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任军事工程学院首任政委兼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的成立颁发了训词。学院按军兵种设立空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军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五个系。1961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它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学校现隶属于国防科工委,并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四方共建。

哈尔滨工程大学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6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现设有船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以及外语系、工程训练中心、体育军事训练部等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动力仿真研究中心等40多个研究机构;建有各类专业和基础实验室12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整体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0个(其中 3个未招生),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科专业涉及7个学科门类和37个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核能科学与工程、轮机工程、固体力学等7 个学科为国防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特辅装置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28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3个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自动化等8个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2,943人,其中专任教师1,559人,教授337人、副教授38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人,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11人,入选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60多人,博士生导师26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9人。现有各类在校生25,188 人,其中本科生14,742人,硕士研究生4,808人,博士研究生1,259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3,029人。学校被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列入 “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成为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现有海军国防生近600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传统文化建设

学校秉承“哈军工”的光荣传统,发扬“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始终把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可靠顶用”之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大力实施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在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科专业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近3年,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得国际、国家级奖近百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5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学校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称号,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素质的毕业生受到各行各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研与发展

我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已逐步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之一,是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一支重要依托力量。学校参与了各类民用船舶的高技术研发工作,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许多研究领域中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十五”以来,学校坚持“强化基础、开拓创新、扩军强民、跨越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炼高端科学研究方向,努力提高重大科技创新能力,承担重大科技攻关、“973计划”、“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项目等1,884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8 项。学校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2006年科技经费超过3.6亿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学校是全国43所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校办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与美、英、德、俄、日、韩、澳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韩国金乌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电气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开展本科生、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联合办学。现有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本科学生375人。学校通过国家公派、学校委派、国外单位资助、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有计划地选派大批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防系统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近6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防大中型企业的院士、教授、厂长、所长及劳动模范,以及一大批科技和管理专家,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 等荣誉称号。2006年,学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50年薪火相传,从“哈军工”到“哈船院”,到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历经改建、分建、调整及归属更迭,始终将为国家、国防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负重奋进,追求一流,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的世纪,哈尔滨工程大学将继续弘扬光荣传统,在“大工至善、大学至真”校训的指引下,坚持“三海一核”办学方略,加速转型升级,科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