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叶银灿

叶银灿——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叶银灿

专家信息:

  

叶银灿,男,1943年2月出生于浙江余姚。研究员,首批浙江省特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总工程师等职。曾任总装军兵种装备部军事973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级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聘任为杭州大学兼职教授、青岛海洋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兼职教授、青岛潜艇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等;先后聘任为《中国工程科学》、《海洋工程》、《船海工程》、《测绘信息与工程》、《海洋学研究》等约10种学术期刊或杂志社的编委、理事。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196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1977年调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 2005年由浙江省省委和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特级专家”荣誉称号。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总工程师、杭州国海海洋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等职。

学术交流:

  多次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参加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

科学研究:/叶银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海洋地质、海洋工程地球物理、工程海洋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建设中关键技术应用研发。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军事973和重大海洋工程任务40余项。 主持完成的代表性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北部岛屿海域土体稳定性研究”、“东海陆架沙波沙脊的稳定性标志和活动性量级研究”;浙江省重点项目“宁波深水港域的开发研究”;国家海洋局重点项目“南沙美济礁工程地质勘察”;国际间重大海底通信工程“中日海底光缆系统(C-J)”、“环球海底光缆网络系统(FLAG)”、“中美海底光缆网络系统(CH-US)”、“亚太海底光缆2号网络系统(APCN2)”、“城市间海底光缆网络系统(C2C)”和“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TPE)”的选址和勘察;东海迄今规模最大的海上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东海春晓气田群海底管道工程的选址与勘察等。此外,还主持国内首次海缆工程安全性研究、组建西太地区海底电缆管道信息系统等。

主要成就:

  在海洋工程环境与安全、海洋灾害地质、海洋土力学、海底探测与原位测试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海底通信与海上油气工程勘察与评价技术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为宁波-舟山深水港域的规划与开发建设、为维护我国南海的国土权益等方面作出贡献。参加国家、浙江省及地方政府的多项战略咨询工作,例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港址论证”、“华东LNG接收终端选址论证”、“宁波港发展战略研究”、“台湾海峡固定通道论证”、“南方电网与海南电网联网工程立项论证”等。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国家标准2部、专著2部,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奖8项。

论文专著:/叶银灿

出版专著:

  1、叶银灿、应仁方主编.1991.宁波舟山深水港域自然环境与建港条件,北京:海洋出版社。

  2、彭阜南(主编),许时耕,金翔龙,叶银灿,梁景周,金庆明,王谦身(副主编).2001.海洋地质学辞典.台北:台湾地球科学文教基金会出版。

  3、叶银灿主编.2005.舟山海域港口资源图集.北京:海洋出版社。

主编国家标准:

  1、叶银灿等主编.2010.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B/T17502—2009).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叶银灿等主编.2010.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T17503—2009).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发表论文:

  1、George H. Keller and Ye Yincan,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and sediment dynamics in the East China Se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dimenta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C.S. April 12~16,1983, Hangzhou, China, China Ocean Press, P715-724.

  2、Jorge Butenko, Ye Yincan and John D. Milliman, Morphology, sediments and Late Quaternary history of the East China Se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dimenta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C.S. April 12~16,1983, Hangzhou, China, China Ocean Press,P726-751.

  3、Xiang Zhengcai, Ye Yincan, Yuan Yinru, Cheng Guodong and Chen Qing, Shallow structure of recent Changjiang river submarine delt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dimenta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C.S. April 12~16,1983, Hangzhou, China, China Ocean Press, P752-761.

  4、Ye Yincan, Jin Changmao, Lei Zhiyan and Chen Xitu, Bedform morphologie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Changjiang river mouth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dimenta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C.S. April 12~16,1983, Hangzhou, China, China Ocean Press, P762-774.

  5、叶银灿、宋连清、陈锡土.1984.东海海底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分析,东海海洋,2(3):30-35。

  6、Jorge Butenko, John D. Milliman and Ye Yincan.1985. Shallow structure and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4(1/2):121-141.

  7、George H. Keller and Ye Yincan, 1985,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surface and near-surface deposi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4(1/2):159-174.

  8、谢钦春、叶银灿、陆炳文.1984.东海陆架坡折地形和沉积作用过程,海洋学报,6(1):61-71。

  9、Xie Qinchun, Ye Yincan, Lu Bingwen, 1985, Topography and sedimenta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reak,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4(2):276-288.

  10、叶银灿.1990.舟山港域建港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开发前景,海洋与海岸带开发,7(4):26-31。

  11、叶银灿,陈锡土,宋连清,等.1996.浙江北部岛屿海域土体稳定性研究,东海海洋,14(1):1-18。

  12、Peng Funan, Ye Yincan and Yang Daosheng, Field observation of Soil Foundation Structure interaction under strong seismic shock wav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1996,Technomic Publishing Co.Inc.,694-703.

  13、宋连清,叶银灿,陈锡土,等.1999.岙山成品油码头海底边坡稳定性分析,东海海洋,17(1):28-36。

  14、叶银灿,潘国富,彭阜南,等.1999.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的若干工程地质问题与选线方案初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61-72。

  15、来向华,叶银灿,谢钦春.2000.浙江北部潮汐通道地区水下滑坡的分布及其成因,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45-50。

  16、来向华,叶银灿,谢钦春.2000.浙江北部潮汐通道地区水下滑坡的类型与特征,东海海洋,18(4):1-8。

  17、彭阜南,叶银灿,施斌,等.2001.台湾海峡隧道地质与地震条件分析,高校地质学报,7(2):175-188。

  18、杨少丽,叶银灿,冯秀丽.2002.疲劳模型评价海底粉土不稳定性的应用,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2(1):115-119。

  19、冯秀丽、叶银灿、马艳霞,等.2002.动荷载作用下海底粉土的孔压响应及其强度,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2(3):429-433。

  20、叶银灿,潘国富,彭阜南,等.2002.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的若干工程地质问题与选线方案探讨,海洋科学,26(6):58-62。

  21、马艳霞,冯秀丽,叶银灿,等.2002.比重计法和吸液管法粒度分析比较,海洋科学,26(6):63-67。

  22、叶银灿,庄振业,冯秀丽,等.2002.东海全新世沉积活力分区,第五届海峡两岸台湾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大学出版社.31-34 。

  23、叶银灿,庄振业,刘杜娟,等.2002.东海全新世沉积速率分区,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2(6):941-948。

  24、戚筱俊,彭阜南,叶银灿,等.2002.“大西线”调水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初探,西部探矿工程,1:6-9。

  25、叶银灿,陈俊仁,潘国富,等.2003.海底浅层气的成因、赋存特征及其工程危害,东海海洋,21(1):27-36。

  26、叶银灿,来向华.2003.杭州湾粉质土动强度特性研究,海洋科学,27(2):56-59。

  27、方晓阳,彭阜南,叶银灿,等.2003.台湾海峡桥隧建设问题的沿革,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78。

  28、Peng Funan,Ye Yincan and Qi Xiaojun, 2003,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geologic & seismologic conditions for an undersea tunnel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 1(1):36-44.

  29、Peng Funan, Ye Yincan and Pan Guofu, 2003, Major features of topography, geology and crustal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of the Taiwan Strait Tunnel Project, Marine Georesources and Geotechnology, 21:121-138.

  30、彭阜南,叶银灿.2003.夏金大桥地区地震危险性远景探讨,第二届金夏大桥方案与影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70-81。

  31、彭阜南、叶银灿、潘国富,等.2004.台湾海峡桥隧道建设问题,科技导报,4:7-10。

  32、 Peng Funan, Ye Yincan, Pan Guofu and Liu Dujuan, 2004, Discussion of the prospective Danger of Earthquake Damage to the Xiamen-Jinmen District, Engineering Sciences,2(2):6-12.

  33、Ye Yincan, Liu Dujuan, 2004,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in Chinese Delta Areas, Engineering Sciences,2(3):36-41.

  34、叶银灿,庄振业,来向华,等.2004.东海扬子浅滩砂质底形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4(6):1057-1062。

  35、彭阜南,叶银灿.2004.台湾9.21 集集地震考察兼论强震发震断层,地震地质,26(4):21-30。

  36、杨义菊、叶银灿、杨辉.2005.杭州湾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海洋开发与管理,22(3):33-37。

  37、彭阜南,叶银灿,潘国富,等.2005.夏金大桥地区地震危险性远景探讨,中国工程科学,7(5):16-23。

  38、彭阜南、叶银灿、潘国富.2005.台湾海峡桥隧工程建设问题,“中国科技发展论坛”编辑办公室:“中国科技发展论坛”,第3卷,20-24。

  39、Chen YUnmin, Lai Xianghua, Ye Yincan, Huang Bo, Ji Meixiu, 2005,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marine cohesive soil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4(4):138-145.

  40、刘杜娟,叶银灿.200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6(4):400-404。

  41、杨义菊,叶银灿,田双凤.2005.涉海工程环境保护的探讨,海洋开发与管理,22(5):69-72。

  42、杨义菊,叶银灿.2005.杭州湾区域可持续发展条件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2):1-12。

  43、吕小飞,叶银灿,潘国富.2005.杭州湾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统计关系研究,海洋学研究,23(4):8-14。

  44、Ye Yincan, Zhuang Zhenye, Liu Dujuan, Chen Xiaoling, 2005, Coastal Eros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n China. In Ian S F Jones,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Australian-Chinese Symposium on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4-18Nov. 2005,Canberra. ISSN 1442 8075:98-109.

  45、叶银灿.2006.海底光缆工程发展20年,海洋学研究,24(3):1-10。

  46、胡涛骏,叶银灿.2006.滑坡海啸的预测模型及其应用,海洋学研究,24(3):21-31。

  47、潘国富,叶银灿,来向华,等.2006.海底沉积物实验室剪切波速度及其与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海洋学报,28(5):64-68。

  48、杨义菊,吕小飞,叶银灿.2006.改善钱塘江通航条件刍议,海洋开发与管理,23(6):79-81。

  49、杨义菊,叶银灿,2006,生态杭州湾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海洋学研究, 24(4):40-51。

  50、杜文博,叶银灿,庄振业.2007.东海Zk23孔的古沙脊沉积环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7(2):11-16。

  51、胡涛骏,叶银灿.2007.海底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波浪力的求解,海洋学报,29(6):120-125。

  52、王德刚,叶银灿.2008.CUBE算法及其在多波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海洋学研究,2008,26(2):82-88。

  53、韦雁机,叶银灿.2008.床面上短圆柱体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3(6):655-662。

  54、王德刚,叶银灿,丁维凤. 2009.基于GIS的多波束和浅地层剖面数据集成技术研究,海洋通报,28(1):81-85。

  55、DU Wen-bo,YE Yin-can,ZHUANG Zhen-ye,2009,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Ancient Sand Ridges from Zk23 Hole in the East China Sea, Marine Science Bulletin,11(2):72-80.

  56、韦雁机, 叶银灿, 吴珂,等.2009.桩周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海洋工程,27(4):61-66。

  57、陈小玲,叶银灿,李冬.2009. 东海国际海底光缆故障原因分析研究,海洋工程,27(4):121-125。

  58、李冬,叶银灿,陈培雄,等. 2010.宁波外海陆架沉积物电阻率特性研究,工程勘察,(5):19-22。

  59、刘杜娟,叶银灿.2010.海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进展与方法,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1(1):49-53。

  60、刘杜娟,叶银灿, 李冬,等.2010. 基于GIS的长江口南支下段河势演变及稳定性分析〔J〕.海岸工程,29(3):19-27。

  61、毛亚明,叶银灿.2010.横向荷载作用下桩侧极限土抗力的上、下限分析〔J〕.海洋学研究,28(3):90-96。

  62、刘杜娟,潘国富,叶银灿.2010.东海陆架典型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及声学反射特征〔J〕.海洋通报,29(6):664-668。

  63、Lai Xianghua, Ye Yincan, Pan Guofu and Li Dong.2011.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geophysical methods in submarine pipeline inspection〔J〕.Int.J.Structural Engineering,2(4):363-383.

  64、来向华,叶银灿,韦雁机,等.2011.杭州湾海底管道冲刷自埋演化过程初步研究〔J〕.海洋学研究,29(2):65-71。

荣誉奖励:/叶银灿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的主要科技奖励:

  1、宁波深水港域港口自然环境资源查勘,获1989年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中日间海底光缆系统路由海洋调查,获1993年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3、舟山册子岛至金山卫海底输油管道路由调查,获1995年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4、中美海底光缆网络系统(中国海区)路由调查,获2001年省部级优秀海洋工程勘察金奖;

  5、国家标准“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17503—1998),获2001年省部级优秀海洋工程勘察金奖;

  6、春晓气田群油气外输工程选址和海底管道路由调查研究,获2005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