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吴祖泽
中文名:吴祖泽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
出生日期:1935-10-19
职业:医生
吴祖泽
主要成就:军事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吴祖泽,1935年10月19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他两岁时全家搬到上海。他在高中学习期间,就读高中二年级时开始自修高三课程,学年末以同等学历资格参加了全中国高等院校的统一招生考试,结果金榜题名。1953年秋,他赴青岛,求学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56年秋,他曾被选拔拟赴前苏联深造,后因两国关系冻结而中断。1957年毕业,加入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行列,从事核武器医学防护的国防科技研究,曾先后几次身临核爆炸试验现场,为飞行员进行辐射检测,研制核爆炸简易防护装备,开展放射生物学和抗放药物机理等研究。
1972年,他作为中国第一批派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访问学者赴英进修细胞动力学。在英国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一部长达30万字的《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这部中国第一部介绍实验血液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专着出版。回国后,他自己亲手改装的实验仪器里取得了第一批造血干细胞研究结果。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胎肝移植治疗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的成功病例;从胎儿肝脏中首次发现并提取到一类能特异刺激肝细胞生长的因子,1995年获美国专利。
他带领同志们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填补了中国实验血液学领域的多项空白,使中国在造血干细胞、胎肝临床疗效机理等研究方面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他开展的胎肝研究进入世界先列,宣传报道后,被列入1992年全中国十大医药科技新闻。他继续从事造血调控,开展基因治疗等研究,从国家需求出发,不断推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
科技成就/吴祖泽
中国干细胞之父,在中国传播造血干细胞理论和技术的领头人
放射治疗
吴祖泽少将
20世纪70年代初期,吴祖泽由研究辐射生物化学转向放射病的实验治疗,他的
思维也从基础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由分子领域扩展到了细胞领域。他经过对有关文献作进一步的调查、整理和分析后,撰写了一篇题为“放射损伤中造血干细胞的损伤与恢复”综述,从而启动了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他又利用英国帕脱森肿瘤研究所进修的机会,写成了一本《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实验血液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专着。
20世纪80年代初,吴祖泽采用天然的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作为遗传标志,结合单个脾集落转移技术证实了脾集落的生成细胞不仅具有重建髓系细胞的功能,而且具有重建淋巴细胞的功能,因而是代表了类淋巴—髓系多能造血干细胞。更重要的是骨髓中除了具有造血干细胞功能的CFUs(Ps-CFUs)外,还存在一类造血干细胞,它们具有重建造血的功能,但不能在X或Y线照射小鼠的脾脏上直接生成脾集落(Pre-CFUs);以及即使在照射小鼠上能够生成脾集落的细胞,有的也可能已经失去了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性能而进入了造血祖细胞(Pg-CFUs)的行列。从而,提出了造血干细胞群的不均一性的认识。
世界首例胎肝移植治疗放射病成功
肝细胞研究
吴祖泽
他开展了对造血干细胞的性能研究,比较了骨髓、外周血和胎肝等不同来源造血干细胞的生理性状与生物学特性。在比较的基础上,集中到对胎儿肝脏中的造血活动研究,完整地提出了胚胎发育中肝脏造血和造血干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开展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准备。他们发现4~5个月龄人胎肝中存在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且此类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以此为理论论据,1980年他们与307医院合作,成功地为一例遭受急性大剂量辐射损伤的事故病人作了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胎肝移植治疗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的成功病例。
为了进一步研究胎肝移植治疗急性放射病人的疗效机理,吴祖泽率领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作攻关组开展了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移植结果证明胎肝造血干细胞可以在病人体内暂时植活又不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有的可以长达一年之久,从而使病人顺利渡过大剂量化、放疗后的造血衰竭时期,即减轻造血损伤、促进造血恢复。
核酸研究/吴祖泽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国内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兴起时期。为了阐明哺乳动物细胞受电离辐射损伤有很高敏感性的机理,很多学者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在生命的重要组成——细胞核染色质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上面。实际上,细胞中的DNA并不是孤立的,通常它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当时有些学者认为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可以起到保护或减轻电离辐射对核酸的损伤。
吴祖泽
吴祖泽他们采用一些灵敏的检测指标加以重复和验证。为了取得比较天然的核酸样品,他和一位技术员长期工作在0~4℃的冷室中,通过反复的实验,他们所观察到的却是出乎意料的,即
DNP经电离辐射作用后,其中的DNA辐射损伤程度大于单独照射的DNA,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DNP中的蛋白质有可能通过能量传递等机理加强对其中DNA的辐射损伤。这一现象在辐射损伤原发机理研究中是有意义的,这篇论文是中国开展辐射原发作用研究中的早期代表性论着之一。这一科学实践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感受,这就是一切真知来源于科学实践,尤其对从事实验科学的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这是在他的一生科研活动中始终遵循的准则,也是他长期不脱离科学实践、重视自己动手的科学态度。
荣誉/吴祖泽
吴祖泽
40多年来,吴祖泽先后致力于辐射防护、实验血液及胎肝临床疗效机理等多方面研究,仅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几年间,他在国内外杂志发表250多篇有创见的学术论文,编着和主编了多部学术着作,共获得国家自然科
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1项,申请专利12项,曾培养了2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被选为国际辐射研究协会首任中国理事,先后荣立三等功和二等功,1990年7月第一批获得高级知识分子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全中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军队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等职。
工作履历/吴祖泽
吴祖泽
1957~1962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62~1979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3~1975年 英国帕脱森肿瘤研究所访问学者
1979~1983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3~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1987~军队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9~1992年 国际辐射研究协会首任中国理事
199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0~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2~1993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
1993~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1994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994~1997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后改文职)
1995~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1996~《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主编
1999~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20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
20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第二届专家顾问组成员
2009~ 天津254医院生物诊疗中心负责人
主要论着/吴祖泽
著作
1.吴祖泽编着.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吴祖泽主编.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吴祖泽,贺福初,裴雪涛主编.造血调控.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4.Wu Chu-tse and Lajtha LJ. haemopoietic stem cell kinetics during contin uous irradiation. Int. J. Radiat. Biol.,1975,27:41~50
5.Wu Chu-tse, Tan Shao-zhi and Jiang Xue-ying (1983) . Kinetic studies of radiation damage and recovery of murine haemopoietic stem cells during and after continuous irradiation at low dose rate. Cell Tissue Kinet,
6.Wu Chu-tse, Ru Xiao-mei ,Liu Min-Pei and Chu Jen-pao. Characteristics of haemopoietic stem cell determined by single spleen colony transplanta tion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86, 14:307~311
7.Wu Chu-tse, Tu Qiang, He Fu-chu and Larrick W. Hepatokin and methods for its use . United States Patent. Pantent number: 5, 440, 022. Kate of Patent: Aug.8,1995
8.Wu Chu-tse, Yang Ke, Pei Xue-tao, Tang Ai-ping, Wang Fu-sheng and Wang Lisheng (1995). Bone marrow purging with dibutyl phthalate-Experimental basis and a preliminary clinical application. Leuk Res., 1995,19: 557~560
9.Fan Guo-chang and Wu Chu-tse. Transfer of p14ARF gene in drug-resistant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Adr cells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reduces doxorubicin resistance. Cancer Letters, 2000, 158: 203~210
10.Qiu Zhao-hua, Lao Miao-fen and Wu Chu-tse. Cotransfer ofhuman wildtype p53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enes vi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induces apoptosis and enhances immunogenecity in laryngeal cancer cells. Cancer letters, 2001, 167: 25~32
评价/吴祖泽
与吴祖泽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位严谨、谦逊、学术造诣深厚的老师。他胸怀坦荡、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他从事科学研究已有45年,当看到中国实验血液学研究,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研究领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且已经在国内开花结果时,他感到能为发展这一领域铺路、垫肩而由衷高兴。一个科学家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他倡导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个人观点/吴祖泽
吴祖泽院士接受采访
吴祖泽认为:一个科学家的精力和思考不是无限的,而是
随着年龄增长不断积累,随着年龄老化而逐渐老化,这是自然规律,应当为新生力量的成长而高兴,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自己努力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支持、引导、提携后学、培养学生。他的学生贺福初,已经成长为全军最年轻的院士。
科学往往是一个集体的活动。吴祖泽说:“作为研究项目的组织者,要在科学实践中不断提倡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勤奋努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组成一个有思想、有实力、技能互补的团队。不同的历史年代和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成才与贡献有不同的要求与内容。但是,不管在什么时候,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地工作,在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努力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