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吴连烽
吴连烽从事银行及金融业四十多年,经验丰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他一直活跃于内地与香港之间,曾参予南洋商业银行创下了很多第一:1980年,他经办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发放全国第一笔境外商业银行贷款———深圳友谊餐厅贷款;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发行中国银行(4.56,-0.03,-0.65
%)系统第一张信用卡———发达卡;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开设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家外资银行———深圳分行……
吴连烽还有许多头衔,比如: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香港事务顾问、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事务顾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选任会董等……
变负为正/吴连烽
吴连烽出生在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在菲律宾经商。1962年,应父母亲的要求,正在北京体育学院学习的吴连烽到香港定居。1965年初,对银行一窍不通的吴连烽经朋友介绍到南洋商业银行应考,从此进入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银行业。
“隔行如隔山”,专业性很强的银行业对于学体育的吴连烽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白天做事晚上看书,经常学到深夜两点钟;银行下午5点半下班,他加班到8、9点。“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比别人笨,我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比人家笨,这样可以比较正确地对待自己。”吴连烽笑着说。
经过五六年的锻炼,吴连烽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赏识。1971年,因不少华侨到港定居或经港到内地,华侨服务部接待任务繁重,吴连烽被擢升为华侨服务部副主任,进入管理层,实现了他事业上的第一次飞跃。1973年,吴连烽调到全行综合部门征信股作主管,其中一项工作是负责分行的开设布局和选点工作,南洋商业银行在香港有40多家分行,其中20多家都是由他具体选点操办。由于各项工作表现出色,吴连烽升任襄理(助理总经理),1986年又升任南洋商业银行的副总经理,主管全行信贷工作和中国内地业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弗瑞德·安德尔说过: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变为正的力量”。吴连烽通过不懈的努力,编写了自己在金融业的传奇故事。
大胆创业/吴连烽
吴连烽事业的另一次飞跃,来自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是香港经济繁荣的最重要背景,也为南洋商业银行、为吴连烽带来了机会。
江泽民主席亲切会见吴连烽先生
1985年,南洋商业银行组织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最大的一笔国际银团贷款———贷款1亿美元筹建上海希尔顿酒店。“一开始南商管理层觉得难度很大,本身缺少组织银团贷款的经验和专业人才,但我个人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我建议搞一个国际银团贷款,一可以宣传内地有好的项目,二可以学会如何组织国际银团贷款。”回忆过去,吴连烽很是欣慰,“出乎意料的是,外国银行反应非常踊跃,很短的时间内就来了63家银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一些大、中银行的董事长甚至专程赶来,而过去我们要约见他们的部门经理都不容易。”
这一役,为南洋商业银行的中国业务奠定了基础,也增加了吴连烽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吴连烽问一家外国银行的董事长,为什么对这一笔贷款如此有兴趣?他说:“我们相当看好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中国有这么多人口,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但不知道如何进入这一个市场,希望你们带我们进去。”
外国人对当时尚不明朗的改革开放前景如此看好,让吴连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商机,“最后我们成功选定了五大洲的15家银行组成了国际银团贷款。”
“另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1984年末,占世界信用卡市场约40%的VISA卡国际组织一位董事打来电话说,拟动议下一届董事会移师北京举行,希望我能替他们安排,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周旋,没想到北京方面答应了,而且安排的规格很高,会在人民大会堂开,人住在钓鱼台。VISA卡国际组织对此十分高兴。”
“另一个占全球40%市场的Master卡听说VISA在北京开会,也提出要在北京举行国际年会,而且规格更高,还邀请英国前首相希思作演讲,要求我安排。经过努力,终于得到北京同意”。两个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世界各国不少著名银行家和政要出席了会议,其中不少都是第一次到中国,中国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各专业银行负责人也接见了与会者。两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对中国发展信用卡业务和加强与国际金融巨头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这几件大事做下来,吴连烽认识了自己和南洋商业银行的位置:虽然南洋商业银行在国际银行界中实力并不强,但可以利用熟悉中国的优势,成为外资银行中的“中国业务专家”。吴连烽的目标是,在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中国企业通过这座桥梁走向海外、外国人则可以通过它走向国内。
20多年来,吴连烽一直致力于这一事业,而且获得了成功。为了更好地了解内地发展情况、加强交流,吴连烽先后到过28个省市自治区调研、考察。南洋商业银行通过自己融资、牵头组织或参加银团贷款累计为内地引进数以百亿港元的资金,支持的项目近千个,如广深高速(5.88,-0.02,-0.34%)公路、上海南浦大桥、青岛第二啤酒厂等。
吴连烽从南商退休以后,仍继续投身于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他创办的国际宝峰金融集团,服务宗旨即为沟通海峡两岸四地和海外更紧密的金融和经贸关系,为港、澳、台、侨资进军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通过香港走向世界助一臂之力。协助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也是其核心业务之一。
成功秘诀/吴连烽
成功秘诀:拼搏+胆量
吴连烽先生
吴连烽有一个香港人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拼博的精神,“学体育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服输,只有拼命去干。”另一方面,吴连烽从小学当少先队大队长到中学、大学当学生会主席,长期做学生和社会工作,逻辑思维跟组织能力比一般香港受教育的人要强得多。
在谈到做了这么多笔贷款,如何控制风险时,吴连烽表示有三个绝招:一实事求是,能贷才贷,不能贷部长省长出面都不贷;二量力而行,要知己知彼、实地考察,分散风险,引入其它国际银行作贷款伙伴;三不帮倒忙。“不是说我们的贷款没出过问题,但因我帮过他们,出了问题他们也帮我”。
吴连烽的优势不在于专,而在于通。“香港本地银行家中,有些理论水平很高但实务经验少,有些熟悉海外但对国内不了解,正好这两方面我都比较熟悉。”吴连烽笑着说。
吴连烽不是金融专业科班出身,没有受过银行业的专业教育,没有框框也没有包袱,胆子比较大。“外资银行在开拓中国的业务中,很多第一次都是我参与做的,一个中规中矩的传统银行家可能不敢冒这个险,也不知道如何走出固有的框框,这就是我的机会。”吴连烽感慨地说。
“当然也需要机缘巧合”,吴连烽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比较成功,个人自强不息、自我增值最重要,当然还有三方面的机会:“一是领导给你机会,我从银行最低一层文员开始做起,如果领导不让我尝试做更高层的工作,我也没用武之地;二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给香港、也给我带来了难得的开拓创新机会;三是香港回归,在回归前后我几乎天天接受采访,最多一天接受了23家媒体的采访,知名度也高了。”
个人观点/吴连烽
看好香港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吴连烽先生(右)
“香港不应该老是盯住新加坡,又怕上海超越,香港的竞争对手应该是伦敦和纽约,虽然现在差距还很大,但香港增长的机会也很大,2006年全球IPO是伦敦第一、香港第二、纽约第三。”吴连烽表示,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是香港拥有的独特优势,短期内周边没有一个城市可以替代。吴连烽认为,香港的天然优势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东西两半球的中间;二是社会平稳,而地区安全是一个金融中心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三是周边地区经济继续蓬勃发展,中国、东南亚经济的发展都是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支撑;四是香港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国际金融机构云集,金融监管制度严密,无外汇管制,外汇买卖在全球排第七,银行的密集度全球第三位,黄金交易全球排第四。这些综合优势都是不可替代的,虽然东京的经济规模大过香港,但比较保守,不像香港对外资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都一视同仁;较诸上海,香港拥有成熟的法律制度及资金和讯息完全自由流通的优势;较诸新加坡又拥有背靠中国内地的优势,客观环境很好,只要努力,香港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亚洲区一个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立,成为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这么多年来,不管香港经济发展得顺利还是遇到困难,吴连烽对香港未来一直都很有信心。他表示,有五个特点是香港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一是包容,国际化程度相当高;二是自由,香港连续十三年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中英谈判有两个重点,社会制度五十年不变和自由生活方式不变,表现与金融有关的就是资金进出自由,出入境和信息自由,有很强的流动能力;三是诚信,香港拥有大批国际金融专才和高质素的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专业人才队伍,保证了香港专业服务的诚信与可靠性,各种制度使诚信得到保障,不诚信会受到惩罚;四是法治,香港具有相当成熟和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架构,充分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香港人有较强的守法意识;五是拼搏,香港只是一个不到700万人口的城市,经济方面却表现得相当突出,香港人善抓机遇,应变能力强,巧拼不是硬拼,2006年GDP17,000多亿港币,人均GDP27,200美元,在国际上排名靠前,超过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吴连烽看好香港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央非常重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充分考虑到利用香港的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在香港先行,已经允许香港的银行经营个人人民币业务,即将开办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接下来可以考虑让香港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
“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的支持。”吴连烽表示,这是香港发展最好的靠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在国际上排第四,只要保持5年10年的和平环境,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内地企业从香港走出去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吴连烽认为,香港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跳板,2006年,有90%的内地企业境外上市集资是在香港进行的。
“内地企业通过香港上市集资,最重要的不是资金,而是借助外力改善企业的管理,推动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另外,还可以吸引海外更多的专才来参与。”吴连烽表示,很多省市和地级市政府对企业上市非常之重视,企业也需要一个途径走出去,很多企业搞不清应该找谁,找错了中介和专业机构,很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拖慢上市的时间。
“我们很重视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前期辅导多做一些工作,我们首先考虑这家企业到底有没有条件上市,如暂时未达到上市要求的,需要认真耐心地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路上存在的问题,包括股权重组、财务合规或引进策略性投资者及银行融资等;如基本符合上市条件,我们作为统筹人,帮企业选好保荐人、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公关公司等专业机构。”吴连烽表示,国际宝峰金融集团有一个包括内地和香港的专业团队,可以帮助内地企业少走弯路,解决境外上市专业服务的问题。内地企业要走向世界,香港是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