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周忠仁
周忠仁,化纤工程技术专家。20世纪70年代研究玻璃钢材料在化纤防腐蚀的应用取得成效。80年代初率先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建成现代化涤纶厂;开发生产差别化纤维新产品。参与筹建和主持建设6个化纤工程项目,为发展化纤事业作出了贡献。
人物履历/周忠仁
1932年2月15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51-1955年 天津大学纺织工程系纤维材料机械工学专业本科毕业
1955-1961年 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机电室技术员
1961-1979年 新乡化学纤维厂技术科、安装办公室、动力车间、机修车间工段长、工长
1979-1984年 广州纺织工业局技术科、基建设备科(处)技术员、工程师、副科(处)长
1981-1984年 广州合成纤维厂筹建处副主任、工程师
1984-1993年 广州合成纤维厂厂长、高级工程师
1993-1994年 广州纺织(集团)公司副董事长
1988-1990年 三江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人物生平/周忠仁
周忠仁,1932年2月15日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德光,在毛纺、印染、针织行业辛勤耕耘40余年。父亲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激励着周忠仁从小立志做个有一技之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忠仁考入天津市立一中就读。读大学期间,担任过班长、学生会群众文化部副部长。
1955年从天津大学纺织工程系毕业,分配到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从事冷冻、空调和除尘方面的研究工作。1959年被派往纺织部设计院,参加纺织研究院试验工场的设计工作,掌握了设计计算、施工图纸和工程预算等技术。
1961年奉调新乡化纤厂,参加纺织部在保定化纤厂组织的化纤设备鉴定工作,从此与化纤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新乡化纤厂筹建期间,分管空调施工,首先碰到的技术难题是用塑料板材加工制作风道及系列制品。周忠仁会同师傅们一起摸索、改进,取长补短,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加工设备和制作方法,完成了任务,工程质量评为优级。
1967-1979年,周忠仁负责全厂的设备防腐蚀工作。时逢文化大革命,在班组劳动十余年,但仍一心埋头钻研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玻璃钢离心罐和耐酸泵叶轮等科技攻关项目,荣获新乡市和河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1977年和1978年,先后被评为新乡市和河南省先进工作者,并出席河南省科学技术大会。
1979年,周忠仁调到广州纺织工业局工作,先后在技术科、基建设备科(处)任技术员、工程师、副科(处)长等职,主管化纤方面的工作。1981年,该局组建广州合成纤维厂筹建处,周忠仁任副主任,主管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该厂计划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1982年初开始与外商交流谈判,同年9月与德国迪迪尔(DIDIER)公司签订合同,1983年7月7日动工,用了不到15 个月时间建成投产。纺织部在绍兴会议上肯定了广州合成纤维厂是全国建设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该工程在1985年3月获广州市引进项目一等奖。
1984年,周忠仁被任命为广州合成纤维厂厂长。他总结国外涤纶厂的经验,认为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为此,他经常带领供销和技术人员走访西樵及绍兴两大布匹市场,捕捉信息,为开发新产品找准方向;通过购买新设备、改造装置等措施,为开发新产品打好硬件基础。他还重视企业内部的奖励和激励机制,使开发新产品工作在厂内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和谐气氛。因为注重新产品开发,以此拓宽市场,该企业纯利润每年递增30%以上。
周忠仁在化纤行业工作40年,参与筹建了新乡化纤厂、中外合资广州亚美聚酯公司、广州赫斯特母粒公司;主持建设了广州合纤厂、中外合资广联化纤和广奥化纤公司等工程项目。1993 年,广州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广州纺织(集团)公司,周忠仁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周忠仁于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晋升为化纤高级工程师;1991年被广州市政府授予“广州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被中共广州市委评为“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1988-2002年,受聘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空调除尘专业委员会委员;1986-2000年,担任广东省、广州市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化纤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1996年退休,1997-2001年,受聘于香港朝东国际公司作顾问,兼任外商独资南充泰达化纤公司董事、顾问。
人物成就/周忠仁
广州纺织行业存在着织大于纺和不产棉花两大难题,制约着该省纺织工业的发展。1981年,周忠仁提出发展化纤、在广州筹建一家涤纶厂的建议,受到纺织工业局领导的支持和市政府的重视,责成周忠仁执笔编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办理立项手续,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计划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首先要谈判签合同,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确实负担很重。周忠仁与同事梁仲诚共同研究,决定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是技术谈判,邀请纺织部设计院金浩生、袁殿文等几位专家共同组成谈判小组,由周忠仁负责主谈,把好技术关;二是委托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代理进口,把好合同关。经过反复与外商交流会谈,筛选出两家德国和两家日本工程公司作为谈判对象,拿到报价后,前往国外实地考察,澄清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确定的产品是涤纶牵伸加捻丝和弹力丝。选用纺速4000米/分的高速(POY)纺丝,再到后纺加工成品丝,它具有速度高、产量大、消耗低、质量稳定等优点,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是大规模生产的主导方向;但高速纺也有不足之处,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功能和灵活性均逊于日本的常规纺。高速纺丝机选用德国巴马格(BARMAG)公司的产品,其材质、加工精度、结构、检测技术均处在优势地位,特别是一些关键部件,如螺杆挤压机、纺丝箱体和卷绕头等,设计构想和加工技术都较日本先进很多,产品质量可靠;随纺丝机供应的动力设备、自动控制仪表等,全部由知名厂家西门子(SIEMENS)公司供应。后纺设备用德国青泽(ZINSER)公司与日本石川公司合作生产的牵伸加捻机,该机除机台稳重度稍差些外,其整体机械性能与德国产的相差无几,并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而价格却便宜10%-20%,运输和配件供应均很便捷。经征得外商的同意,全部后纺主机设备由中方单独签约购买,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软件技术德国工程公司从70年代开始在印度、韩国、西班牙等国承包了一些生产涤纶的工程项目,成功投产,而且在他们公司本部设有小型生产样机,可进行各种工艺的模拟测试,储备有大量的技术资源和成熟的经验,值得信赖。
经过货比三家,由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将报价拿到国际市场上进行对比,最后证实德国迪迪尔公司报价略低于市场价格,且态度诚恳,急于创造条件开拓中国市场,双方正式签订了合同。合同内容十分详尽,附件有400多页,主机、辅机、配件均有编码、规格、数量、材质、价格和生产厂商等。当时国内许多兄弟厂正准备从国外引进涤纶生产设备,急需一本可靠的合同作为“蓝本”。周忠仁敢为天下先,把合同翻印成中文本赠送给前来参观取经的单位。实践证明,引进设备的思路是正确的,签订的合同也是成功的。此后,周忠仁受聘主持或参与了安阳化纤厂、阳春锦纶厂、桂林第二针织厂以及成都涤纶厂的引进设备谈判、签订合同工作。
主要论著/周忠仁
1.周忠仁(用新乡化纤厂名义).树脂玻璃钢在我厂的应用.人纤通讯,1974(1)
2.周忠仁(用新乡化纤厂名义).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自制酚醛树脂.人纤通讯,1974(6)
3.周忠仁(用新乡化纤厂名义).酸浴石英砂过滤器贴衬环氧玻璃钢.人纤通讯,1974(6)
4.周忠仁(用新乡化纤厂名义).用环氧酚醛玻璃钢压制KH310/35酸泵叶轮.人纤通讯,1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