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民资产负债表核算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资产的存量为对象的核算。它反映某一时点上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及经济总体所拥有的财力、物力的历史积累和与之相对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产负债总规模及结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资产负债核算属于存量核算的范畴,作为当期经济活动的初始条件,表现为期初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
资产负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唯一以经济存量为核算对象的核算子系统。它试图对各机构单位、机构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经济存量的总规模及其结构作出全面的反映。为突出其宏观性,并和企业会计中的资产负债核算区别开来,常常又把它称为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所有权原则
只有具有明确的所有权的实体才能作为经济资产予以核算时。
(二)记录时间原则
1.资产、负债和净值要在特定时点上记录,通常关注期初和期末两个时点。
2.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在记录资产负债变化时,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记录时间,即在债权和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时记录。
(三)估价原则
资产负债核算原则上要求采用现期市场价格进行估价。
1.对于资产负债存量的记录,应按照核算时点的现期市场价格估价。
2.对于资产负债变化,应按照交易发生时的实际价格或者资产其它物量变化发生时资产的现行市场价格进行记录。
(四)资产重估价方法
1.现行市价法:以市场上同样的或类似的资产/产品交易价格确定所持有资产的现价。
2.物价指数法:以相应类别的资产/产品价格指数调整所持有的资产的历史成本价值。
3.重置成本法:以现期市场价格衡量建造该资产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应该花费的价值对那些个体性强、难以找到相应市场价格的资产进行估价。
4. 未来收益现值法:确定资产在使用期限内的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然后加总,主要用于估算非生产资产资产价值。
5.对外币标价资产,如果找不到相应价格,以汇率变动指数对资产价值予以调整。
资产负债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1936年,美国学者迪金森(Dickingson)和伊金(Eakin)在《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一文中,最先提出把企业资产负债表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的构想。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作为一种成熟的核算方法,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教授R.W.戈德史密斯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他在其《美国储蓄研究》一书中,分别用现行价格和1923年不变价格估算了美国1896-1949年的国民财富年度数字,并编制了若干年份的国民资产负债表。
1962年,他在其《战后时期的美国国民财富》一书中,将美国国民财富的估算进一步扩展到1958年,并对估算结果做了详尽分析和说明。
1968年,联合国修订SNA时,R.斯通等人正式将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纳入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从此以后,SNA就成为一个既包括经济流量核算、又包括经济存量核算的完整核算体系,为把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结合起来开展各种经济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现实的可行性。
资产负债核算在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资产负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唯一以经济存量为核算对象的核算。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要有流量核算,还要有存量核算。因为,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循环过程,都可划分为运行的起点、过程和结果。运行的起点和结果的资产数量表现分别为初始资产存量和期末资产存量;运行的过程则表现为各种货物、服务和资产流量。初始资产存量是本期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期末资产存量既是本期经济运行的结果,又是下一个经济循环的条件。
2、作用
(1)就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而言,资产负债核算为其提供了经济状况指标,即用净值概括反映了供其支配的非金融资源和金融资源。就整个经济总体而言,资产负债核算反映了一国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和对外净债权之和。
(2)期末资产负债核算使整个核算过程得以终结。核算指标显示了生产、收入分配和使用以及积累等所有核算的最终结果。就每一种资产而言,下列恒等式将期初和期末资产负债核算联结在一起。
期初资产负债存量价值+(核算期间获得资产价值宗旨-核算期间处置资产价值宗旨)+核算期间持有资产其他物量变化的净值+核算期间名义持有收益净值=期末资产负债存量价值
(3)将资产负债存量核算结果与流量核算结果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分析人员在监测和评价经济、金融条件和行为时提供更多的所需信息。例如,在研究决定住户行为的因素时,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常常已经包括财富变量,以反映耐用品磨损、淘汰等一类因素对住户购买模式的影响,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和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前者具有宏观性,可以在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和经济总体三个层次上进行;后者属于微观核算,只针对每一个企业。
二者的估价原则不同:前者采用现行价格(不论是实际的,还是估算的)估价;后者则按历史成本估价。
二者关于资产负债的分类不同:前者关于资产负债的分类标准首先是资产的性质,其次还考虑各类资产的产生方式、法律特征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而后者关于资产负债的分类主要着眼于流动性或变现能力(具体分类是: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联系: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要以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企业资产负债核算资料是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尽管在进行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时,首先必须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数据进行价格调整和重新归类,而后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