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吴印禅
中山大学
吴印禅幼时家境贫寒,依靠其父教书微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吴印禅的父亲吴铁秋,是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在父亲影响教育下,吴印禅自幼勤奋好学。
1916年毕业于沭阳县立高等小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因学业优异,留校工作。1917年回沭阳县第一小学教书。吴印禅一边教书一边自学,特别酷爱生物学。
1925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颇受导师青睐。
1928年毕业,同 年9月被聘为中山大学生物系助教。
1934年五月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在路德维希.狄尔斯指导下,从事植物区系研究,并在柏林植物博 物馆从事研究工作。
1940年回国,任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
1941年至1945年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任生物系主任,代理学院院长。
1946年回中山大学任教,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副教务长。他编写过《植物分类学》讲义,并著有《广西大瑶山水龙骨科植物》等书。
个人能力/吴印禅
《植物学》
吴印禅知识渊博,尤其是在植物区系学方面造诣很深,吴印禅精通德文、英文和拉丁文。
吴印禅编写的《植物分类学》是一部既具有高度科学系统性,又密切结合中国植物实际的讲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文笔活泼,用词通俗,成为第一部由国人编著的综合性大学生物系的植物学教科书,多年来为国内许多高等学校所采用。
吴印禅早期从事蕨类植物研究,所著《广西大瑶山水龙骨科植物》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瑶山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地理分布概况,并附有精确插图,是当时中国一部很完善的植物区系图表。
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吴印禅撰写了多篇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刊登在德国植物学年报上。
1958年,吴印禅还承担了《广东植物志》的主编任务,在短短时间 内,拿出了几百万字的初稿。由此足见吴印禅科学知识之丰富,并能运用自如。
人物贡献/吴印禅
解剖学
吴印禅善于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吴印禅认为中国科学理论底子薄,要兼容并蓄,师各家之长。
吴印禅对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化的重大学术问题勇于探讨,对各家系统理论都有深刻的研究;在介绍各主要学派的观点、特点同时给予很高的评价之外,又作一些有价值的修正和补充。
吴印禅对原苏联的格罗斯盖姆的单元发展及系统发展阶段学说有过深入的研究和评述,又发表自己新的见解,使师生能辩证地认识被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的规律。同时,吴印禅对单子叶植物原始类型的单一性及共通性给予密切注意,广泛收取材料,进行深入探讨,试图揭露被子植物起源与发展的问题。
在棕榈植物的原始性、单子叶植物地下茎的形成等问题方面,吴印禅都提出过若干值得重视的论点。
吴印禅治学勤奋,凡事必亲自实践,以事实为依据。在实践过程中,吴印禅针对当时植物系统学的缺点,强调系统学研究必须进行形态学、解剖学、古植物学及古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工作,并首先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加以实施。
还积极创造条件,在生物学方面开设高等植物学、地理植物学两个专门化课程。吴印禅在百忙之中,亲自为学生讲授《有花植物分类》、《植物地理学》、《拉丁文》等课,吴印禅讲课生动活泼,系统条理,循循善诱,深受学生欢迎。
早在他兼任同济大学生物系主任并代理该校理学院院长时,就亲赴中国大西北考察,了解当时中国植物学的现状。
吴印禅在中山大学任教的早期,就到广西、青海考察。解放初期,吴印禅参加海南岛等地的垦植勘察工作,拟订具体的教学实施大纲。在野外实习中,吴印禅都亲临现场,给学生作具体指导,使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二百种以上的华南植物种类知识。
解放后,吴印禅更自觉地把生物学教学科研和南方资源调查、农业及国防的实践结合起来。
海南
1952年至1957年,吴印禅先后四次率领科研人员到广东的湛江、海南及雷州半岛,广西的合浦、百色等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勘察与规划工作,有时在野外长达7个月之久。
吴印禅最早收集并整理出鼎湖山的植物名 录,为中山大学生物系和兄弟院校同行师生在鼎湖山进行生产实习或教学实习提供了基础科学资料。吴印禅在病逝的前两年里,还亲自率领中山大学生物系学生到英德温塘山等地进行生产实习。
吴印禅十分关心植物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亲自前往封开黑石顶选择新的生产实习基地。
在吴印禅实事求是的严格的科学学风、严于律己和刻苦工作的精神熏陶下,生物系植物专业师生每年都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如在进行广东省植物资源、植被、海岸植物群落和《广东植物志》手册等科研工作中,广大师生发现了不少文献上尚未记录的种类和新类群。
在吴印禅教授的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下,师生们都深感受益不浅。他们既得到了先生的科学知识,写出不少高质量的新分类文章,又学到了吴印禅先生的高贵品德。
成就荣誉/吴印禅
植物标本
吴印禅教授既是有成就的学者,更是一位立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发展祖国的植物科学,提高中国的植物学水平,这是吴印禅教授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早在柏林学习时期,吴印禅就发现中国植物系研究的许多资料落在外国人那里。吴印禅痛感国家积弱,受人欺凌。于是,吴印禅日以继夜,真可说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以惊人的毅力把柏林博物馆所藏中国植物区系的标本,全部加以记录整理,描摹标本,共得万余帙,为祖国植物区学研究保存了一批珍贵资料。
吴印禅曾以学者身份访问苏联,结识同行学者,考察寒带植物,同时也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影响。解放前,吴印禅就同情爱国学生的民主进步活动,掩护了校内的地下工作者,并积极参与营救被捕师生。
50年代初,吴印禅看到当时的中国植物学发展缓慢,困难重重,吴印禅满怀爱国之情,决心振兴中国的植物学。
1954年,吴印禅在华南植物所 亲自筹建植物学研究室,将原来单纯分类学研究机构发展为综合性研究所。与此同时,吴印禅又在中山大学生物系开展植物区系学、群落学、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等新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吴印禅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地为祖国培养人才,党和人民也对吴印禅予以高度的信任。
吴印禅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 当选为广州市人民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科联、科普、科协常委及植物学会理事长。
吴印禅还是民盟广东省负责人之一,又负责筹建九三学社广东的组织,并担任主任委员。
正当吴印禅决心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之际,却不幸身患重病,医治无效,于1959年10月10日在广州逝世,终年58岁。吴印禅的拼搏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人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