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周赞衡
地质学报
1893年1月14日 出生于江苏省奉贤县。
1910-1913年 上海南洋中学学习。
1913-1916年 北京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
1916-1949年 任中央地质调查所调查员、技士、古植物室主任、《中国古生物志》编辑、技正、副所长等职。
1918-1923年 留学瑞典。
1950-1952年 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
1953-1966年 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办事处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江苏省科委副主任。
1967年1月2日 因病殁于上海,享年74岁。
早期研究/周赞衡
北京大学
周赞衡于1916年在北京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托办)毕业之后,入地质调查所工作。同年丁文江聘请瑞典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古植物学家T.G.赫勒(Halle)教授来华帮助工作,为时一年。赫勒来华的任务是一面进行野外地层古生物调查和重点采集古植物化石,并在实际工作中为中国培养古植物学人才。赫勒对中国古植物学的研究及发展也颇有贡献,著有《中国西南古植物化石》(见:《中国古生物志》甲种第一号第二册,1927,1-26)、《云南古生代植物化石》(见:《中国古生物志》甲种第一号第四册,1936,1-38)、《山西古生界之植物化石》(见:《中国古生物志》甲种第二号第一册,1927,1-316)等专著及其他论文。
周赞衡由于当时在青年人当中外语水平出众,勤奋好学,被丁文江挑选为赫勒的学生和助手,跟随赫勒工作,在实际
周赞衡
工作中学习,成果颇见成效。赫勒返回瑞典后,丁文江继续派他去瑞典留学(1918-1923),仍师从赫勒,专攻中生代植物化石。学成回国后,周赞衡于1923年发表《山东白垩纪植物化石》,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篇古植物学论文,该文首次依据植物化石确定了中国有白垩系地层的存在,并进一步认为蒙阴组属早白垩世,王氏组属晚白垩世。1924年,周赞衡在瑞典《植物成就》杂志发表另一篇中生代古植物学论文:《瑞典斯干尼亚(Scania)下里阿斯植物群》(英文),该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瑞典南部斯干尼亚地区Sofiero和Dompang早侏罗世植物群的特征,从而进一步确定这一植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里阿斯早期。为当时中国青年古生物学家首次研究北欧的古植物群,于是周赞衡便成为中国第一个研究古植物的学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再继续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1931年以前,周赞衡还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古植物研究室主任,为中国第一个古植物研究室的首任主任,为设备及研究工作之便利起见,古植物研究室与矿物岩石研究室(主任王恒升)等,皆附于燃料研究室(主任谢家荣)。关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自周赞衡从瑞典留学回国后,因担任出版事务过多,进展略迟,但已收集植物化石千余件。周赞衡同时还兼任出版事务主任及《古生物志》出版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主任为丁文江,其他三位委员为李四光、孙云铸、杨钟键,而主要出版工作均由周赞衡担任,重任在肩。
所任职务/周赞衡
《古生物志》
周赞衡1916年毕业之后,先后在北京(北平)南京的农商部(后相继为农矿部、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随调查所先迁至长沙,又迁重庆北碚工作。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南京珠江路942号(后改为700号)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在此期间(1938-1949)周赞衡长期担任该所的副所长,对调查所的建设、管理,特别是财务作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至1949年,当时在世风江河日下、经济十分困难的形势下,管理行政、财务、筹积资金,克己奉公,为调查所同仁有目共睹。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随即相应撤消。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周赞衡从1953年起历任南京办事处主任、华东办事处副主任兼南京办事处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分院撤消后改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历任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并当选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以后,中国科学院在南京的研究所有:地质古生物所、地理所、地球物理所、土壤所以及紫金山天文台等。20世纪40-60年代,各机构的所长,多半是周赞衡的故交好友,因此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在南京办事机构的负责人之一,对团结老一辈科学家,组织机构与学科之间的协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领导知人善任的具体措施。并在他的晚年给以很高的荣誉,当选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表彰他为地质及自然科学事业创下的功绩。
人格魅力/周赞衡
地质研究
发展地质事业需要在学术上具有杰出成就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及开拓者,但也必须是善于团结众人,善于管理、策划,同心同德,协同工作,能当配角、助手者,而且又是不看重论资排辈的孺子牛。周赞衡在青年时代是一位开拓者,为中国人自己研究中国的古植物学的第一人,并放眼世界游学瑞典多年,研究瑞典的古植物化石,作出可贵的贡献。他从中年开始,坚守地质事业岗位,任劳任怨,担任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政清廉。50多年一个人在北京、南京、重庆任职,夫人和子女均在故里上海。子女大学毕业后,也不调到自己身边。调查所的工人生活有困难,他经常解囊相助。这些高尚的品德深刻地教育了曾与他有过交往的同辈与后人。叶连俊院士回忆说:“1937年我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周老亲自安排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热情而周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将赴美留学并参加YVA(长江三峡水电站)培训进修项目,临行前爱人身体欠佳,周老多次到家中看望,并以长者的情感,语重心长地劝说我暂不赴美学习,而且当时的内战已烽火连三月。而今思之,尤感亲切。”
周赞衡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近40年,正如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过的老一辈科学家李庆逵、叶连俊、秦馨菱等院士所说:周老在地学界团结、组织老科学家协同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地质调查所,有些所长们难于解决的问题、难办的事,周老出面处理,能很快妥善解决,因为他德高望重,考虑问题全面,多为他人着想。他是一位令人敬仰而信服的地质界老前辈之一。
1916年,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始,周赞衡以优等成绩被分配到该所任调查员,一直工作到1950年调查所结束,为该所唯一坚持工作34年的地质界老前辈。周赞衡为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人诚恳,办事认真。他的一生是难苦创业的一生,是鞠躬尽瘁于地学事业的一生,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开拓者,值得永远敬仰、学习。1993年1月14日是周赞衡诞辰100周年,在南京的老院士、老教授李庆逵、席承藩等一批好友想在他100岁生日时,开个座谈会,纪念他对地学方面的奉献。因为他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江苏省科委任职。他对团结老一辈的科学家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时过境迁,认识他的人也少了,因此,没有组织成100岁生日座谈会(引自席承藩1994年10月10日来信)。仅作此文以表怀念之情,并表彰周赞衡老先生治学严肃,学风端正,数十年坚守地质岗位,为政清廉,尊师爱徒等高尚品德。应学习并继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