦土地用途分类,分别列出以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①复垦利用的土地面积;
②复垦率;
③主要工程量,钢材、木材和水泥“三材”总耗量;
④工程总投资和单位面积复垦费;
⑤人员定额;
⑥设备类型与数量;
⑦年收益预测。
(7)整理成果
编写土地复垦规划文本及其技术报告和土地复垦规划图件。
王万茂主编,土地利用规划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