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叶玉如
早年生活
叶玉如叶玉如出生于清贫家庭,从小学到博士后,没有交过一分钱学费,因为全部拿了奖学金。
叶玉如家中共有六个孩子,而叶玉如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在叶玉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就是叶玉如的姐姐。如果六个孩子都上学,经济负担是很重的。结果叶玉如的大姐在高中毕业后就决定当老师,其他两个姐姐也是这么做的。正是由于她们作出的牺牲,叶玉如才能继续念完本科和硕士课程。
中学毕业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得到赴波士顿学习的奖学金,仅用3年时间,就以“最高荣誉”毕业,获得化学和生物学双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神经药理学科。
教育经历
1977年于波士顿Simmons学院获化学和生物学双学士学位;
1983年,叶玉如顺利地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博士后研究;
回国工作
1993年,叶玉如放弃国外研究机构的优厚待遇,来到香港科技大学执掌教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现任科大理学院副院长、生物化学系系主任及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叶玉如
科研成就
叶玉如在颁奖大会上
叶玉如在细胞与分子神经科学诸多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相当杰出的成就。主要运用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方法,着重探讨神经元的发育过程、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和靶细胞间突触形成及功能发展之关系,以及它们用于治疗各类退行性神经病患的可能性等。主要贡献可概括为下列5项开创性的研究项目:
一、型神经营养素的发现及其功能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相继发现了属于神经营养素家族的3个新成员,即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营养素-4(NT-4)和神经营养素-7(NT-7)。此项发现令人振奋,因为它开创了一个研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特异性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作用的全新领域,加深了对神经营养素如何有效促进神经细胞之生长、分化以及存活的理解,更成功导致多种神经营养素作为药物治疗某些神经退行性疾患的临床研究。
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受体三元聚合物的发现及其功能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先确定了CNTF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受体三元聚合物的复杂结构和功能,此项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CNTF如何诱导靶细胞上的信号传导,以及神经源性的细胞因子何以仅仅作用于神经元。
三、解析营养因子对靶细胞分化的协同效应及其机理:证明了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对靶细胞的协同效应,从而揭示出不同信号传导通路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诱导细胞的神经表型分化的分子机理。最近,发现视黄酸可调控神经营养素受体以及某些新基因的表达,从而互相作用以影响神经元分化。
四、阐明神经肌肉突触形成的调节机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5(Cdk5)是脑内重要的蛋白酶分子,叶玉如首先发现Cdk5亦存在于神经肌肉突触,并能控制乙酰胆碱受体之基因表达,直接影响神经肌肉突触之形成及其功能发展。首先发现EPH存在于神经肌肉突触与一重要肌肉细胞传讯蛋白联合产生效应。利用崭新之生物技术勾划出一系列与神经肌肉突触形成或神经损伤及再生有关之基因。以上研究,不但有助进一步了解神经肌肉突触形成之机制,更作为发展药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神经受损提供了的新靶点,对了解由此衍生的学习及记忆的机理有很大帮助。
五、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与综述共135余篇,其中绝大部分发表于《科学》、《自然》、《神经元》、《细胞》、《神经科学年度评论》、《神经科学杂志》以及《遗传学进展杂志》等顶尖期刊。文献被引总次数近1万次,此外获颁12项国际科技发明专利。
叶玉如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期间(1993-),己成功获颁个人及课题研究项目资助近40项,基金总额高达1.28亿港元之巨。
学术成就
运用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方法,探讨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发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用于治疗神经性病患的可能性。首先或参与发现了NT3,NT4和NT7三个新的神经营养素,研究了它们的作用特点和部分作用机制发现CNTF受体为三元聚合物,其受体机制与白血病抑制因子有相同之处,并研究了CNTF的作用特点发现各神经营养素的作用可以相互协同。阐明神经肌肉突触形成的调节机制,发现Cdk-5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直接影响突触的形成及其功能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神经突触形成的机理及突触的功能,对了解由此衍生的学习及记忆的机理有很大帮助。
20多年来叶玉如一直都在研究脑的功能以及与脑神经相关的疾病。她和她的团队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神经营养因子,并阐明这些蛋白如何作用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这些成果有助理解神经营养因子如何参与在神经细胞的分化及维持过程中,揭示其应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疾患,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等的可能性。
叶玉如长期从事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讯号转达等范畴的研究,成功地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神经营养因子,并阐明了这些蛋白如何作用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这些成果有助于理解神经营养因子如何参与到神经细胞的分化及维持过程中,揭示了其应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疾患的可能性。
叶玉如在主要核心期刊上的130多篇学术论文被转载或引用9000多次,拥有12项专利。
教学成果
在过去的10年里,叶玉如院士一共培养了大约30名左右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叶教授现在带8位研究生,5位博士,3位硕士。内地和香港的学生各占一半。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是12位是博士,9位是硕士。
所获荣誉/叶玉如
由于叶玉如教授在神经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她先后荣获裘槎基金会优秀学者奖(1998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04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妇女与经济高峰会议杰出创新女性奖(2011年)、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2011年)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奖(2003和2011年)。2001年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最年轻的院士),2004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神经肌肉突触新信号传递机制的鉴定》项目(2003年度)、《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突触发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项目(2011年度)。
2016年4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了新入选的213位院士名单,叶玉如是其中一员。
家庭生活/叶玉如
叶玉如叶玉如中学毕业往美国求学,早在当地生活的二姐亦对她照料有加。在她获颁为杰出女科学家时,已定居纽约的二姐专程由美国飞往巴黎,全程紧张地拿着照相机拍照,叶玉如5姐妹都在嘉诺撒圣玛利书院读书。
叶玉如的大姐为了供叶玉如读书,放弃了念大学的机会。
48岁的叶玉如,有一名18岁就读大学生物学系一年级的儿子,和一名17岁就读高中的女儿,但这并不妨碍她对科研的热忱。
叶玉如会每天早晨与孩子一起吃早饭、送他们上学,然后自己去上班,一般在七点半左右就可以到达办公室。晚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回家吃晚饭,没干完的事情可以在家里接着干。如果有空的话,会跟先生和孩子们聊天,也会一起看电视。
主要论著/叶玉如
1.Liu,Wetal.(2011)”TheINADscaffoldisadynamic,redox-regulatedmodulatorofsignallingintheDrosophilaeye”Cell145,1088-1101
2.Wu,Letal.(2011)”StructureofMyTH4-FERMDomainsinMyosinVIIaTailBoundtoCargo”Science331,757-760
3.Wei,Zetal.(2011)”Liprin-mediatedLargeSignalingComplexOrganizationRevealedbytheLiprin-α/CASKandLiprin-α/Liprin-βComplexStructures.”Mol.Cell43,586-598
4.Zhu,Jetal.(2011)”LGN/mInscandLGN/NuMAComplexStructuresSuggestDistinctFunctionsinAsymmetricCellDivisionforthePar3/mInsc/LGNandGαi/LGN/NuMAPathways”Mol.Cell43,418-431
5.WenyuWenetal.(2010)”Lipid-InducedConformationalSwitchControlsFusionActivityofLonginDomainSNAREYkt6.”Mol.Cell,37383-395
6.Yu,Cetal.(2009)”:MyosinVIundergoescargo-mediateddimerization”Cell.138537-548
7.Wu,Hetal.(2007)”PDZDomainsofPar-3asPotentialPhosphoinositideSignalingIntegrators.”MolCell.28,886-898
8.Feng,Wetal.(2004)”Hetero-tetramericL27(Lin-2,Lin-7)domaincomplexesasorganizationplatformsforsupra-molecularassemblies”NatureStruct.Mol.Biol.11,475-480.
9.Longetal.(2005)”Auto-inhibitionofX11s/MintsScaffoldProteinsRevealedbytheClosedConformationofthePDZTandem”Nat.Struct.;Mol.Biol.12,722-728.
人物评价/叶玉如
携带时尚元素的女科学家。(新浪网评)
叶导师温和、热忱、开朗、不会摆架子(博士后叶翠芬,是跟随叶玉如10年的弟子)。
成功原因/叶玉如
责任感带来压力
叶玉如的专业属于神经生物学范畴,具体点说是从事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信号传导等领域的研究。她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神经营养因子,并阐明了它们如何作用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这些成果有助于理解神经营养因子如何参与神经细胞的分化及维持,并揭示其应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的可能性。她的研究还大大提高了对神经肌肉突触形成过程的了解。神经突触是神经细胞与其它细胞的信息传递点。最近,她在神经肌肉接点发现了新的信息传递机理,为治疗不同类型的肌肉神经疾病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一新的成果也为她最终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打下坚实基础。从博士毕业,20多年的科学生涯总不会一帆风顺。但问及其中甘苦,叶玉如觉得最难的,还是如何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者兼顾起来。“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她说,“如果既希望在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又要在应用研究上取得进展,克服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投入。”应用研究方面的压力更主要地来自科学家的责任感。叶玉如说,“为生命质量的提高做一份努力,是所有生命科学家都梦寐以求的。同时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两个行政职务的叶玉如还带着学生,为了能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边都兼顾起来,她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12个小时左右。把工作带回家是不可避免的,叶玉如说,“因为责任很重。”
重要的是团队
“团队精神”是叶玉如分析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我很喜欢团队精神。很多事情,如果一个人去做,成功的机会就很小;但如果是一个团队一起做,不但成功机会高,而且大家也会很开心。”她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我希望能鼓励大家共同把一件事做好。”“我是神经生物学家,对化学的了解不是很深,但做药物研究就必须有化学方面的知识,当然,也需要动物学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起合作,一起努力。”叶玉如以中药筛选新药物为例说明她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说,“我的责任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地为项目出一分力。”
“每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叶玉如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一种最好的模式,尤其是对其他女性科学家而言。在她看来,如果一位女性科学家认为自己更适合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付出努力,一样值得肯定。
热情解决一切
“我没有感觉到过来自性别的压力。”叶玉如说,从事科研的二十几年中,自己并不觉得因为是女性而跟别的男性科学家有什么区别。“我去参加科研会议,跟别的科学家一起讨论,从来没觉得人家会用不同的眼光看我。大家一样,兴趣都在科研项目上。我都是以一位科学家的心态去参与的,而不是总想着自己是一位女性。”
叶玉如说,女性在竞争的时候的确有很多力不从心的地方,比如自己,就担当着妻子、母亲、科学家三个角色,要在之间取得平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将时间分配好,“因为每天只有那么多时间”。虽然自己做得还好,但叶玉如还是不能对一位有兴趣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女性给出什么忠告或建议,“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对她而言,幸运的是家人都非常理解并支持她对科研的追求,使她可以投入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重大事件/叶玉如
专注的叶玉如巴黎时间2004年3月11日晚7点半,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大厅,2004年度“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仪式在此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和欧莱雅集团主席欧文中先生亲自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教授等五位获奖者颁奖。评委宣布叶教授的获奖理由只有寥寥数语:因她在分子生长控制、鉴别和神经系统树突形成中的重要发现授予她此项殊荣。这是一种简洁而专业的说法,也许本届评委会主席、1974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德杜夫教授的介绍可以令我们更容易理解叶玉如的非凡成就,他说:“叶教授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发现,将使人类最终治愈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成为可能。”“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于199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公司共同设立,每年授予全球5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女性,主要侧重于对科学家整个学术生涯的评价。它是目前全球范围专门奖励科学女性的最高奖项,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
由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挂帅(1974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ChristiandeDuve和另一位德裔科学家)的12名评委,历时半年多,从全球200多名女科学家中初评了55位入围者,再从中评出各洲唯一的大奖。中科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已是第二次担任该奖项的评委。裴钢的办公室里,五大洲55位女科学家的资料躺在红、蓝、粉、黄、绿5种颜色的资料夹里,堆成半米多高。裴钢院士阐明自己推选叶玉如的理由:叶教授的研究获得了全球范围内同行的认同,她在主要核心期刊上的130多篇学术论文被转载或引用9000多次,拥有12项专利;她的《神经肌肉突触新信号传递机制的鉴定》项目获得2003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叶玉如200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时仅45岁,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最终,同样的理由征服了来自五大洲的评委们,使叶玉如在黄色资料夹里脱颖而出,和其他四位女科学家一起问鼎“女性诺贝尔奖”,每人各获10万美元奖金,这也是继李方华院士之后,中国女科学家连续第二年蝉联“女性诺贝尔奖”。