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和谐会计

什么是和谐会计

和谐会计是一种多元的、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依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会计自身工作的特点,并采用相应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以促进民主、法治、公平、诚信、有序与协调的会计。它包括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会计管理机构、行业组织、考评机构、会计学术组织之间的和谐。

和谐会计的的特征

1.和谐会计是理想和多元的会计。会计人的和谐发展以多元会计为前提条件,多元会计事实上是利益多样化的会计。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的会计人一经形成,就必然要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为其提供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特别是要让基层会计人都有机会表达其愿望与诉求,有关部门也应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制度供给、行业规范、考试培训、环境改善、人才培育等方面,充分体现会计人的利益需要,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使会计人与会计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2.和谐会计是秩序和法治的会计。维护会计工作秩序的基本工具就是法律和制度,没有对法律规范的充分尊重就没有井然有序的会计活动。以科学发展观来看,会计活动的健康有序不能再建立在“传统的稳定”之上,而是建立在“现代的稳定”之上。前者是一种静态的稳定,后者是一种动态的稳定,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

3.和谐会计是公平和诚信的会计。会计的公平不仅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合理而平等的分配,而且还意味着会计人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会计的和谐还在于会计领域确立一种普遍的认同,会计人与会计人之间维系相互信任的纽带。

4.和谐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的会计。也就是说要改变财务管理“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片面发展观,重视筹“智”,而非单纯的筹“资”,着力突出人力资本和知识要素的贡献;改变那种单纯追求业务收入的局面,落实人本思想;改变多多益善的资源拥有和控制意识,要讲求资源的高效率。

和谐会计建设的内容

和谐会计建设的内容即和谐会计的内容。和谐会计的内容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反映:

1.会计人际关系和谐。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会计人员在个人交往中不讲诚信,将损害人际的和谐,轻者将影响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会计人员之间和谐,这是互助关系,以公平正义为尺度实现其和谐;会计人员与领导之间和谐,这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以民主集中制为要求实现其和谐;会计人员与其他人员和谐,这是合作关系,以相互沟通和相互协调为内容实现其和谐;会计人员与社会和谐,这是协调关系,处理会计人员与社会人员的关系,以坚持公平正义、注重社会公平和体现社会关爱的原则实现其和谐。

2.会计环境和谐。包括会计与经济和谐,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与政治和谐,确定会计工作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思想路线,在会计工作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会计与社会和谐,会计加强与社会各方沟通,向社会各方提供会计信息,建立与社会各方的友好关系;会计与文化和谐,营造会计文化,诚实守信,服务人民,勤俭节约,节流开源,反对浪费;会计与法律和谐,建立与健全会计法规体系,依法开展会计工作。

影响和谐会计构建的因素

(一)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可靠

目前,世界各国在会计规范的制定上均体现了真实性的理念。出资将资本或资金投入企业,资本的趋利性使得资源自然流向效益较高的企业,而经营不好的企业必然在资本市场上遭到冷遇,甚至淘汰。不难看出,投资于哪家企业由企业外部出资者决定,而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投资者的决策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真实的信息使社会资源配置合理,失真的信息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混乱,最终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当社会资源注入企业之后,经营者应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会计则将企业的大量经济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供经营者决策参考。会计信息失真,不但对本企业经营决策产生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资金筹措。会计信息的失真造成相关利益主体对会计信息的不信任,对构建和谐会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权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权利资源的平等分配是实现利益均衡的重要前提。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会计本质上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在执行会计制度时应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态度,从而为会计契约各方提供共同需要的会计信息。从会计角度出发,公平、公正主要体现为会计信息的公允性,也称会计中立,是指财务报告的供给者在执行会计制度时应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而为会计契约各方提供共同需要的会计信息。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和滞后,投资者尤其是社会公众投资者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中小投资者利益屡屡被践踏、侵害而无法得到保护和相应赔偿;董事会和经理在公司治理中的透明度和诚实度普遍较差;大股东凭借其“一股独大”的控股地位,侵占公司财产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这又对和谐会计的构建造成威胁。

(三)会计诚信意识不足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以诚实、责任和信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但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信用缺失,每年因市场缺乏诚信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不但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社会稳定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诚信在会计上的反映。会计诚信要求会计执行者履行诚实、勤勉的义务,按照会计制度契约的规定和经济业务的实质选择最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偏不倚地反映企业契约履行的行为。在现实中,往往由于制度环境的软约束与契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会计诚信契约出现履约障碍,导致会计制度遭到破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引起契约各方的利益失衡,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造成会计的不和谐。

构建和谐会计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以人为谐本的会计

会从和谐会计的内涵可以看出,和谐会计本计质上是要把关注的目光从片面追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逐渐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人的本性是和谐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人本会计是和谐会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和谐会计要保障会计人的基本权利,维护会计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改善会计人的从业、执业环境;要体现人文关怀,最终达到会计人生存状况和发展预期的和谐。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要有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我国的会计市场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它的发育、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关系到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会计从业人员对此应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保证会计信息的高度真实性。

2.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会计法》第5条规定:“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可以促进会计人员的自我完善,因此,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格,不仅需要认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将会计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内心的信念,自觉调整个人行为。

3.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增强法制观念。

一是从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可以通过严格的职务分工以及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来实现。二是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外部监督。三是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此外,会计从业人员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监督,带头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

4.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应该在坚持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

(二)建设法治有序的会计

法治不仅是国家政治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会计管理、维护财经秩序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无论是在国家政治事务治理层面,还是经济管理、财务核算方面,制度安排、规则程序、合作参与、责任分担、利益共享都离不开法治,只有将法治的指导思想和运作机制引入会计管理的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会计领域弄虚作假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从而提高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和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会计法》是规范经济秩序、做好会计工作的法律准则。要以《会计法》为准绳,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会计监督体系化、会计主体一元化、会计打假强硬化、会计责任具体化、会计队伍复合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营造遵纪守法的法治氛围,从根本上保证经济发展环境和财经秩序得到优化,为构建和谐会计提供法律保证。

(三)建设诚实守信的会计

首先,要求会计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较好的专业技术素质,敢于坚持原则,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会计准则及制度,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加以严格规范,尽量减少会计准则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堵塞企业及个人钻政策空子的可能性,为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提供制度保证。

再次,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的外部约束机制。一方面从源头对信息的产生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通过严格核算程序、强化内部稽查、规范资产处置和收支审批,为提供真实信息奠定良好会计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快体制改革,运用准人、退出机制,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诚信至上、作假可耻的氛围,为构建和谐会计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依法惩处力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严厉打击一切弄虚作假行为。

(四)建立公平公正的会计,是构建和谐

社会及和谐会计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都需要坚持公正原则。只有在相对的公正得到实现的前提下,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会计的公平公正原则是最容易得到社会经济合作体系认同的原则,用会计公正的理念来解释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原则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程序确定是合理的和可接受的。因为会计是否公正不仅仅是针对客观事实或经济事项而言的,而是针对处理人与人的制度和方式而言的。无论是将会计公正作为会计的一种价值理念,还是将会计公正作为一种现实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当然,会计公正并非必然带来或导致经济和社会公正,但是会计不公正,肯定会带来或导致经济不公正和社会不公正。正因为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经济后果性,会计不公正必然导致经济乃至社会不公正的严重后果,所以各国无一不是将会计的公正、公允或允当原则纳人其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之中。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阶段充满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调整、冲撞,特别是经济利益所引起的矛盾包括会计信息不公正引起的矛盾相当突出,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日益凸显。这个阶段处理好各种矛盾特别是由经济利益所引起的矛盾,国家就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如果不注重社会不公正引起的矛盾,社会陷入徘徊、停滞状态。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实现会计过程和结果的公正进而达到经济公正和社会公正,应成为建设和谐会计的重要内容和工作。

(五)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会计

构建和谐会计也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会计的发展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要改变传统的“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片面发展观,突出人力资本和知识要素的贡献,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发展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理念表现在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同时通过突出人的作用,不断运用知识要素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而且克服了片面性和短期行为的发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制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从根本上说这种转变的贡献就是使企业注重长远的生存与发展。

2.要改变会计执业机构单纯追求业务收入和高利润的现象,切实落实“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的人本思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形成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这种方式才是会计执业机构生存、发展、获利的最佳选择。

3.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核算”。绿色会计(环境会计)核算将提供关于环境的利用、损失浪费、污染、补偿修复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